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禁非祀之祭

三人各自催劲,三股真气相击,只听一声巨响,劲气四射,尘土飞扬。公孙尘被震退一步,诸葛果挥笛向前,直刺贾诩喉咙。

只见寒光一闪,贾诩周身罡劲顿时消散,一丝鲜血从喉咙渗出,贾诩缓缓倒地。

公孙尘走到贾诩面前,提起其尸体,对诸葛果道:“此处之事已了,大小姐先离开这里吧。我去寺前一趟。”语罢,提着贾诩的尸体便向寺前走去。诸葛果沉默不言。

白马寺内前来礼佛的百姓见公孙尘提着尸体,杀气腾腾,似见恶魔,如鸟兽逃窜。

公孙尘没有理会,径直走到寺中央,将贾诩的尸体扔到正在拜佛的百姓面前,道:“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佛不拜又何妨?”

语罢,长剑一挥,一道凌厉剑气逼射而出,击中肉身佛像,只听轰然一声雷爆,佛像碎裂成渣。

百姓见公孙尘杀气弥天,仓惶逃窜。

公孙尘看向寺内比丘,喝道:“让支谦出来。”

朱士行走上前去,道:“光天化日,檀越恃武行凶,难道无视恢恢天网不成?”

公孙尘道:“你没做过恶事,我不与你计较,让支谦出来。”

朱士行道:“家师现在不在。”

公孙尘道:“既然不出来,那便打到他出来。”语罢,环视四周,见寺中百姓早已逃的一干二净,而寺内比丘除了朱士行是汉人外,其余皆浑身漆黑如炭,显然来自贵霜。当即避过朱士行,挥剑冲向贵霜比丘,展开屠杀。贵霜比丘无人是其一合之将,眨眼便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朱士行未曾习武,不敢逗留寺内,迈步撤离。

激战片刻之后,忽听寺外传来一声高喝:“住手。”

公孙尘停止杀戮,看向来者,正是张既。

公孙尘知道张既身为魏臣,维持魏境治安是分内之事,否则卢洪等校事官不会饶了他们,又知张既性情刚正,为官清廉,不愿与其作对,便扔下长剑,施展轻功纵身离开。

张既早看白马寺不爽,见公孙尘屠戮寺内僧众,虽说手段残忍,也并未命人缉拿公孙尘。其来到寺中央,环视满寺尸体,道:“将这些尸体抬出城外埋了。”

士兵们依令行事。

张既来到贾诩尸体前,仔细检查其伤口后,又捡起公孙尘扔下的长剑,仔细查看。

这时,一人走进白马寺,正是司马懿。其走到张既面前,拱手行礼后,便在其身旁低声道:“张刺史,行刺贾太尉之人正是当年行刺魏王之人。”

张既道:“那么刺客的目的又是什么?”

司马懿道:“杀人还需要理由吗?”

张既道:“杀人不需要理由,但行刺魏王与贾太尉,自然是需要理由的。”

司马懿游目四望,见寺内众人早已逃得一干二净,士兵也抬着尸体离开,当即趁着张既仔细查看贾诩伤痕之际,缓缓踱步至张既身后,一掌拍下。

张既中掌,顿觉全身先天真气沿着司马懿手臂尽数涌去其体内,忙运力挣脱,却是徒劳。

片刻之后,张既气绝而亡。

司马懿默运京观冢虎煞,察觉张既的先天真气在自己体内流转一圈后,残留已不足原先之十一,不由暗道:“这京观冢虎煞还真是难练。还需找机会获得下册为妙。”

其捡起张既手中长剑,在张既身上捅了几下,又划伤自己左臂,将长剑扔到地上,喝道:“来人啊。有人行刺张刺史。”

寺外士兵听见异动,纷纷涌入寺内,见张既横尸院内,俱是错愕。

朝堂之上,曹丕怒不可遏,道:“贾诩、张既,一日之内,两位国之栋梁全部丧命,究竟是何人所为?”

司马懿道:“据廷尉来报,行刺贾太尉、曹将军、张刺史之人曾与贾太尉一起出入太尉府,此人估计是以奸计骗取贾太尉的信任,然后趁机连续刺杀贾太尉、曹将军、张刺史三人。现在廷尉府已在全国通缉此人。”

曹丕道:“白马寺又是怎么回事?”

司马懿道:“估计此人是嗜杀成性,才会无缘无故屠戮寺内僧众。”其实,公孙尘屠戮寺内僧众缘由,整个朝堂都能猜出七七八八。但是,实话从来都不是可以随便说的。司马懿便随便找个借口搪塞。

曹丕知晓司马懿是故意装聋作哑,没有理会,道:“据说那人叫嚣让支谦出来,支谦现在何处?”

司马懿道:“已逃往东吴。”

曹丕点头,道:“西蜀有诸葛亮在,其去西蜀完全是找死,也只得去东吴了。”其看向李伏,眼神藏波,暗道:“本想借佛教打压道教,但是看白马寺近日所作所为,若非有人屠戮白马寺,不知他们将会嚣张到何种地步。扶持佛教一事暂且搁置吧,先扶孔抑老,一步步来。”

司马懿同样暗道:“有人屠戮白马寺,目的自然是阻止神玄、鬼方利用佛教打压道家与道教。神玄、鬼方为达到目的,更要借助朝堂的力量。我可借此机会,坐地起价,估计可得到京观冢虎煞下册。”

李伏心怀华夏道统,道:“启禀陛下,最近瘟疫肆虐,致使人心骚动,百姓纷纷设非祀之祭,信巫祝之言,至乃宫殿之内,户牖之间,无不沃酹,甚矣其惑,异端横行,夷教乱华。《礼记曲礼》曰:‘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当尊崇正祀,禁绝淫祀,民不妄淫祀他神,使鬼不饮食。以使国家安强,风俗淳厚。”

曹丕点头,为杜绝夏日三祭之事重现,遂下诏,除郊社宗庙、三辰五行、名山大川外,其余不在祀典。敢设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执左首论。

曹丕又思索一番,对高柔道:“高爱卿,张刺史已死,那赈灾防疫一事,便有劳爱卿了。”

高柔领命。

高柔以善于治法闻名,从小吏任起,二十年官至九卿,威望极高,赈灾防疫一事对其来说自然不是难事。很快,仅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高柔便将疫情压制下去。洛阳城恢复往日宁静。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