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李德明谋发展

经过了二十多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艰苦卓绝的创业,党项人已经收复了李继捧献地以来的所有失地。二十年来,大宋朝廷的高官换了一茬又一茬,党项人、汉人的尸骨埋葬了一层又一层,没有变迁的是西北这片焦土,它依旧伫立在这里,没有微笑没有悲伤。

在李继迁的弥留之际,他有两件事情是放不下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儿子李德明继位的事,没有张浦这样的老臣明确的心甘情愿的表示支持,他是闭不上眼的。然后就是要劝说儿子李德明一定要对宋朝表示归降,一表上奏宋朝不原谅就接着奏,奏一百次一千次。这种百折不挠真是李继迁的风范,也很难想象在伤重而亡之际还能保持这么精细的思维。但他就没想过李德明的身上也流淌着他李继迁的血脉,那也是一副铮铮傲骨。

继位的李德明确实可称为“深沉有器度,多权谋”。他冷静的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党项人拼杀的这二十年就是宋辽战争僵持不下的二十年,宋朝根本无法顾及西北边事,一举拿下灵州和凉州更是因为辽国萧太后大举南下,“澶渊之役”让宋朝自救不及。但如今情况发生了深刻的转折,宋朝和辽国在澶渊进行了和谈,“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三十多年的战争。党项该何去何从?不得不考虑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

自李继迁联辽抗宋,定难五州名义上就算是契丹的附属国。虽然宋朝不能实际占有,然而契丹也更是别想实际染指。李德明清楚的意识到,重获辽的支持如今更加重要。西北地区各族杂居,吐蕃、回鹘虎视眈眈,党项内部也有不少处在观望状态。更危险的是这片土地是刚刚从宋朝的口中撕咬出来的。如今宋朝在东北部腾出了手,会不会又伸向西北部掐住党项的脖子?李德明之冷静可见一斑。

辽国倒是也看的很透,辽国近百年的建国,政权开始如同中原王朝的周期律一样开始腐化。战争打的越来越笨重,胜利越来越艰难,长此以往,与中原宋朝的战事逐渐变得胜败不期,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如今的“澶渊之盟”不过是权宜之计,大国之间怎会有持久的和平?在西北部培植一个和自己亲近的势力牵制宋朝也是十分必要的。

真宗景德二年(1005),李德明再次依附辽国而获得册封。党项人从来不在乎这些虚名和着实不菲的足以安图享乐的赏赐,他们更注重的是这些有利于党项发展的外交成果。想成为辽的附属国的并不是只有党项一家,之前的北汉也同样是辽的附属国,却被辽羞辱的无地自容,甚至国主都在恐惧中郁郁而亡。党项人为什么可以这么不卑不亢?还是因为他们真正具有实力。

这时紧张的是吐蕃的潘罗支,这个把党项与吐蕃世仇推向顶峰的首领一面向宋朝觐见,一面趁党项易主,内部混乱之际拉拢党项异族。也可能是情急之下甄别工作做的不充分,其中两个是李继迁的旧党,一起扛枪结下的战斗友谊持续而深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伺机杀死蕃罗支,最终他们采用了类似“陈桥兵变”的放假消息的手法杀死了蕃罗支。蕃罗支的暴亡令凉州大乱,六谷诸部共同推举了潘罗支的弟弟厮铎督为首领对抗李德明,但乱局已定,难以回天。李德明趁乱重新夺回了凉州。

新上任的李德明快速的维系了和辽的关系,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回凉州,诛杀党项世仇首领。这两步棋下得快,走势猛,李德明的地盘迅速平静了下来。一方面西北的其他部落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党项内部势力不敢兴风作浪。在李德明看来,这些都是早晚的事,李德明意不在此,他最需要聚集的是和宋朝谈判的筹码。

“没有比消除内忧外患更有力的了。”张浦建议李德明,“议和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李德明接连上表宋朝廷议和称臣,真宗皇帝接表后又召集群臣开会商议。也不知道是何原因,每逢国家大事宋朝廷上就是两派人激烈的争论。只要有说要打的,就有说要和的;只要有说东的,就有说西的。王钦若、陈尧叟这一干人,专门迎合真宗皇帝,他们知道这个主儿已经学会了花钱买和平。像丁谓这样的一批油滑的后起之秀也开始跃跃欲试。

他们劝真宗皇帝:“党项凶残甚于契丹,二十年征战苦,您是一位仁君,体恤民生之艰辛,应该促和。”但是有更多的人清醒的认识到,党项的议和是在争取缓和内部矛盾的时间,西北之患不会了结。

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是曹玮,此人便是前枢密使曹彬的小儿子。曹玮年少就步入名将之列,是靠父亲不避亲的举荐给太宗皇帝不假,但更靠自己极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年青的曹玮知镇戎军时,一天,曹玮正在和客人下棋,有人进来报告:“又有不少大宋军将投靠到了李继迁那里,要不要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曹玮平静的下着棋,几乎头都没抬:“哦,没事。我安排他们去的。”两天之后这些叛逃军将的脑袋被整齐的摆放在了宋夏边境线上。这下再没有人敢叛逃了,还把身边的间谍揪了出来。这反间计用的一箭双雕,妙不可言。

曹玮提出意见说道:“党项二十年兵不解甲,已抢夺定难五州,辐射河西四郡根本没有理由投降大宋。

丁谓继续迎合真宗皇帝道:“党项兵无定所,战斗机动性也强于契丹,只要他们能承诺不再扰边,可以接受投降。”

曹玮针对性的提出:“大宋不断有西顾之忧,如今党项国危子弱,这时不果断出兵,日后党项强盛起来就制止不住了。”

大宋朝廷每每上演的都是这样的心酸剧。每当在重大历史关头都会涌现出能力、见识出众的顶级人才。可就在这时总会出现更多庸材或者心机者,把这些正确的意见抹杀的找都找不见。大宋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只要党项称臣承认大宋中央政权,不再侵扰边境,一切都可以谈。景德三年(1006),宋夏签订了合约。授予李德明一长串头衔,除了皇帝的头衔,其他能给的都给了。白银、布绢、钱、茶更是转运的累死了数头牛,可笑的是连李德明的薪资俸禄都发了。

李德明是成功的,重修夏辽关系、平定党项内部、宋夏议和。这无疑是给定难五州这块贫瘠之地一个良好的内部发展的机会。他要加强的是党项内部的管理制度改革,面对未来更大的统治区域,没有更加完善的制度设计是不行的。

同时不忘坚定不移的朝吐蕃、回鹘用兵,继续实现“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的战略目标。

本站网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