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乡试

感觉练习的差不多了,李信带着随从回到河南老家报名参加乡试后,就用心在家苦读。到了乡试前几日,各县的秀才都云集省城。

每到乡试,青楼楚馆内,自也是少不了读书人的身影。而也有读书人在客栈里,埋首苦读。日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过,但是光阴就这么从指缝里流去了。

到乡试那日,众考生们云集考棚前。李信这一天也是早起,乡试考生不如县试,府试多,所以不用四更天不到就要起床,但是还是早起为好。

秋荷早早地给李信烧好了热汤,李信起床穿好衣裳后,就给他递了一条热毛巾。李信拿着烫手的毛巾铺在脸上敷面,皮肤被这股烫热一刺激,顿时睡意尽去。李信将毛巾递还给秋荷,秋荷又打湿拧干后。李信这才仔仔细细地抹了一把脸。

检查了一下考牌,笔墨纸砚,李信提着考篮走出小楼。秋荷也摆好饭食,鸡蛋,油酥饼,千层糕,然后往考篮里,给李信塞考场上的吃食。李信吃完后,就听得外面骡鸣。

李信提起考篮,临别时秋荷红着脸道:“公子,好好考啊!”

李信笑了笑道:“嗯,知道,在家等我。”

说着李信就出了门,家仆赶着辆骡车将李信送到考场。

考棚其实并不远,但为了多睡一会,不用走路费体力,考生大多还是坐车抵达考场。下了车后,考棚龙门前,星火点点,考生们也是从四面八方而来。龙门前顿时人声鼎沸。

乡试是八月,天亮得早,所以考生都没携有考篮,倒是考棚里挂着不少灯笼,照得通明。这一次来参加乡试的考生,有一千两百余名之多,当然这人数比县试,府试时是少多了。

李信望去赴考的考生。年纪从老至少的都有,分布的很平均。县试时,都是十一二岁,十三四岁的儒童居多。府试时,大多已是十八九岁二十出头的儒童了,感觉和参加高考差不多。到了乡试,看着左右年纪等差这么大的考生群体,李信也不知怎么形容。

至于考场里,白发苍苍的考生,竟也不知多少,其中又有几人是范进?有八十岁老童生,就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二十岁少状元。有人终老科插,有人少年雁塔题名。

龙门前考生们依次搜检而入。

李信提着考篮,从龙门下走过,搜子照例对李信进行检查一番后,就放了过去。

李信走到公堂前,但见上首坐着一名四十余岁的官员,想必是新任的陶提学,巡抚坐一侧,作为本场的提调官。

一旁书吏给李信唱名道:“杞县考生李信,廪生李默保。”

李信向陶提学行了一礼,接过之前在府衙报名时就填好的试卷。当下李信被书吏引入考房。

不久考生入内完毕,考棚闭门锁钥。

衙役都是退下。改由兵卒巡场,这兵卒都是从外地调来的,这显然是为了防止都是本地人的衙役,受士子托请而舞弊。

当下书吏们举着题目牌在考房中的甬道间走动。乡试考试仍是一道四书题,一道五经题,一道五言八韵诗,一道书判。按照科场上重八股,重首场,重首题的传统来说,都是四书题为首题,如此告诉士子们,咱们按照四书取士,五经排名的规矩来。

李信将题目都抄在稿子上,然后才看起五经题的题目,上面写着九个字‘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

李信见这题目,顿有几分亲切。这句话出自尚书的《无逸》一篇。

周公制礼作乐后,将大权彻底交给了周成王。而无逸一篇,是周公告诫成王,为君者,不要贪图安逸。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就是无逸里,周公告诫成王的一句,注疏里解这一句,大意是文王身穿卑薄的衣服,最后成就了他的安人之功与治田之功。当时李精白给自己解经时说道,这是周公告诫成王,当年文王俭朴,不贪图安逸,这才有了周室的兴盛。

李信寻思这一题破题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写出自己水平。五经里治尚书的,必须要通古博学,因为尚书里的文字用典,是五经里最难的,都是上古先秦的典故。而且还有一大堆拗口的人名。后人手边没有注疏来看,要理解其意,只能靠蒙。所以尚书一经要说得上贯通,首先要博学,饱览典籍。自家书房数个月积累,李信要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读书破万卷还差一点,但是六七千卷还是有的。

何况自己的文章较之府试时,又进步了一等。李信只是想了片刻,就写好破题承题,然后在纸上挥笔写下:美服不敢崇,所以重民事也。夫文之所卑者服,而所不敢卑者功也。

李信拿起笔在砚台上蘸了墨,沉思了一会,提笔又写了一句,又顿了顿,想再写点什么,但又觉得文词不妥。

李信见无法一气呵成写下去,就是就搁笔,闭起眼睛凝思起来,打起了腹稿。

乡试时写的文章,可不似平日应急赶工写的文章,那样李信一天最多能写十篇。如果不是锻炼急才,或者是在文思泉涌下,文章还是写得慢一点好。通常下考生都会花大把精力来对付首题的。

乡试首场七道题,要考三天两夜的,而李信看得前辈们写的科举笔记里,首题费了一日功夫的比比皆是。用一天来写一道题常有。

而这次乡试里最重要的就是五经题,次四书题,至于五言八韵诗和表判不在话下。当下李信停笔闭目凝思,这闭目就是一个时辰。

而李信打完了腹稿后,下笔写完,数百字立就。看完这篇文章后,李信不由满意地点点头。

从考篮里取出吃食后,李信吃了一些,稍有些饱腹感就好了。人在这样半饱之下,状态最好。

考了一上午,有些疲惫,李信将四书题题目看了一眼,伏案闭目养神。小眯了半个时辰后,李信一骨碌直起身来,四书题的腹稿也打好了,当下在几案上写就。

写完后,李信又接下来写诗赋和表判,悉数作好后,离交卷时间还有一个多时辰呢,自己只需将稿子上的文章,誉写到试卷上就好了。

趁着有大把时间,李信仔细检查了一下,文章有没犯讳之处,言辞疏漏什么的。在几个小地方稍稍润色了一下后,李信就开始抄录正卷了。抄录时,文字要工整简洁,卷面不能有涂抹,更不能把卷子内容写到糊名的地方上。李信想考场上不会有这么逗的人吧。

抄录完,考生们也多是交卷了,李信将卷子交给书吏然后走人。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