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假期

到了刑卫东这个级别的, 休假的时候少有,忙的时候忙的要死。

眼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人心浮躁的很,好些从那十年过来的老人, 兴许是怕了, 做起事来战战兢兢, 以保守为主, 但现在这个时候吧, 真不是低调做人的时候。

别的不提, 就说上个月, 某邻国就“不小心”越过了边境线,和边防部队起了冲突。

打仗的人, 骨子里一定要有那股子冲劲,谁惹我我就上,一个军事主官行事太过小心翼翼不是啥好事儿。

眼下呢, 国家正处于过度的时候,从上到下包括部队里都是,像刑卫东这样的少壮派军官,手底下几千号人,要忙的事多着呢。

因此,有个假期,很不容易。

赵青禾今天把手上的活停了, 她这些天也整理了不少方子, 对着上面的药材增删补减的, 都是些比较实用的东西,驱蚊药水,治拉肚子的, 治口腔溃疡的、等等。

这类药配方简单,却能带来极大的便利,一旦能量产,带来的收益也会不小。

她要为改革开放做准备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

刑卫东和后勤的人打好招呼,早上去城里采买的后勤车顺便就把他们给拉走了,也不带警卫员也不穿军装啥的,约会呢,带着灯泡干啥。

后勤车出发的是很早的,赵青禾空着肚子就被刑卫东叫了起来,所以他们的第一站当然是去东方红饭店吃早餐。

锦城有很多家国营饭店,东方红是最大的一家,他们到的时候,还没开门,门口却已经排起了一溜长队。

嚇,赵青禾和刑卫东排在人群后面,她视力好,一眼就看到了门口墙上贴着的告示,上书:明早供应牛肉包子。

看来是昨儿个贴出来的了,难怪这么多人排队呢。

她伸肘碰了碰刑卫东,“今天咱俩算是碰上了。”

猪肉还算常见,牛肉可不是。她上一次吃牛肉,还是过年的时候呢。

刑卫东乐呵呵的凑过来,“我带的粮票多,一会咱敞开了肚子吃。”

前头排队的大叔转身鄙夷的瞅了这三人一眼,一看就是乡下进城来的,东方红饭店限量供应的,还想敞开了肚子吃,做什么梦呢。

他俩排在整个队伍的最后面,赵青禾在前,刑卫东在后。不大一会儿,刑卫东的后头又排上了人,这人头上包着个红色的土布头巾,严严实实的,胳膊上还挎着一个大篮子。

严虹是去年因病回城的知青,她插队的地儿在东北,那地儿一到冬天气温比南方低的多,山里的动物还特别多。

和她一个大队的男知青就是晚上饿极了跑出去弄吃的被熊瞎子害了。

打那以后,严虹就害了心病,晚上根本不敢闭眼,一闭眼就觉得有熊瞎子要来吃她,眼瞅着人就要不行了,大队干部连忙给她家里人拍了电报,办了回城的手续。

刚回城那会儿,严虹还觉得是天上掉下来个大馅饼,一条巷子那么些一起长大的发小,除了回来接父母班的,就她从乡下回来了。

可慢慢的,她就不这么想了。爸在钢铁厂烧锅炉,妈在钢铁厂食堂做杂工,都是下苦力的,他们还都年轻的很,轮不到自己接班。

严虹三十多岁的人了,总不能和弟妹一样靠父母养着吧,可城里只要有单位开始招工,报名的人山人海,她从一开始的踌躇满志到现在已经不抱希望。

她从小脑子活,能折腾,从去年起,锦城的好多电影院门口出现了卖瓜子花生的小贩,废报纸折成个三角包,一包不到三两就卖三毛五,买的人却不少。

她默默算了一笔账,一斤瓜子从农户手上买最多三毛钱,就算炒熟以后份量会轻,卖一斤怎么着也有几毛的赚头,别看这生意不起眼,利润可真不小。

严虹被启发了,别人能偷偷卖东西她为什么不能,她像打了鸡血一样跑到郊区收购瓜子,却又失败而归,郊区的瓜子早就被别人给包圆了,她来迟了。

严虹并不气馁,她把目光瞄向了鸡屁股,锦城早在去年就放宽了农户养鸡的数目,一家按人头,每人算三只。

供销社收购鸡蛋给的价并不高,她给的稍微高了一点点,农户自然愿意把蛋都卖给她。

严虹的母亲会腌咸蛋,母女俩合作,一个腌蛋,一个拿出去卖。严虹一开始就带着篮子在火车站偷偷卖咸蛋,后来火车站卖东西的人越来越多,稽查大队的人跑的越来越勤,她就换了个地方。

每天清晨,国营饭店快开门的时候,就是严虹做生意的时候。

她左顾右盼,没发现稽查队的人,再看看前头的一男一女,明显是互相认识的,两人穿的衣服都有八成新,脚上也不是布鞋,一看就是手里有钱的主。

严虹把头巾往上扯了扯,悄悄向前几步,压低声音:“同志,咸鸡蛋咸鸭蛋要不要,祖传的秘方,蛋黄都流油,别提多香了,来几个,我给你便宜。”

赵青禾愣了一下才反应这是在和自己说话,“怎么卖?”

“咸鸭蛋三毛,鸡蛋两毛。”

在大多数人每月工资只有三十块左右的年代,三毛的咸鸭蛋和两毛的咸鸡蛋勉强算是“天价”。但如今私人做生意风险大,鸡蛋鸭蛋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到,这个价钱就显的尤其良心。

“同志,一看您就是个女干部,兜里不差钱,”赵青禾没搭话的空当,严虹笑呵呵道。

赵青禾犹豫要不要买的时候,她又把目光瞄向了刑卫东,“这位男同志,给你对象买几个尝尝吧,便宜又不贵。”

想着家里没人做这个,媳妇肯定没吃过,刑卫东十分利索掏钱买了五个咸鸭蛋,五个咸鸡蛋,严虹又送给他一个。

东方红饭店的门口,严虹瘦瘦小小的身体挎着一个大大的篮子,沿着排队的人群一路推销过去。

有人偷偷递钱买,也有人呵斥她,人思想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严虹并不生气,她只是慢腾腾的,一步一步做着自己要做的事。

赵青禾望着她的身影,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她占了先知的便宜,而这个国家,永远也不缺敢于趟路的勇敢者。

她突然道:“你说,我把大妹叫来,也做生意,怎么样?”

东方红饭店的牛肉包子果然是皮薄馅大,只可惜一人限购两个。自打脱离钱家以后,赵青禾再也没有饿过肚子,饭量已经渐渐和上一辈子差不多了,一个她便饱了,剩下的一个,自然落进了刑卫东的肚子。

两人吃完饭走在去百货大楼的路上,刑卫东看着她,回答她那个问题:“以前不让私人买卖,说是割资本主义尾巴,但刚刚从那边儿过来,除了卖鸡蛋鸭蛋的女同志,还有好些个卖瓜子的半大孩子,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报纸上广播里,天天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咱也不知道改革开放是个什么意思,可投机倒把罪就是这些人头上悬着的一把刀啊,兴许什么时候就落下来了。”

是啊,投机倒把罪得九十年代才能取消呢。她不能急,要积蓄力量,等到合适的时候喷薄而出。

锦城一共四个百货大楼,东南西北各一个,规模最大的是城东的第一百货公司,十层楼的高度在周围“鹤立鸡群”。

这是锦城的地标性建筑,在76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有一万多平,一楼主营小吃,三到六楼主营百货,六楼之上是国营宾馆。

刑卫东道:“这个地方刚建成的时候,不少人跑过来看热闹,连邻市都有人来。建成以后,一年四季都没有停歇的时候,一会咱们先去一楼尝尝特色小吃,别的地吃不到。”

“刑团长,你媳妇没那么能吃。”赵青禾无语道。

刑卫东笑起来,眼角几条细细的纹路好像藏满了得意,“再溜溜缝,吃饱些好,长胖了有福气,你太瘦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虐待你,不让你吃饱呢。”

一楼其实很像几十年后的大学食堂,大厅一圈都是卖吃食的格子窗口,中间摆着桌椅。每个窗口前都有人排队,赵青禾是吃不下去了,不过她第一次来,确实很感兴趣,和刑卫东一起把所有的窗口看了个遍。

凉粉、豆花、抄手、红糖糍耙……

摸摸肚子,她只能望而兴叹,对着刑卫东抱怨:“你怎么不早说,早说我们就不去东方红饭店,直接到这吃不是挺好的吗。”

刑卫东摇头,在他的认知里,填饱肚子当然还是正儿八经的饭,这些小吃溜溜缝还成,光吃这些饿的快。

赵青禾还是嘴馋,忍不住买了份豆花,她吃了几口,又吃不下了。刑卫东早知道会这样,三话没说拿过来吃光。

两人相处有一段时间了,她看着面前这个男人并不文雅的吃相,心底却像棉花一样柔软,刑卫东确实不像她的父亲,他稳重,踏实,像山一样可靠,或许,她比妈妈幸运,能遇到一个相伴到老的人。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