第21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的新政推行不到一年,或者说是惩治**、反官僚作风专项行动不满一年,大宋朝的百姓精神为之一振,欢欣鼓舞。因为这些天天高高在上的官员总算是有人管他们了,肆无忌惮的官僚主义作风不能那么明目张胆了。朝廷会不时的向公众公布按察使们所惩办的贪官,总会引来百姓的欢呼雀跃。虽然赋税没什么降低,百姓生活没有什么实质性改善,辽和西夏依旧不可一世的向大宋发难,开封街头仍然是写诗歌颂的、引吭高歌的一片歌功颂德的景象。大宋的百姓就这么善良,他们只是希望自己有一口饭吃,一家老小能有所安顿,欺负他们的官吏不要那么凶残,这样就心满意足了。从没有想过,如果百姓能监督朝廷,会比按察使监督的更有效。国子监直讲石介所作的《庆历圣德颂》就是歌功颂德大潮中的名篇佳作。

大宋帝国此时的命运总是被远在西北的战事牵动,那里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会在大宋朝廷上激涌澎湃的上演一幕悲喜剧。这一年,监察御史弹劾了在西北作战的三位战功赫赫的朝廷大员,他们分别是滕宗谅、尹洙、张亢。举报事由相同,都是贪污公款。御史台的情报来源于陕西四路马步军都部署郑戬的报告,报告他们滥用公使钱。监察御史粱坚向仁宗皇帝上奏了措辞严厉,数据上做了无限夸大的弹劾报告。因为御史台有“风闻言事”的权力。风闻言事,是指不需要任何证据、数据,就可上报弹劾。这种特权的设置是为了让他们不被取证的困难所阻碍,但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不负责任。公使钱主要是用于公务招待的费用,通常是用于宴请过往官员。这类费用的使用最容易出事,使用的随机性强、难以提前策划、记实容易遗漏、费用标准难以统一都造成了这部分经费管理的难度大。问题最严重的发生在滕宗谅身上,弹劾他滥用公使钱60万贯。按察使察案就要秉公执法,有举报就必须要去查实,可不管你滕子京、尹洙是不是改革派。

滕宗谅和范仲淹一年中进士,是同年。范仲淹在兴化县修海堤时就是他这位同年和他一起同进退,在范仲淹丁忧期间主要由滕宗谅主持建设工作,并最终成功建成,仍署名“范公堤”。他们既是政治宦游沉浮的同伴,又是西北战斗中的战友。庆历四年,朝廷上向改革派内部“开炮”最猛烈的方向竟是滕宗谅这里,这实际是一种信号——剑指范仲淹。

滕宗谅人品高尚,范仲淹、欧阳修都深以为然。他们极力保护滕宗谅,要求派出调查组入驻陕西路专案调查。根据检举线索,庆历二年的定川寨战役,西夏大举进攻,大将葛怀敏战略失误,宋军全军覆没,葛怀敏战死。陕西各地的堡寨震惊,滕宗谅当时守泾州,手中兵少,他只能招募大量厢兵守城。又招募了一些勇敢的侦查兵,及时收集情报,使得各临郡联动,与范仲淹带领救援的蕃兵顺利会师,击败了来犯之敌。在战役失败的大环境下成功的打胜了泾州保卫战。滕宗谅使用了公使钱,犒赏了战斗中勇猛立功的将士,抚恤了战斗中阵亡将士的家人,使边疆局势快速稳定下来。按说事实是很清楚的,只要正常结案就天下大白了,滕宗谅还可能不但无罪反而有功。可事态并没有这么正常的发展下来。敏感的滕宗谅发现,此次举报并不是几十万公使钱使用违规这么简单,除了剑指改革派内部,他们还要把范仲淹战斗过的地方陕西四路挖个底朝天。调查范仲淹、韩琦等人曾经的下属、曾经的部将、曾经的上级,把时局彻底搅浑,才能逐渐找机会把范仲淹等人清理出朝廷去。

范仲淹手中拿着滕子京记录的账本,目光凝重,他又被带回了几年前那个血雨腥风的战场。账目上那一串串名字都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如今他们都已经远去了。范仲淹看到这串名字,似乎又回到那时那地和他们在一起。他轻轻的抚摸着这个账本,泪水不禁从眼中流下。滕子京感同身受,把目光移开没再去看他。

范仲淹说道:“明天把这个本子交给调查组,一切都结束了。只是他们看到的不过是一个个人名字罢了,只有我们看到过他们沾满鲜血的脸庞,听到过他们嗷嗷待哺孩子的哭声,感受过他们白发苍苍老母的悲切。”

滕子京道:“此事蹊跷,不可不察。御史台拿到账目表会做什么呢?阵亡抚恤原本就没有统一标准,官员款待也没有明确标准,御史台也没有可纠察的。”滕宗谅接着说道,“他们就是为了纠查而纠查,必定会节外生枝。滕某担心会破坏了西北边疆稳定的大局。”

范仲淹说道:“如果御史台拿着这本账去西北四路,查禁军、厢军、堡寨官员、番部、边民家属,那就乱成一锅粥了。到时人人自危,惊慌失措,再被各种利益党羽所利用,到那时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滕宗谅道:“足下所言正是滕某担心的,范公、韩公、尹公都是西北边事的重将,都与西北事务休戚相关。况且边寨不稳,大宋危矣!烧掉记录,此事就此了结!”说着就把账本送到了灯上,火光突然明亮,照亮了整个房间。

“不!不可!”范仲淹起身,快速踱步。

“别无他法!西北之重、新

政之重都在你、我个人之上。”滕宗谅坚定的说道。

“西北之痛哪里是那些只会动嘴的朝廷官僚能理解的?千年前的张骞历尽艰辛西出河西走廊,是因为他懂得他的国家需要这条道路。大宋朝庭的这些腐儒们还没有看清此时大宋朝已经被西夏、契丹夹逼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西夏已经切断了大宋朝庭和外部世界的联系。而朝堂之上的七尺文官都在宣泄私愤。可悲呀!”滕宗谅叹息道。

“每当读到‘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感到不尽的悲凉,如今敦煌、酒泉、张掖、武威没有一郡在大宋的版图上,西出延州就无故人了!”范仲淹叹道。

随着腾宗谅手中的账本烧为灰烬,他们二人的这次会面便成了诀别。根据举报线索,腾宗谅违规使用公使钱涉嫌贪污,腾宗谅无证据自证清白,罪名成立。腾宗谅为保西北四路的“安宁”牺牲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因贪污罪行遭贬谪几乎是没有翻身的机会的。朝堂之上人人都知道滕宗谅一案是个冤假错案,无论有识之士怎样的辩白,御史中丞王拱辰就是不依不饶,一定要把滕宗谅贬的越远越好。只要不够远,王拱辰就以辞职相要挟。仁宗皇帝也烦得实在不愿和王拱辰僵持,就将滕宗谅贬为岳州知州。

欧阳修说:“王中丞,你就完全不能理性思考吗?西北战事瞬息万变,边将紧急处置各项事务怎能做到完全到记实?”

王拱辰用鼻孔对着欧阳修,对着他头顶的天花板说:“你们有什么理性?不过是用你们所谓的理性,为你们内心的欲求找理由和说法罢了!”

仁宗皇帝见二人又要争论起来,烦躁的将王拱辰的话打断:“好了!判决也下了,都别说了。王中丞,御史台不能顾大局、识大体。朕很失望!”

滕宗谅对此没有抱怨,他远去岳州努力为当地办实事,重修了岳阳楼。滕宗谅的心一定系着西北边疆,他一定会梦到张骞、霍去病,梦到轮台,梦到那条一直可以继续穿越于阗、楼兰到达安息和大秦帝国的古道。那条运输过茶叶、丝绸和西域各种商品的古道,曾铸就过大汉的辉煌,承载过天竺与汉地文化的交融。如今这条古道只在腾宗谅、范仲淹等人的梦里。滕宗谅的精神世界哪里是王拱辰这样的嘴皮子官所能领略的!

滕宗谅不会想到的是,即使考虑的如此周全,仍然会被人揪着不放。会被别有用心的人质问,那些给滕宗谅辩白的人是不是同党……

本站网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