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真实原因

秦皇岂无德,蒙氏非不武。岂将版筑功,万里遮胡虏。

团沙世所难,作垒明知苦。死者倍堪伤,僵尸犹抱杵。

十年居上郡,四海谁为主。纵使骨为尘,冤名不入土。

唐代文人于濆的一首《长城》,道尽了两千年前秦始皇修长城的无限悲凉。那道盘踞在重峦叠嶂之间,蜿蜒于无垠沙漠之上,气势恢宏,坚固雄伟的万里长城,立千年而不倒,其磅礴浩大之势,令万代叹服。而其背后的辛酸,不得不令人想起那句荒唐的谎言谶语:亡秦者,胡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霸业,中原大地上唯吾独尊。然而,他并没有陶醉于一统天下的成就之中,而是一直忧心忡忡,不断谋求维持大秦帝国长治久安之法。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开始巡游天下,真切地感受到西部边陲之地与东部临海之滨在经济文化水平上的差距,同时也为一种流行于齐地的方术深深吸引,从而对求仙问道、长生不老之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一位略微精通方术的方士——卢生,逐渐成为秦始皇的宠臣,并成为刺激秦始皇修建长城的重要原因。卢生虽为方士,但对秦始皇的施政方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当时正值壮年的秦始皇,对生死问题有着极为紧迫的危机感,尤其是在两次出巡途中遇袭之后,内心的恐慌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他看来,帝王的长生不老似乎与帝国的长治久安有着必然的联系。为求长生不老药,秦始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求仙、封禅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派徐福带3000童男童女前往东海求仙问道,规模之大史无前例,但却一去无回。

秦始皇在现实之中无法找到巩固帝位之法,便寄托于神秘莫测的方术能为他带来一线希望。他多次派遣卢生去各地寻仙问道,卢生却屡次无功而返。数次之后,卢生再无法用那些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言敷衍了事,竟信手拈回一本《录图书》,谎称这是一本谶书,更妄言其中记录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秘密:亡秦者,胡也。

卢生一句搪塞责任的谎言,结果却催生出万里长城,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然而能够投秦始皇所好征伐敌手,则正中卢生的下怀。他给秦始皇找到了一个可以释放焦虑与不安的打击对象,同时也给秦始皇找到了机会,一泄当年想攻打匈奴而不成的积怨。也因此,引发了一场空前的历史大震荡。

今日之长城,已再无当年御敌戍边之功用,它以其恢宏磅礴之势,给世人留下了对奇迹的无限感慨,以及对大秦帝国一代帝王的功过评说。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