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权势滔天的厂公(17)

“哦……”

顾软缓缓点头,其实她还没有想好要怎么拆穿李思如其实是个剽窃诗集的骗子,毕竟那些诗人只是她和李思如知道,而其他人根本不懂。

如果李思如剽窃的诗词有一些代表性的建筑的话,或许她还可以从那种地方入手,但是显然对方还有几分警惕。

所做的诗词无非是花啊、月啊等平日所见,即使是“红豆生南国”这么一句,所谓的南国也可以阔指南方,而非一个准确的国家。

就如同许多诗词里会出现数字“三”,却不代表三次、三只、三个等,而是泛指数量少的意思。

这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没有证据,就没有人相信她,只会认为她是居心叵测。

元公公还不知道顾软心里想的是怎么揭穿李思如,只认为是顾软这魂不守舍的模样,更想是羡慕李思如的运道。

他还在一旁安慰着:“姑娘也别灰心,这世上人千千万,又有几个身怀大运呢?要知道越王妃刚刚出现那会儿,也是有不少人都想模仿一二,不过谁也没个本事。”

不说那些诗词是普通百姓接触不到的,就是肥皂这些东西,在越王妃之前,也没人能想得到啊。

可以说,越王妃的成功是无法被模仿也无法被超越的。

他生怕顾软自己钻牛角尖去了,还宽慰道:“如今姑娘摆脱劈柴烧火的重活儿,同样也是走了运道,便是奴才也羡慕姑娘的。”

潜台词是:你看,姑娘,我多羡慕你每天可以当一个咸鱼,还有我伺候着,除了地位有所不同,你也不比越王妃差什么了,可千万别想不开作死啊。

顾软哭笑不得。

“我当然不会乱想什么,只是觉得有点奇怪罢了。”

元公公笑眯眯的,忽略了他本质是个五大三粗的壮汉外表,其实他还是深宫里呆了多年已经练就一副八面玲珑的笑脸模样。

跟这样的人聊天总是很能放松心情。

“姑娘奇怪什么?”

顾软道:“你不是说越王妃刚出现时只是个来历不明的百姓,既然是平头百姓,家中读过书的女子应该挺少的吧,越王妃又怎么能作出这么多脍炙人口的诗呢?”

虽然这个世界造纸术已经出来,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洛阳纸贵,只有名门世家才能读书的年代了。

科举奉行多年,差不多是全国教化之时。

但是,尽管如此,在普通百姓家中,能够供养一位孩子读书就已经十分困难。至于女孩子,都是从几岁开始就已经学着帮家里喂鸡喂鸭的干活儿。

除非家中有些底蕴,请得起仆人,不需要主人家干活。那样有条件有时间的家中才会请女先生来给家中的姑娘上课。

但,尽管是这样,女先生所教授的也是以琴棋书画为本,在此之上才会教导诗词歌赋。

可以说,如果李思如就是一个普通百姓出身的姑娘,是没有机会接触到书本的。

顾软很好奇,当初李思如一鸣惊人的时候,就没有人往这方面去质疑吗?

看她,虽然也是九年义务教育,同样也会背诵几首唐诗宋词。可她还不是老老实实的干活,从来就没想过用这些背诵的东西给自己赢的名利。

毛笔字还不是老老实实从头学?

元公公一愣,显然是从来没有人在这个细节上纠结过,他寻思了半天,发觉顺着这个思路下去,就越能显示那越王妃的不寻常之处。

“这……”不过他也是道听途说,并不敢肯定自己说的一定是事实。

“许是有人也问过吧,奴才出宫时听得最多的还是贵女如何不待见越王妃,以及越王妃又如何被越王另眼相待。还有不少名声赫赫的富商都对越王妃称赞有加,倒是越王妃何以有才却无人提起。”

或许是根本没人注意到。

所有人都被李思如的一套组合拳连环暴击吸引视线。

她弄出来这么多奇思妙想,赚得金满钵,又在诗会上一鸣惊人,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和称赞。

这么长久以往下来,人们提起越王妃,就只剩下“神奇”“充满奇迹”“与众不同”“当世无双”的描述,好像她做出什么事都很正常了。

哪儿还会有人注意到她的出身其实并不可能接触到诗词呢?

顾软暗暗笑起来,或许这就是女主光环的便利,大家都能自动忽略掉不合理的细节,让她的存在变得合情合理起来。

除此之外,其他的地方也是不能深究的呢。

顾软看着元公公把这个疑惑放在心里了,她又提出另一个疑惑,“你说,越王妃这么有才,书法一定很好吧,你为何只给我买这些名师大家的帖子,却不见越王妃的墨宝呢?”

作为读书人,必然会有一手好字。

眼下还不是应试教育的年代,纸张虽然普及了,但也很珍贵。所以科举时除了看内容,卷面分也相当重要,甚至有话说“见字如面”。

一个人的字就代表了那个人的性格,若是字有风骨,想来对方的品行也不错。

既然李思如才华横溢,那么不可避免的,她的字虽然不及大家之风,那也得拿得出手才行,才能“配得上”她的诗才。

顾软不太相信李思如能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就算她硬笔字写得好,但硬笔和软笔还是有区别的,况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能够沉下心来练字的并不多。

有些人还是在学生时代天天用笔的时候写的不错,工作几年对着电脑或者其他,渐渐的,拿笔也生疏了,没有当初写的这么好看了。

顾软还记得剧情里,李思如穿越之前是个工作了好几年的社畜,写得一手好字的概率就更低了。

顾软的提问简直是会心一击。

显然在这个字体跟才华成正比的时代,李思如拥有严重的逻辑bug,偏偏大家都下意识的忽略了那些细节所在。

李思如更多的还是理科,而文科方面,除了用嘴巴“作”诗,从未动过笔。

不过没有墨宝不代表对方不会写,正是因为李思如从来没写过,顾软也只有八成肯定她的毛笔字跟自己差不多烂,而元公公同样是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