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徽商坐不住了

自古以来,盐铁就是暴利。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对于铁器的管控都是严格到了极致的。

若是民间自发的铁匠铺子,打几把锄头、镰刀,偷偷摸摸打点零散刀剑,还没人管你。

一旦豪族敢插手铁匠行业,批量制造铁器,甭管哪个王朝,都是要大动肝火的。

铁,豪绅不能插手,暴利的行业就剩下盐了。

而明朝盐场都是国有,盐需要朝廷“盐引”,才能购买。

在这样的局面下,豪绅若想沾染暴利的盐业,就只有毁掉“开中法”这一条路了!

原本是用于边军物资便利才设立的“盐引”制度,逐渐被人侵蚀。

于是,自从宣宗时代开始,皇帝“给人”赏赐“中,就逐渐有了盐引这玩意。

任何一个时代,惯性都是最可怕的!

当赏赐盐引成为了惯例,“开中法”存在的基石就没有了!

在文官豪绅集团的运作下,开中法废黜之后,依靠盐引发家的晋商,逐步丧失了染指盐业的机会。

毕竟,前者是皇权特许,后者是资本经营么。

资本能力不强的晋商,自然抢不过富足的江南豪绅。

当徽商夺走了盐引份额之后,晋商实际上就面临着消亡的危机了。

可以这么说,晋商“走口外”的商业模式,是大环境逼出来的。

而这个“张家口”外,就是蒙古地盘。huci.org 极品小说网

在晋商刚开始将商贸重心,从内转外的时候,明朝与蒙古还是敌对关系。

走口外经商,可是一条血染红的道路啊!

晋商为了保持自家富贵,只有采取“高额付出”的方式,给予伙计、掌柜好处。

好处不够,谁给你卖命?

晋商有一个延续了明清两朝的铁律——只要是店铺里的雇员,不管是账房、掌柜、主事,还是小小的伙计,只要进了商号,就是东家的自家人。

病了,东家管你衣食住行;伤了,东家管你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还会尽心给你看病;要是死了,东家不但养活你一家老小,还会无条件招收你一个子孙,进入商号做事。

在巨

额回报的刺激下,上到大管事、大掌柜,下到小小的伙计,都能拿起武器为东家拼命!

这就算了,晋商内部的“管理层”,几乎不在外部吸收,都是从自家伙计中挑选。

可以这么说,有史以来,晋商内部的福利,是最好的——不管是商号也好,还是政权也罢!

晋商都做到了这等地步,那么自然——东家只要不犯浑,商号自然就倒不了了……

这也是为什么晋商“八大家”这么出名的原因。

可以这么说,后世的蛮清但凡强硬一点,敢对列强说不,晋商就不会消失。

历史上的晋商之所以消散在历史中,就是因为列强的不讲武德……

当讲规矩的,遇上了不讲道义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说了这个,肯定有人会说——又胡扯了,外国爸爸是最讲契约的,我洋爸爸怎么能不讲契约呢?

就在晋商衰败的时候,清末广东有十三洋行,因此广州一带很是繁华,毕竟是当时的开埠城市么!

清末有很多穷的尿血的外国人,在国内捞金。

无本想利,开办保险公司自然是最赚钱的咯。

广州有个名叫“广舞台”的戏剧院,是当时全国之最,因为是最早使用电路的,那时候电路容易引起火灾。

就这样,买了一份英国爸爸的保险。

因为当时保险在国人看来是个新鲜玩意,没人敢买啊。

于是,酒桌上,就这样聊起来了,老板一喝多,就吹起牛来:

“就我广舞台这仨字,就值三万白银!”

结果,真的着火了。

因为是电路起火,木质建筑易燃,大火一起,就控制不住了。

伙计只抢出来“广舞台”这个招牌。

毕生积蓄毁于一旦,老板只好来找你们最讲契约的外国爸爸赔钱啊。

然后,它们富有契约精神的英国爸爸,直接一句——你自己说的“广舞台”就值三万,它完好无损,我们不会赔钱。

这事一直闹到了两广总督府,都没得到一分钱的赔偿。

这样的例子很多!

……

华夏契约是什么——道义

契约。

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唐朝时期,有个商铺经营失败了。

祖孙三代,一直努力还钱。

直到孙子这一代,才还完了所有的欠款。

最后,他孙子创建了一个比当年更大的商铺。

这样的例子,一样还有很多!

我们中国人的契约,是——吐口吐沫就是钉,只要约定,砸锅卖铁也要完成承诺。

一旦失信,你将不容于社会,从此人品败坏,没人敢和你交往。

而西方的契约是什么——风险规避契约。

签订了契约之后,不是想着去完成它,而是会钻研漏洞,尽最大的努力来逃避它!

这就是东西方契约的差异。

一个是想着来完成它,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一个是利用它,达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

不掺杂家国感情来讲,晋商就是华夏商贾契约精神的代表。

而就算标新立异的徽商,虽然做不到晋商这样利益均分,比起现在,也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徽商没有晋商那般的待遇优厚。

东家与雇员之间的关系,自然也没有晋商那么稳固了。

……

朱庆义脸色铁青。

“兄弟们,我收到了东家的消息,只要此次失败,我就在朱家混不下去了!”

朱庆义毫不避讳的讲了自己的难处,接着道:

“我相信诸位也收到了这样的消息,咱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