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宋辽友好互助条约

第199章宋辽友好互助条约

第三次重启的宋辽之间的谈判,陆陆续续的,在和平友好的氛围下,持续了将近两个月,最终才终于在宣和六年的七月二十七日,签署了《宋辽友好互助条约》。

在将近两个月的谈判中,宋辽两国的谈判代表,几乎是逐字逐句,一条一条的,对条约的内容,加以修改和确认,直到双方达成共识,最终形成条约文字,白纸黑字的写在了条约上面。

在这期间,宋辽两国的谈判代表,也曾有过亲切友好的交谈,也曾有过坦率的交谈,交换了双方的意见,增进了双方的了解,最终,才终于促使了这一‘友好互助条约’的签署。

根据条约内容,宋辽两国之间,是一种‘全面合作伙伴’的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领域,都存在有某种合作或者互助的关系。

具体落实到条约的条文上,就是《宋辽友好互助条约》上的那二十四条条文。

《宋辽友好互助条约》,最终的条文条款,不是宋国提出的二十二条,也不是辽国提出的三十七条,而是在以宋国提出的二十二条条文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和补充完善,最终形成的二十四条条文。

辽国谈判代表提出的三十七条条款,因为不合时宜,或者根本就不现实,完全没有实现的基础和可能,在宋辽两国谈判代表,进行‘坦率的交谈’的时候,就已经被废止,或者修改得面目全非。

最终保留下来的,除了跟宋国谈判代表拿出的二十二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条款内容外,就只剩下了另外两条面目全非的条文。

《宋辽友好互助条约》总共二十四条,具体落实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就主要是以下内容。

政治上,辽国取消对宋国的敌视性和敌对性行为,辽国皇帝和官府,保证辽国臣民,不会采取针对宋国的敌视性和敌对性的行为,包括必要时采取武力镇压等手段,以保证宋国和宋国使领馆工作人员、商人、学者在辽国的人身安全,不受辽人的攻击和威胁。

经济上,开放两国边境榷市,设立出入境管理中心,对进出宋辽两国的商人、货物,进行查验,并征收税赋等。

宋国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本国商人与辽国进行商业贸易往来,贸易物品包括并不限于粮食、丝绸、瓷器、茶叶和盐巴,以及铁锅、菜刀、锄头等生活用品和农业用具。

贸易数量不受限制,但需填写进出口贸易申报单,并报经宋国官府批准,宋国官府和出入境管理中心,有权查验出入货物数量及种类等,有权没收申报单所列货物之外的其他货物!

而同样的,辽国也需要鼓励本国商人、牧民,与宋国官府或商人(个人),进行商业贸易活动。

并且保证每年输入宋国的牛羊数量,不低于二十万头,牛的数量,马匹数量,不低于七万匹,其中,牛的数量,不得少于五万头,五尺高,六岁以上的成年马匹数量,也不得低于两万匹!

民间的贸易数量若是低于条约所约定的内容,则由辽国官府出面,补足所差之牛羊马匹的数量。

草原上的牛,主要是以奶牛为主,黄牛水牛很少,这样的牛,在以往,宋国肯定是看不上的,毕竟,宋国人也还没养成喝牛奶的习惯,黄牛水牛嘛,多半还是用来耕作的,吃肉的都很少。

甚至于,在大宋,宰杀耕牛,那可是触犯了大宋律法,要坐牢的!

《水浒传》中,动辄‘切上三斤卤牛肉下酒’的说法,在大宋根本就不现实!

至少,现在是不现实的!

现在的大宋,还没有哪家店,敢公然售卖卤牛肉!

不过,对于赵桓来说,草原上的奶牛,产出的牛奶,是最天然纯正的奶源,可以提供给人体生长发展的各种所需的钙铁锌硒等营养物质,改善人体体质,促进生长发展。

草原上的人,为何个个都生得人高马大的,还不就是因为天天喝牛奶,长身体吗?

宋国人现在体质普遍偏弱,正是需要各种奶源,来补充和改善宋国人瘦弱的身体呢!

而且,那些奶牛,即便是老迈了,产不了牛奶了,也能宰杀了吃肉,改善一下宋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何不好?

宰杀从辽国进口来的奶牛,又不是宰杀耕地用的水牛、黄牛,不会影响宋国农人的耕作,有何不可?

而且牛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还少,煮熟之后,更是比羊肉少了一股子膻腥味,吃起来口感也并不比羊肉差,关键是,一头牛的重量,可是足足能抵得上三四头羊的重量了!

嗯,宋国现在还没有流行吃猪肉,至少,有钱人家,猪肉这种腌臜之物,是绝对上不了席面的。宋国人现在吃的肉类,主要还是羊肉和驴肉,骡子肉和马肉都很少。

骡子和马匹,哪怕是矮小瘦弱,不堪军用的骡马,都还能用来载人驮物,拉磨,甚至是耕地,宋国的农人,自然是舍不得宰杀了用来吃肉的。

因此,从辽国大规模的进口牛羊,是完全可以改善宋人的饮食状况,提高宋人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的。

而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的提高,又能够极大的改善宋人的身体素质,从而增强国民的健康水平,甚至是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等!

当然,这些营养物质之类的,赵桓的便宜老子赵佶,肯定是不知道的,宋国的朝堂中枢,两府宰执,以及其他朝野臣民,同样也是不清楚的。

赵桓在《宋辽友好互助条约》上,关于这一条的解释,也是对赵佶说,牛羊都是辽人极为重要的食物来源,大量的进口辽人牛羊,可以改变辽人的生活习惯,让他们从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变成小碗吃饭,小杯喝酒。

而且,大规模的进口牛羊,也能让宋人吃到来自于辽国的羊肉,提高和改善宋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嘛。

当然,赵佶对于进口区区二十万头牛羊,是否能够提高和改善宋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还是有疑问的。

大宋丁户两千余万,丁口(成年男丁)近五千万,区区一二十万头牛羊,能济得了何事?平摊到每个丁户上,两百户才能有一头牛羊呢,分到手的,又能有几斤?

这点牛羊,大宋国一天的消耗量,可能都不止呢!

不过,大宋国支援了辽国那么多粮食、丝绸、瓷器,还有铁器等,若是不从辽国拿回点东西来,那大宋岂不是亏大发了么?

仅仅只是从辽人手中,赚回些银钱来,却卖给了他们大量的粮食、铁器等物质,那也太冒险了些,几乎相当于是资敌了。

现在因为有女真蛮子的缘故,宋辽两国是‘友好’的关系,可一旦女真蛮子败亡之后呢?那宋辽两国,还能这样‘友好’吗?

趁着现在,宋辽关系‘友好’,从辽人手中,多弄些牛羊马匹回来,也好充实和壮大一下大宋的国力不是?

特别是马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