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1)

2004年1月12日,农历12月20日,坪塘村,下了一场大雪,大地白茫茫一片,遮盖了田里的稻草堆、菜园里的萝卜白菜、好几座新坟、砖厂的钢结构大棚等。

下雪前最冷,寒风凛冽中,小冰粒落在瓦砾上哗哗作响,落在地上活泼乱跳,落在水中凝结成薄冰。

紧随小冰粒的是一片片雪花,初期很稀疏、毛绒绒的,慢慢的,越变越多,紧密成线,阻扰视线,站在空荡地带,身上很快披上一层雪花。

抖落几下,雪花会从身上落下,钻进你的鞋里,冰冷的感觉从脚上升到脑部,人会跑到灶膛前,从鞋里取出脚,烤在火上。

父母会骂一句:“冻死了,到外面闯死!”,这样的教训对天性爱雪的小孩没用,乐趣也未骂走。

他依稀记得小时候玩雪的日子,刻骨铭心的东西,要么最悲伤,要么最快乐,玩雪的日子当然是最快乐的。

当听到父母说家里下雪时,心里就有一种回家的冲动,真想再一次拥抱雪,告诉它好久没有看见,甚是想念!抚摸它冰冷柔顺的肌肤!

他家里,不管他回,还是不回,父母都会按照农村的习俗,准备迎接除夕的活动,过年过成了一种标准、习惯,像当午节要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一样,不会大改变。

因为父亲在砖厂上班,今年母亲一个操持,明显要劳累许多。zusi.org 狐狸小说网

母亲进行的一个习俗是置办年货:简单地说,办年货就是家里过年前准备一些所需要的东西,包括吃的、用的、穿的、戴的……

金桥镇把办年货叫做赶年集或叫赶场,就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俗称。

年集是一年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六至大年三十,通常连集,满足群众购物需求。

年货的品种多种多样,有香蜡火烛、烟花鞭炮、对联年画、红包封、白糖、烟酒茶叶、糖果、水果、佐料、肉食水产、冬笋蔬菜、山野土特产、瓜子花生等,品种之多不胜枚举。

对于处在深度贫困的坪塘村,年货是一桌难得吃上的好饭菜、一年才买一次的新衣服、小孩口袋里的纸包糖、宰鸡宰鸭杀年猪、舂糍粑煮米酒、关鱼塘。

越临近除夕,年味越浓,在外打工的人陆陆续续赶回来,村里变得热闹,各家各户比平时多些人,屋顶袅袅炊烟明显增长。

小孩生性贪玩,在屋外欢呼雀跃,穿一身新衣,拎一串鞭炮,拿着一根做引燃的香火,噼噼叭叭炸响于街头巷尾,或冷不丁地爆响于门前屋后。

各家的大人们,起早贪黑,四处张罗,忙于家里的杂务,急于备办年货,忙得不可开交,急得行色匆匆。

过年前,家家户户的老老少少,都要去抽空赶下场,看热闹,购点喜欢物品,蜂涌进集市,把它挤得水泄(泻)不通。

人们你拥我,我挤你,或购新衣,或添物什,或买酒肉,或购糖果,卖的开个高价,买的还个中平。

到了下午散场时,一个个满载而归。一路上车来人往,络绎不绝,有车拉马驮的,有肩挑人背的,也有用手推车或者自行车(即单车)载运的,似乎要在年尾岁首把该卖的卖掉,该买的买回。

镇上开店的人,一天到晚就是过秤,算数,打包,收钱。商品像蚂蚁搬家般被搬走,钱像风一样不停的灌进来,商店这一个月赚的钱,可以把一年的收入都补回来补足!

人们过年明明和往常一样吃,偏偏要囤下大鱼大肉,风俗如此,比城里人份量充足多了,灶上挂满了腊肉,炕满了猪血丸子,桌子上摆满了鸡肉鸭肉,角落里堆满了各种蔬菜,足够应付年后最少半个月的消耗。

母亲进行的另一个习俗是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话,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母亲再进行的习俗是送灶君:腊月二十四,传说是灶君老爷上天之日,故家家户户都在这天晚上把锅灶擦抹干净,用一小碗,盛满五谷和切细了的稻草,然后用香油灯盏点上油灯恭送灶君上天。

为不让灶君把家丑启禀玉帝以遭惩处,故乡人多用大麦芽制作的白糖作献品,欲把灶王的嘴给粘住封起来,让他有口难言,同时也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寓意“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送灶君是多年以来民间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期待来年给家里带来更红火的光景,也是民间流传极广的习俗。

母亲还要进行的习俗是贴春联:贴春联是家乡的一大民俗,大多在吃年饭前贴好,红纸黑字,分外妖娆。

你只要到处走走,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的大门上,无不穿起红红的新衣,映衬出一门的吉祥和喜庆。

母亲进行的习俗还有放鞭炮:逢喜事、遇节日,肯定要放,放鞭炮的习俗还流传于婚丧嫁娶,买卖交易,甚或饭店开张,公司开工,企业庆贺,起房盖屋,买彩中奖,无不炮声震天,烘托喜庆气氛。

除夕之夜,更是抓住机遇,父母经济再拮据,也要买回一二挂几百响的鞭炮,年夜饭吃前放响,迎接阴界祖先回家,心中念念有词祈求祖先保佑。

村庄一时间爆竹声声,此鸣彼应,热闹非凡。时断时续鞭炮声,从大年三十下午一直延续到元宵佳节,因为拜年要放鞭炮,迎接黄龙夜龙要放鞭炮。

母亲进行的习俗少不了蒸水酒:水酒,也称米酒,米烧酒,老酒,白酒,甜糯米酒等。

为在正月里享用到醇美甘甜的美味,他父母早在年前就将水酒捂在了青松毛或糠堆稻草堆里。

捂水酒并不难,只须把糯米蒸透蒸煮熟,然后端起让其凉定后,再用冷水调和着将甜酒曲(俗称甜酒饼药)与糯米饭一起拌匀,然后再用瓦盆或脸盆或坛罐装起来,盖上锅盖或毛巾布块,再捂上青松毛(枞树叶),草席、粗糠、稻草或其它易产生热量的物什,让其自然发酵后(一般要两天左右时间),即可端出食用。

家乡的水酒(米酒),其色白,其味甜,食后可开胃口、助消化、但不可食之过多,多则易醉。

即使这样,没多少闲情逸致的父母,仍然盼着他回家,他是送给父母团圆最后一块拼图,有了他,团圆才完整!

(2)

当老家忙于风俗习惯确定的事情,他所在的新生电子厂,正在赶制今年的最后一次出货,出货时间定在1月17日,厂里春假便从那天开始。

在外过年的人,没有良好条件和老家同步进行完成习俗活动,但简单的也会去做,比如贴春联,办年货,逛集市,至于蒸米酒舂糍粑是缺乏制作工具做不了、杀年猪关鱼塘是无东西可取、放鞭炮是城市禁止,年味是无法与家乡相比的。

梦成、唐山买了放假当天的火车票,其中艰辛曲折一言难尽,他们放弃自己购票的希望,用大代价从黄牛党那里购来的,如果不舍得发点钱,那么回家的梦很有可能泡汤!

梦成回到家也是腊月二十八,有一天时间跟女朋友约会,还有一天时间走门串市,买点年货,帮不了家里的忙,回来比什么重要,父母不就是盼着子女在身边,图个热闹。

唐山回来,稍作休息,重点打扮一会,在父母陪同下,跟着媒婆去女方家相亲,点头哈腰做答,发烟以示招呼,然后,把自己标价出售给女方,待女方评估权衡,老实巴交的唐山,把自己标价太低,接连二天都失败,只能期待正月重新开始。

他回家过年其实没得选择,因为决定权让渡给了她,由于周旺店子年夜饭预订数量较多,除特殊事情请假回去的,全部留下来,雨霏也不例外。

周旺店子春假期间继续营业,最直接的好处,是她不必要守店,在他的一番劝说下,好歹接受了他回家一起过年的请求。

他第一时间联系了飞翔,定于1月17日出发回家,然后,把好消息告诉家里父母,要他们准备好吃的和床铺,把相亲的事都退掉。

父母知道他带女朋友回来,惊喜不已,自然乐意按他的要求去做事。

另一个好处是牛一守来了机会,雨霏不能回家过年,听进了牛一的意见,托班车司机把两个小孩接了出来。

牛一早就在龙扬餐馆旁边租了一个套间,亲自到车站把雨霏两个小孩接到租房,给他们做饭,买回一大堆玩具,陪他们玩。

由于雨霏天天要上班,就上午有点时间呆在租房,这成了他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

牛一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做一顿丰盛的早餐和午餐,与雨霏三母子品尝,体会“家”的温馨和幸福。

周旺不回家过年,最不乐意的是王芳父母,两老一直盘算着闺女春节完婚,不回家直接宣判了“完婚”的死刑,心情郁闷极了,糟糕的是不能在闺女面前表现出来,装得开开心心的。

王芳看着店子年夜饭预订情况如此好,高兴坏了,父母跟她说的完婚之事自然忘了,她现在心里关注的是如何帮周旺赚钱!

她回家之前,给唐风打了电话,问唐风回不回去,若要回去坐他的车一起回,其实,在她心里愿意跟唐风呆在一起,感受成功男人非凡魅力。

她并不太想跟他呆在一起,总觉得他身上缺了点什么,唐风的影子老是左右她的判断,是缺了点唐风的成熟吗?

她对唐风的感情很模糊,就像披上浓雾的村庄,给人若隐若现的向往。

在母亲身上,唐风给了她最大的帮助,虽然肖老二求了唐风,但是答不答应是唐风的事,唐风不仅爽快答应,还与她一起尽力处理肖老二的事,减轻了她良心的负债。

母亲的养猪事业,也得到了唐风的大力支持,不仅对口帮助,而且精神鼓励,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唐风对她母亲的“好”,多多少少是冲着她来的。

她认为,唐风对她的行为不能简单化为乡情友情,男女之间,肯定夹带着个人的感情,可是,唐风家大业大,整日奔波于事业,从来没见他对自己“意思”过。

她对他的感情,不排除有爱情的份量,这份爱情更多的是日久生情,她内心空虚需要,恰好他在,对她嘘寒问暖、情真意切、无所不至,再经那捧玫瑰和感人情诗一催化,糊里糊涂答应做他女朋友了!

她现在还答应跟他一起回家过年,自己心里也不太明白,也许吧,她有好多年没在家乡过年了,甚是怀念,去他家比去一个冰冷的她家好!

唐风不回家过年,因为打理生意,她能理解,但是,不能同行终为遗憾。如果在车上,她可以和唐风聊聊他的事业、感情,打探他内心虚实甚好!唐风为什么不找对象?她非常好奇,被他回绝的女孩,有的离谱的怀疑唐风性无能。

她只会往好处想,唐风不结婚一定是觉得自己现在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家庭,爱情事业两难全,只能忍心舍弃爱情。

她最崇拜事业心重的男孩了,如果他有一半唐风的事业心,她的芳心早就被他俘虏了,可是,他好像很安于如今的现状,大志理想慢慢的消磨殆尽,不再有强烈的创业冲动。

她当时认识他的时候,他不是如今安份守己的“窝囊”样,拥有一颗永不言弃敢想敢做的心,她还记得他说过:打工就像鱼缸里的红鱼,只有那么一块小小的世界,只有创业,才能让红鱼冲出鱼缸重归大海,打造一片广阔的前程!

她和他在一起这么久,没看到他的创业心在哪?他谈论的是客户、订单、和黄河的你争我斗,她清楚自己撕毁情书,激怒了黄河,对她做了很多下三滥,她都能放过无所谓的意志消耗,他怎么不能呢?他为自己在黄河那争口气,能值几个钱,她根本不在乎!

她在乎的是他有创业的激情和充满希望的人生计划,不要满足于没有升职没有加薪的职场,他的蓝天属于创业,要像雄鹰展翅一样拼搏。

她觉得唐风致富不忘家乡人难能可贵,捐资修路修桥,这是多么大的爱心,投资建砖厂,这是多么大的回报决心,搞龙牙百合合作社,这是多么大的助力,唐风的身上,集中一个人大部分的闪光点,企业家的抱负,慈善家的胸怀,故乡的情怀。

她的理想伴侣就是唐风类型,人不能活在理想中,所以,她接受了现实中的他,尽管与理想有落差,也只能学会适应。

她对唐风的情感复杂得肯,曾经想过要是做22号别墅女主人多好!然而,她也怕自己做不好这个女主人,毕竟有钱的男人不是一般女人能驾驭得了!

她活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缘,一念他,一念唐风,至少现在,她听从现实的召唤,坐在了飞翔的车上,驶向800里之外的家乡。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