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惊魂瓦桥关

太平兴国五年(980)的两次战役,“满城之战”与“雁门关之战”宋军打出了威风,也成就了大宋战神杨无敌,杨业。但大宋军事上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无“满城之战”战区总指挥,“高梁河之战”受了箭伤的太宗皇帝已没有勇气亲临战场。下一次各部将领还能不能团结一致,在大宋利益的感召下主动担当,共同协商战斗部署?下一次还有没有赵延进、李继隆这样的忠勇之士,把国家的荣辱放在个人和家族的安危之上,违抗不切实际的圣令,实事求是的指挥前线战斗?杨家将杨业虽然有勇有谋,但有一个固有弱势,他是太宗皇帝收复北汉时候的降将。现在杨业被光环笼罩,他的同僚会怎样看待他?这些因素会不会制约未来杨业在战场上的临场指挥,让他缩手缩脚?

这两场战役结束后,大宋开始向南部用兵,进行着一场讨伐交趾(越南)的战争。交趾在宋太祖皇帝时期已脱离中央政府,成为一个藩国。

在契丹营帐之中,耶律休哥向辽景宗耶律贤建议:“现大宋正在南部用兵,攻打交趾,正是大辽出兵攻打宋朝的好机会。”

萧皇后问道:“大宋出兵交趾的情报确切吗?我们为什么要打这一仗?”

耶律休哥道:“千真万确,已反复核实。大辽与宋的战争只是早晚的事,既然战争不可避免,就要寻求最佳战机。此时正是出兵良机。”

辽景宗耶律贤说道:“休哥将军言之有理。加紧东、西两线的军事部署,找最佳时机出击。”

耶律休哥摇头说道:“这次既不走东线,也不走西线,我们攻瓦桥关!”瓦桥关是雄州(雄安)的治所,在白洋淀以北,拒马河以南,与东北方向的益津关、淤口关合称三关,是军事要地。自从唐末契丹崛起,三关就战火不断。被石敬瑭割让后,三关就成了契丹的领土。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北征契丹将此地收回,建立雄州和霸州,瓦桥关重回中原。

辽景宗很疑惑,问道:“瓦桥关河流纵横,并不适合骑兵。征中原不发挥出骑兵优势,是何道理?”

耶律休哥说道:“宋军刚刚在西线和东线取胜士气高涨,相反,我军在此作战心理会受到影响。攻打瓦桥关,借此收复故土能极大的鼓舞士气。”耶律休哥果然是军事行家里手,研究了作战心理,并对未来的心理建设做了准备。

辽景宗道:“休哥将军,令你立刻整兵20万,由朕亲自率领,直指瓦桥关。”

萧皇后关切道:“陛下还是不要亲往。野外作战条件复杂,您的头风病也时常发作。”

耶律休哥思索片刻,说道:“陛下亲征,对鼓舞士气确实有利!皇后您放心,我一定亲自护驾左右!”

在大宋朝庭,情报战线的工作也做的相当充分。契丹稍有意图,情报就不断的向大宋朝廷传来。在契丹集结大军的前三天,大宋朝庭就已经明确知道了契丹方面的意图,以及大致行军路线。大宋对契丹的防范从来都不会掉以轻心。太宗皇帝调动了五个州的军队,由当地州刺史亲自带军前往河北战场屯兵。当太宗皇帝得知是辽景宗携20万兵马亲征时,他十分犹豫。辽军打了败仗,皇帝就御驾亲征鼓舞士气,他是之前打了败仗便一蹶不起。既然契丹方面皇帝亲征了,太宗皇帝怯懦怕战必将被耻笑,而且会杀了禁军士气,也决定亲征。经他这一犹豫,再部署修粮道、修后勤补给线,加强备战就落后了。既然太宗皇帝御驾亲征,自然是要再增发京城禁军增援定州的。但这一切战略部署都已经完全落后于契丹的军事行动了。太宗皇帝不仅决策慢、部署慢、出发晚,他还走路也走得很慢。他这根本就不是去打仗的,简直如同去参加当地朋友、部下的饭局。所有的军事部署也都围绕了太宗皇帝,慢慢吞吞完全不关注战场态势。太宗皇帝在路上时,箭伤还出了两次状况,一出状况随从就前呼后拥的扶他去就近的行宫休息。随着他越行近河北,他臀部的箭伤发作的就越疼。最后只要太宗皇帝一有摸臀部的动作,随从就扶他去休息,停止行军。

与京城禁军不同的是瓦桥关的守军,战报一封比一封紧急,契丹军队一路行军一路劫掠。契丹这次的行军路线是从幽州出发,经固安兵分两路,一路主力进攻瓦桥关,一路自关南南下策应。就在太宗皇帝在亲征路上的时候,宋军的瓦桥关守军已经四战四败。只是这时的战报还没有传到大宋朝庭,没有传到太宗皇帝而已。

第一仗是大宋瓦桥关的守军根据京城禁军行军速度已估算出援军位置,希望变被动为主动,趁着夜色主动出击。然后与太宗率领的援军夹击契丹,扭转战局。瓦桥关守军不知京城禁军援军位置,可契丹方面的情报却很准确,一边嘲笑胆小怯懦的大宋皇帝,一边从容的打退瓦桥关守军。

第二仗是五个州增援瓦桥关的宋军先头部队赶到,在城外列阵。瓦桥关的守军和援军对辽军进行夹击。此仗辽景宗亲自督战,耶律休哥亲自率军打退了宋军。这场战斗宋军打的很英勇,但无奈赶到的五个州的援军缺乏统一指挥和调遣,各自为战被逐个击破,瓦桥关守将张师英勇战死沙场

第三仗是大宋五个州的援军与耶律休哥在易水两岸列阵对决,没有统一指挥的宋军被击败伤亡无数。辽军一直追到莫州(任丘),才停下追杀。辽景宗骄傲的对耶律休哥说:“若人人如卿,何忧不克?”

第四仗是“易水之战”被击败的宋军组织反击,再次被辽军击败。

屡败屡战足见大宋将士的英勇,但只靠瓦桥关的守军和几个州的守军增援,怎能抵挡契丹二十万辽景宗亲征的精兵。另外,宋军的军队由各州的主帅率领,各自为战完全不能相互配合。援军不知守军的态势,守军不知援军的位置。

大宋皇帝御驾亲征的强大禁军慢慢吐吐的开将过来,他心里越害怕,他臀部的箭伤就越疼。当他得知增援关南的崔彦进打了一个小胜仗后才加快脚步赶到了大名府(邯郸),这里距瓦桥关尚有七百余里。可就在这时,太宗皇帝得知了最新消息,契丹军队经过几天烧杀抢掠之后撤军了。太宗皇帝激动的诗性大发:“一箭未施戎马遁,六军空恨阵云高。”在他看来是,契丹军队知道他的到来逃跑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契丹军队斩杀宋军无数,抢掠无数,害怕一个被自己一箭射瘸的惊弓之鸟?太宗皇帝大手一挥,喝道:“契丹扰军已被朕的强大禁军吓的遁逃了!撤军!”真是不知道这是哪个奸猾之臣出的主意。他应该也知道大宋皇帝不会相信,大宋皇帝也知道大宋军民不会相信,大宋军民也知道大宋皇帝知道大宋军民不会相信。可这等拙劣的谎言还是要去说,安慰他们那颗怯懦的心。

于此同时,南方对交趾的征讨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宋西北党项人也开始不太平。契丹与大宋从此进入了焦灼期,双方都没有进行大规模主动进攻。

本站网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