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辽国署长

第233章 辽国署长

九月份,赵桓从滦州南下,回到海河南岸,宋辽边境特别行政公署临时驻地的时候,他身边的翊卫军人数,依然是四百人。

只不过,这四百人,虽然名义上是翊卫军,但实际上,却只有张清带的一个中队,是原来的翊卫军,另外三百人,都是从沧州驻泊禁军和厢军,以及抽调到滦州的土兵中挑选出来的。

这三百个挑选进翊卫军的新兵,将接受张清带领的那个中队的翊卫军的新式军训,用至少三个月的时间,在政和六年年底的时候,可能才能够恢复到原有的那四百翊卫军的军事训练和战斗力的水平。

赵桓北上的时候,他的便宜老子开恩,直接给了翊卫军两个指挥的编制,名义上,翊卫军已经可以扩充到一千人了。

只不过,赵桓现在手上的翊卫军,东分一点,西分一点,留在手边接受过新型军事训练的老兵,就只有一个中队一百多点了。

若是之前那四百多人,或者留在东京的那两百多翊卫军,都在赵桓身边,赵桓直接将翊卫军扩充至满编,自然没什么问题。

但是现在,赵桓手边只有一百个老兵,想要在训练新兵的同时,又保持一定的战斗力,至少要能够保证赵桓的人身安全吧,那就只能慢慢的来了。

通过三个月的时间,在年底的时候,将身边这四百‘翊卫军’先训练出来,恢复战斗力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再说。

至于扩军实编,还是等这四百翊卫军被训练出来后,再说吧。

而赵桓身边的翊卫军统领,名义上,依然还是刘錡这个都指挥,只是实际的指挥官,却已经变成了张清。

张清以副指挥的职务,暂时统领翊卫军,并兼任翊卫军新训教官,对刚刚补充进翊卫军的那三百‘新兵’,进行新型军事化、正规化训练。

而刘錡,则以翊卫军都指挥使的名义,出任滦州兵马副钤辖,成为马政的副手,专门负责滦州兵马的军事训练工作。

而马政,则是滦州兵马钤辖,从职务上来说,跟他之前的登州兵马钤辖,是一样的,依然是统领滦州所有驻军,包括禁军、厢军以及土兵。

但只有一点,滦州兵马的训练权,却归了兵马副钤辖刘錡。

而刘錡,也凭借着赵桓留给他的将近三百名翊卫军,作为骨干和教官,对滦州的兵马,分批进行新型军事化和正规化的训练。

第一批接受训练的,就是从沧州抽调到滦州的那三个指挥的禁军和厢军。

从沧州抽调来的三个指挥的禁军和厢军,总人数只有一千一百多人,小营山那边的边防巡逻部队,抽调了三百厢军过去,然后赵桓南下的时候,又抽调了两百禁军和厢军,补充进翊卫军中。

如此一来,沧州过来的那三个指挥的禁军和厢军,满打满算的,都只剩下了六百多人!

这六百多人,也跟赵桓的翊卫军一样,东抽调一点,西抽调一点,早就已经完全的打乱了原有的编制体制。

刘錡接手之后,刚好可以将原有的三个编制体制,彻底的打乱打散,不管是驻泊禁军也好,还是厢军也罢,全都揉在一起,重新进行编组,成立新的小队、分队和中队,一边驻防滦州,一边接受新式的军事训练。

而后面陆续抽调到滦州的河北河东等地的总共八个指挥的禁军厢军,以及土兵,则会暂时保留原来的编制体制,由兵马钤辖马政统领着,或驻防三县之地,或暂时充任边境巡逻部队,驻防在边境线上,正拔地而起的各个或大或小的军寨之中。

滦州近千里的边境线上,有二十几座火大或小的军寨堡垒,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着。

如此大规模的筑城行动,自然引来了契丹人的不满,滦州周围的营州、平州以及北安州、景州等地,都有契丹官员或者守备将军,遣人送来书信责问。

甚至还有人将这件事直接上报到了宋辽边境特别行政公署辽国署长,耶律习泥烈那里。

根据宋辽两国达成的《宋辽和平友好互助条约》的约定,宋辽边境特别行政公署的两国署长,都将由成年的皇子坐镇。

大宋这边是皇长子,太子赵桓,辽国那边则是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庶长子耶律习泥烈。

原本,耶律习泥烈的封号,还只是饶乐郡王,为了跟宋国皇子平起平坐,在决定让耶律习泥烈出任辽国署长后,才特意晋封成了亲王。

而且,或许是想要故意恶心宋国,耶律延禧还特意给习泥烈,选个‘赵’字,作为封号,晋封为赵王,坐镇南京道境内的北永清县城。

宋辽边境线上,名为永清的县城,总共有两个,北边的永清县,归辽国管,南边的永清县,则归宋国管,属于宋国霸州。

接到从营州、平州送来的宋国在滦州境内大兴土木,兴建边寨军堡的消息后,耶律习泥烈更是直接从北永清县城出发,顺着宋辽边境特别行政公署,一边东巡,一边往海河入海口处赶了过去。

赵桓将宋国署长的官署,定在海河入海口处,将要在那大兴土木,兴建一座新的官署,而辽国,现在可没那么多钱,能够大兴土木,大建官署,只能将官署定在现有的城池里。

而宋辽边境线上,辽国最大的一座城,自然就是北永清县城了,而北永清县城,也就成了耶律习泥烈的官署所在。

而实际上,辽国现在主要的经历,都放在跟女真蛮子的战争上,已经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也腾不出手来,再顾及到宋辽边境线上的事了。

宋辽边境特别行政公署的成立,在辽国那边,都只不过是走了个形式,耶律习泥烈就任署长之后,将边境线上的几个军州的牌子一摘,换上特别行政公署的牌子,就算完事了。

甚至于就连行政公署名下,负责治安缉盗的巡捕司的巡捕,也不过是将原有的州县衙门里的公人捕快,换了个身份,摇身一变,就成了巡捕司的巡捕了,甚至于连人数都没舍得多增加一点!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组建和招募新的巡捕,那得要薪俸吧?还得进行必要的训练,要负责巡逻,要维护子昂,要缉拿盗贼,这总得配备点腰刀、铁链什么的吧?

这些东西,可都得要钱呐!

而大辽,现在最缺的,就是钱!

之前,这些地方上的公人捕快,都能够维护一方治安,维护地方上的和平和稳定,现在就算撤出了驻军,有这些公人在,也还能保持地方上的和平和稳定吧?

再说了,宋国那边,不也一样裁撤了边境线上一百里以内的驻军么?

在撤军的时候,宋国那边有派人到辽国境内,监督辽国撤军,辽国这边,同样也有派人到宋国境内,监督宋人的撤军。

如今,双方的军队,都已经按照条约的约定,各自后撤了一百里,脱离了实际的接触,而这中间的缓冲区,也就是宋辽边境特别行政公署的管理范围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