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语调

气氛这不就一下子熟络了起来了吗,连正在准备仪器为姥姥姥爷检查身体的丁丁也笑了出来。

其实以姥爷退休老干部的身份是可以入住专门的疗养院的,但姥爷一直谢绝安排,上面也会定期派人过来为二老检查身体各项指标。但是一直蒙受照顾的丁丁坚持为姥姥姥爷定期检查身体,两位老人家也觉得丁丁是熟悉的人乐得让其检查,还能听听专业医生的日常建议。

“咱们小表弟呢?我们能不能去看看?”杨韵怡满脸期待的看向舅妈。

舅妈苦笑道:“可以是可以,我刚哄睡着,如果醒了你负责哄好。也不知道小家伙哪儿来的精力,只要醒着就让人抱抱,没人抱他就哭。”

杨韵怡赶紧摆手:“那可不敢,把全家人的宝贝弄醒了,我罪过就大了。我还是等改天再来抱抱小表弟吧,今天确实也来得晚了。”

舅妈笑了:“有机会的,说不定一会儿你就听到他的哭声了。”

王安妮也略带遗憾的说道:“那就只能下次见识舅妈的尼古赫帕了,小表弟才睡着。”

“原来你是为了这个来的呀?那没关系,婴儿房和书房都是做了专业隔音的,我现在带你去看看。”

有音乐狂和舅妈迷妹双重属性的王安妮顿时笑开了眼:“真的吗?那就麻烦舅妈了。”

杨韵怡怕安妮第一次见舅妈会尴尬会怵于是就跟着进了书房,结果发现自己是想多了。

王安妮完全是帝都大妞儿的风格,天生能唠。再亮出自己专业科班毕业音乐从业者的身份和学识把舅妈哄得团团转,乐器就直接给她上手了。

小心翼翼地接过,果然如同自己之前在书上看到的图片一样,造型非常古朴,就好像在一把小提琴是加了吉他的琴头以及钢琴的琴弦,还有手风琴的按键。

王安妮用左手握住琴体,并用左手手指按住琴键配合右手的琴弦一个个的试音。

因为是试音,拉的音都特别长。声音一出来旁边的杨韵怡直接打了个冷颤:“哇这也太有感觉了吧?仅仅是试音就让我感受到了峡湾的凛冽寒风。”

安妮也点点头:“音色非常的特别,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北欧的那种清冷萧瑟。”

舅妈笑着看向杨韵怡:“你们家云哥当时把它带回来给我的时候真是给我出难题,知道我喜欢乐器但是给我弄了个这么偏门的。我找了我们学校的瑞典语外教,人家也没亲眼见过这玩意儿,说只在他们国家货币上见过图案。”

“后来我找我混音乐圈的朋友请教,有位还出了洋相问我这是哪里出土的轧筝?怎么以前没见过这样的器型。”

王安妮没绷住噗的一声笑出来,而杨韵怡更是一头雾水:“轧筝?那是什么乐器?”

舅妈解释道:“一种唐代开始出现的传统弓弦乐器,长得和尼古赫帕有一点点神似吧。相对于名字里的筝,它的造型更像古琴,但不同的是它需要一手拉弦,另一只手弹拨,然后不同地区流传下来的造型大小还都有区别。”

王安妮想起杨韵怡提到的孙仙和初珑小朋友:“延边地区以及朝鲜半岛也有流传,叫做玄琴或者玄鹤琴。他们的器型最大,技法也保留的最完整,现在还经常出现在他们的庆典乐里。”

舅妈乐道:“小安妮见识可以啊,我那朋友还是你们学校的老师呢。”

王安妮也不尴尬反而是想着解释:“那这位老师应该不是民乐或者西洋乐专业的吧?应该是声乐老师?”

舅妈再次点头:“没错,她是一位声乐老师。专业的民乐或者西洋乐老师一眼就看出来差别了,最终也是一位你们学校之前考入皇家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的老师大概跟我说她看别人怎么弹得,后来我再一琢磨就慢慢学会了。”

王安妮赶紧把尼古赫帕交还给舅妈,杨韵怡也是挺直腰板静静等待舅妈的表演。

舅妈把尼古赫帕的琴带背上,这把琴重量十分感人,比小提琴和吉他重多了,而且左手的按键补位还是在琴体的右侧,也就是演奏时下方,所以必须依靠背带提供一个支撑力,左手手指才能自由按键。

随后琴声想起,舅妈好像开个小玩笑似的先拉了几段小提琴的音色。

杨韵怡眼前一亮小声说道:“真的好像!不过仔细听好像有些区别。”

专业的王安妮一语点透:“因为琴弦的数目远多于小提琴所以共鸣音会更重。”

大中小提琴类都只有4根弦,而尼古赫帕总共有16根琴弦。

接下来舅妈正是开始了表演,还是高难度的自弹自唱。

一下子杨韵怡就找回了童年的感觉,再度成为舅妈的迷妹,和一旁早已星星眼的王安妮手挽着手蹦跶起来。

为什么会蹦?因为舅妈现在自弹自唱的是一首欢快的北欧中古民谣,虽然两人都听不懂但是旋律太对味了,就应该是北欧语民谣。

最后一个音拉完,舅妈舒了一口气:“献丑了!”

杨韵怡拼命地鼓掌:“不会不会!太棒了!”

王安妮也是:“您可以直接去我们学校开一门课了。”

杨韵怡帮舅妈卸下琴,取下背带后舅妈才笑道:“主要是这个瑞典语,我也是半路出家,跟着视频学的。我们学校的瑞典语老师说怪怪的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杨韵怡笑道:“应该是那位老师不懂音乐吧?部分语言一拿来唱就会变调了,不是母语加音乐人根本听不懂词。”

王安妮深有同感的点点头:“主要还得是语言的音调要多,一些歌曲方言唱就特别对味,普通话就感觉怪怪的。”

杨韵怡立马想到自家云哥教自己学粤语的方法就是唱歌:“你是说粤语对不对?九声六调,很多粤语歌用普通话的四声调唱就感觉差点什么。”

舅妈呼吸平复后说道:“不仅是粤语,还有一个代表性的吴语,也是多声调方言。大部分吴语有8个声调,有些是7个,但最少的也是5个调,这就比普通话多出一个声。就拿苏州评弹来说,换成普通话根本唱不了!”

王安妮再次鼓掌:“不愧是舅妈!从语言和音乐两个方面提出的观点太精辟了。”

杨韵怡也是被舅妈一说就透,之前跟高凌云听范宗沛的《摆渡人之歌》时就觉得只有咿咿呀呀的吴侬软语才能把自己代入梦里那个时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