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视察

第252章 视察

在栖凤山上,放了政和七年新年的第一个大炮仗后,赵桓当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做梦都梦见自己有了成千上万门大炮,同时对着一座巍峨大城。

万炮轰鸣,高大巍峨的城池,瞬间便如同纸糊的一样,在炮火轰鸣中,被炸成了一堆废墟。

而后,那座废墟大城上,便插上了翊卫军的军旗,残存的城门上,还刻着‘燕京’两个大字。

梦到这些,赵桓几乎是‘咯咯’地从睡梦中笑醒了过来。

刚睁开眼,赵桓便听见了营帐外,隐隐传来的跑步声和“一二三四”的口号声。

赵桓披上外套,下了软榻,走出营帐,却见白雪映照下,三百翊卫军正在各自中队长、分队长的带领下,在营区里跑步训练呢。

虽然是冬天,虽然是政和七年的第一天,春节,但翊卫军却依然没有停止训练,依然按照惯例,每天早上见此出早操,跑步、训练!

跟在队伍后面小跑了几圈,锻炼了一下,活动活动了身子,早操结束,洗漱吃饭。

吃完饭,赵桓便和沈与求离开了栖凤山上这个小小的营区,回到了山下的矿场里。

跟矿场里的矿工们拜了年,也接受了那些矿工们的嘱咐,在矿场的食堂里,跟那些矿工一起吃了个中午饭。

下午,赵桓便又和沈与求,马不停蹄地离开了采石场,赶去了泥炭场。

泥炭场离着采石场不远,也就十几里地,下午天还没黑,赵桓他们两个,就已经到了泥炭场。

赵桓和沈与求,在泥炭场待了一天半,跟泥炭场的工人们举行了座谈,询问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视察了泥炭场的厂区建设和矿井建设情况。

初三一早,赵桓两人便又赶去了采木场。

采木场距离泥炭场,就稍微远一点了,有三十多里。

不过赵桓和沈与求,轻车简从,只带了随行的一百翊卫军作为护卫,三十多里路,也仅仅只走了半天时间,中午的时候,就已经来到了采木场。

采木场是三个场矿中,最早成立的,而且采木场跟采石场和泥炭场还不一样,采木需要随时转移,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工作区域,或者说,在某一片的工作区域内,工作的时间,都不会太久。

将合适的木材,全都砍伐完后,顺着滦河,放了下去,采木场的伐木工人们,便又得换地方!

而顺着滦河放木头的一小队工人,更是要经常在滦河中那几个很容易将从上游放下来的木头卡住的地方去巡逻,去将那些卡住的木头,重新理顺,推进河里。

总之,采木场的工人,比较分散,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区域,不需要进行办公区域的建设,住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临时搭起的帐篷等,连工棚基本上都很少搭。

因而,采木场也是三个场矿中,最先进行采木作业的工厂。

从去年八月份开始筹建,九月份,就已经有木头从滦河上游开始往下放了,到了十月份,整个伐木的流程,就已经都理顺了,伐木工的效率,也开始变得高效迅速起来。

三个场矿里,采木场的伐木工人是最少的,只有区区八百人,其中还有两百人几乎是固定沿着滦河在巡逻,将河里卡住,或者堵住的木头,理顺了,让它随着水流继续往下游放。

真正参与伐木的,其实只有五百多六百人。

但采木场每天开采出来的大木,却都有好几十根,甚至上百根!

而这些大木,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可以用来做一百料,或者两百料船的龙骨!甚至于,就算是用来建造宫殿庙宇,也都完全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如今,才短短的三四个月的时间,滦河入海口处的滦河造船厂,就已经囤积了上万根大大小小的原木。

这些原木,已经完全可以打造出上百条一百料的船只了!

一百料的船只,船型其实并不大,装载量也只有区区两三百石,嗯,大约也就五六十吨的样子。

五六十吨的船只,在赵桓的眼中,自然算不得什么大船了,后世那些大海船,动辄几千吨几万吨,甚至是几十万吨的都有!

装载量更是大得吓人,一条几十万吨的油料船只,装载的油料,甚至可以满足一个中等国家一个月的油料消耗!

而这里所说的中等国家,是指国土面积跟英法等国相当,人口也在几千万上下的,除了英法德韩等发达国家之外的中等国家!

由此可知,后世的大船,载重量是何其的恐怖和巨大!

区区五六十吨的船只,在赵桓眼中,自然就根本算不上什么了。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船只来说,嗯,内河船只,一百料是主流,两百料是常规,五百料是大船。

至于海船,好吧,海船的体积都比较大,一千料是起步,两千料是主流,五千料是大船。

现在在大宋周围的海上跑的大船,最大的,就是五千料的大海船,可以装载八九百吨的货物,或者两三千号人,可谓是这个时代的海上移动城市!

不过,滦河造船厂现在还处于草创时期,得先进行技术和工艺的沉淀,自然也就得从最小最简单的入手了!

一百料的船,刚好用来作为滦河造船厂的技术和工艺沉淀的基础,说白了,就是让船厂的工人练手练技术用的!

当然,一旦技术和工艺成熟了,滦河造船厂,自然是不可能局限于一百料、两百料这样的小船的!往大里造,那也是历史的必然!

不过,赵桓很清楚,木船终究是要被铁船所取代的,而从木船到铁船,中间还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使用的却是木骨铁皮技术。

说白了,就是在木船的外面,再包上一层铁皮,以增强船只的结构强度,让它们可以承受更大的总量,更大的海浪的冲击!

而不管是最终极形态的铁船也好,还是过渡时期的木骨铁皮船也罢,同样也都需要技术和工艺的沉淀和积累!

这些,都是急不得的!

现在,滦河造船厂还处于草创阶段,从一百料两百料的小船入手,等技术积淀的差不多的时候,赵桓或许就会让滦河造船厂,改而尝试着进行木骨铁皮船或者全铁结构的小型船只的制造了!

嗯,还有就是青铜火炮,或者小铁炮,小钢炮,这些火炮上船的事情,也得安排上,一旦火炮技术稍微成熟点,几百斤的小炮都能够制造出来,而且经过实验,能够达到作战的技术指标和要求时,赵桓或许就会定型一款,或者两款火炮,进行上船实验了!

等大宋的海船上,都装上了火炮后,赵桓倒想看看,那个时候的海洋,到底是谁人的天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