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灾民的反应

李恪说完话,便从长孙冲房中离开。

留下失神的长孙冲。

之前长孙冲对李恪的志向只是推断。

并没有得到李恪的承认。

如今算是得到了李恪的认证。

他果然有威加四海之志。

如今长孙冲脑中有些混乱。

大家!

小家!

天下!

他的脑海中乱成了一团。

李恪则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共馨此刻正在屋中写信,李恪见状并没有打扰,而是走到一旁休息起来。

不久之后,程怀亮便从外面回来。

向李恪汇报后,也下去休息。

李恪派秦怀道去视察了一番粮食和钱帛。

并命令值守的兵将们不可松懈,严防贼人纵火。

兵将们得令一点也不敢松懈,一个个瞪大眼睛在装载粮食和钱帛的驴车巡视。

翌日,刘觉府邸。

刚刚睡醒的刘觉,正在思索着筹粮之事。

昨日已经通知过城中的豪绅。

不知道他们今日的反应会是什么!

然而这时府衙的司兵参军大大早便敲响了他府上的大门。

得知手下司兵参军登门,刘觉不由眉头皱起。

难道是出什么事情了?

手下的人竟然登门汇报!

“发生什么事情了?”

刘觉一边在婢女的服侍下洗脸,一边昂着头向手下司兵参军发问。

司兵参军闻言连忙拱手说道:“长史,不好了,城外的灾民今早冲破城门。”

刘觉皱着眉头冷笑一声。

“冲破了城门?”

“他们想要干什么,想要造反不成?”

司兵参军连忙摇头。

“他们不是要造反,他们是想要长史给个说法。”

刘觉此事推开服侍的婢女,起身走到司兵参军面前。

一脸冰冷地问道:“他们想要什么说法?”

司兵参军察觉到刘觉的语气不善。

于是小心翼翼地说道:“他们不知从哪里得知长史要让他们离开。”

“因为他们之中有些侥幸存活下来的老弱妇孺,如今行动不便。”

“不能迁...”

没等他把话讲完。

刘觉便猛地吼道:“一群灾民而已,这点事情你们都处理不好?”

“召集城中差役,将这些灾民赶出洛阳城!”

司兵参军闻言咽了口唾沫。

“大人,那如果灾民反抗?”

刘觉冷冷一笑。

“差役手中的铁尺、刀弓是吃干饭的?”

“几个灾民而已,死不足惜!”

言毕,刘觉便挥手让前来汇报的司兵参军退下。

同时派出心腹去通知城中的豪绅们,请他们到自己府上详谈。

领了刘觉命令的司兵参军心中直犯嘀咕。

如今吴王尚在洛阳城中。

若是自己处理不好,只怕灾民会把事情捅到吴王那里。

届时自己可就麻烦了。

他刘觉最多是个失职,自己可就要背上虐民的罪名了。

思虑再三,司兵参军一咬牙向着府衙走去。

至少如今府衙中还有刺史周显文在。

而且周显文显然是吴王的人。

若是自己将此事汇报给周显文,也算是和吴王通气了。

届时处理问题,若刘觉将自己推出去当替罪羊。

自己多少还有另一条退路。

想到此处,司兵参军二话不说直奔府衙而去。

原本向往常一样在书房无事可做的周显文忽然接到司兵参军的汇报。

得知灾民冲破城门,他心中一惊。

随后便又得知刘觉让司兵参军武力驱逐灾民。

看着面前拱手汇报的司兵参军。

周显文瞬间明白过来,当即对司兵参军说道:“快,随本官一同去安抚灾民。”

司兵参军见状又拱手问道:“大人,那还需调动差役准备铁尺和刀弓吗?”

周显文当即摆手说道:“不必了,只需戴上棍棒以防万一即可!”

言毕,周显文又对着身旁的小厮说道:“你持我名帖到程府告知吴王此事。”

司兵参军闻言脸色为之一变。

他等的就是周显文将此事汇报给吴王。

如今周显文要出面安抚灾民。

有大个子出现了,他就不怕天塌了。

就算刘觉要对自己违反命令,找自己算账。

到时候,大不了自己直接投了周显文。

或者说直接投了吴王。

刘觉不就是因为有魏王当靠山,才能在洛州呼风唤雨吗?

到时候自己投了吴王,他还能拿自己如何?

很快,周显文的小厮便来到了程府。

向值守的兵士说明了情况后,小厮却得知吴王不久前已经带着一些兵马去安抚灾民了。

这让周显文的小厮有些吃惊,随后小厮当即返回向周显文汇报。

只是此时的周显文已经带着司兵参军和城中差役来到被灾民突破的东门。

而他也看到了不远处李恪骑在骏马上的身影。

“下官拜见吴王!”

李恪寻声望去,看到周显文带着差役前来。

“周刺史,你也得到了消息?”

周显文连忙上前拱手。

“吴王,下官得知灾民冲破了东门,便连忙带着司兵参军前来维持秩序!”

言毕,周显文闪身将是身后拿着棍棒的差役们露出来。

李恪看到差役们拿着棍棒而非刀弓铁尺,于是点了点头。

只带棍棒是说明是要维持秩序。

若是带了刀弓铁尺,那出手就要伤人。

“不错!”

听到李恪称赞,周显文连忙拱手为司兵参军说了几句好话。

使得李恪多看了司兵参军两眼。

“很好!”

司兵参军闻言连忙拱手行礼。

李恪则扭头对崔九郎说道:“崔管事,事毕后差役每人赏百钱!”

言毕,李恪在差役们的千恩万谢中收回目光。

他将目光再度放在了灾民身上。

只见灾民们畏惧地看着程怀亮手下全副武装的兵将们。

其中一个年岁稍长的老者上前一步拱手行礼。

“吴王殿下,我非是要造反,而是如今老弱妇孺难以跋涉。”

“故而入城求老爷们不要赶走我们!”

“我等除了此次入城,从未敢有不轨之举。”

“如今有些青壮已经入城做工,若是这样驱赶我等。”

“怕是有些不妥!”

李恪闻言看着老者问道:“到洛阳城中做工的,是长工还是短工?”

“有无契书为证?”

老者连忙回答道:“皆是短工,一日可管两餐,良善之家还会给五钱或十钱。”

“大多没有契书!”

李恪默默点头。

昨日他让程怀亮放出消息试探一下灾民的反应。

果然有了效果。

看来要让灾民离开洛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方面便是李恪早有预料的老弱妇孺问题。

另一方面部分灾民已经在洛阳城内外找到了生计。

让他们离开并非易事。

毕竟他们有了能糊口的工作,未必愿意返回郑州。

而且李恪的计划更加激进,灾民未必能够尽数接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