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八月道德和处世 3

于是,否认痛苦、隐藏感受的索罗斯开始鼓励分享问题和经验。1985年索罗斯开始将自己的投资构想过程记录下来,后来形成了他在金融领域的重要着作《金融炼金术》,这本书一直被很多追随者奉为投资“圣经”。此后,每次在金融危机中赚了钱,索罗斯就会写书分享他的投资逻辑。他知道,人生很无常,也很不可测,懂得和他人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悦和哀愁,能让你与周围一切事物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行动指南

学会分享,学会欣赏,学会表达,学会创造。分享只能让你得到更多,在与人分享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人格。8月16日世界并不美好但可以改善对于“开放社会”的定义,我认为美国是很好的“开放社会”的例子。虽然美国的“开放社会”不完美,但是有改善的希望,人们有创造财富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这个国家对多样性和不同观点敞开胸怀。有人认为,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帮助我们认识复杂问题。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操控性作用,这种作用改变了我们的政治生活。美国政治不是为了理解事实,而是操纵事实。

当然美国有很严重的危机,人们尚未认识到这一点。我经历过苏联的解体,看到危机不仅蕴涵在政治系统和经济系统中,更来源于民众情绪。不夸张地说,类似的情况正在美国发生。包括选举、立法等运行了200多年的制度,事实上已经改变了轨迹。人们想要革新,奥巴马总统给出变革的承诺,也得到广泛响应。但奥巴马落入了系统的圈套,被机制束缚,不能兑现变革的承诺。这对民众的士气和看法有很深的影响,加重了美国的社会危机。

——摘自2010年5月7日索罗斯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谈话

背景分析

索罗斯不只是一个有钱的人,更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开放社会”就是他的理想社会。他认为,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首先是建立在开放的基础上。于是在1979年,索罗斯在纽约建立了“开放社会”基金会,然后凭借从金融市场赚来的大笔资金,给31个国家的许多非赢利性基金会和机构提供资金,构成索罗斯基金会网络。各地的“开放社会”研究所普遍被认为是学术组织或者慈善组织,它们资助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很多项目。

很多年来,索罗斯的全球基金会网络帮助了很多国家的弱势群体,包括为同性恋、吉普赛人等建立安身之所。在美国,开放社会基金会与非法使用毒品、艾滋病和晚期疾病的健康护理等方面的现有政策对抗。事实上,在过去30年中,没有谁比索罗斯在宣扬“开放社会”的论调上做得更多。索罗斯看到美国只照顾高于一切的美国利益,而没有原则可循,如同股市上的股票一样,一旦炒作到了极点,最终会像股市那样崩盘,成为“泡沫霸权”。行动指南

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抵制自己认为错的事情,做个有思想的人。8月17日寻找远离市场中心的人我们的出发点都假设市场经常是错误的,实际上,我和罗杰斯最大的差别,是他认为流行的观点总是错误的,我却认为我们也可能犯错。我们把华尔街的看法视为凡俗之见,因为我们不但希望与众不同,而事实上我们也的确与众不同,带着凡俗之见加入的人,一定不能配合我们的操作。罗杰斯对这一点非常坚持,我没有那么固执,我愿意从华尔街聘请一些人,但是因为他的观念如此,又是他做所有的工作,我只好服从他的意见。

——摘自索罗斯和摩根士丹利投资专家拜伦·韦恩的访谈

背景分析

极其成功的投资,让“索罗斯基金”的规模日益膨胀,此时公司急需更多人手,于是越来越多的精英纷纷慕名而来。擅长判断股票的索罗斯却并不善于判断人的品格,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将人员招募和分析师培训的工作全部交给了罗杰斯,但在最终决定人员去留的环节上,他依然要亲自过问。而这也为两人日后不可调和的矛盾埋下了不稳定因素。

罗杰斯在招募员工时较倾向于那些聪明的、对华尔街知之甚少的分析师。对于这点,索罗斯也认为他们需要能独立思考、有天分的人和他们一起共创辉煌,而不需要华尔街上的那些随大流的庸俗之人。因此入选基金的人员最好是与华尔街的干系越少越好,哪怕是新手都行。行动指南

会投资的人懂得跳出市场审视投资,寻找这样的合作伙伴有利于走出“围城”,看到投资方向。8月18日自我的空想状态现代文明社会的最大敌人就是,一个封闭的社会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个人最大的自由和社会的需求管理如果不兼容的话,就会造成现代文明社会最大的悲哀。

美国有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美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推行单边外交政策,但很多问题,不是美国一个国家能对付得了的。美国却仍然坚持这种空想的政策。别人都称我是一个空想金融家,但美国推行的政策更理想化。比如说,美国现在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在我看来,完全是一个意识形态而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这是一个完全的空想状态,也给世界带来了不确定性。

——摘自2001年9月14日索罗斯在上海和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孙哲教授的对话

背景分析

2001年9月10日,索罗斯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论坛。会议第二天,在他后半生定居的美国,遭遇了一次空前的灾难。当地时间9月11日,美国纽约和华盛顿遭到恐怖分子的袭击。3天后的周末,索罗斯悄然出现在上海复旦校园,畅谈对“9·11”事件以及对现代文明社会的看法。

从“二战”中逃亡出来的索罗斯显然十分了解生活在恐怖气氛中的痛苦,他认为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建立在“美国领导一切而全世界紧随其后的帝国主义幻想”基础上的,这一政策“对国际合作有着根深蒂固的排斥”,注定了美国在国际社会上终将被孤立。如今“美国把自己看做是高尚原则的扞卫者,其他国家只看到强权的傲慢”。行动指南

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思想必然会付出代价。加强与外界的合作,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8月19日只为利益的“代理人”实际上,这些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犯的错误和马克思主义者是一样的。要知道,如果统治阶层能够完全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谋福利,那么社会主义将是一个不错的制度,但这不可能,因为他们都会有自私的念头。

现在,在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那些经手买卖房子的人只是为了赚取佣金。这些代理人既不关心房主能不能够还贷,也不关心那些买了次级贷的投资者的利益,他们只是要撮合交易并赚取中介费。在社会主义下,这被称为“代理人问题”,可是市场原教旨主义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代理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不是那些他们本应维护的客户的利益。

这是我的立场。当我还是个小孩子,我经历了纳粹的法西斯主义,然后是,我发现两个主义都错了。可现在,我惊讶地发现原来在一个民主国家,人民也会被长时间误导,且误导得如此之深。

——2008年10月索罗斯接受美国着名记者比尔·莫耶斯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金钱至上的处世哲学是整个社会的悲哀,而市场原教旨主义强调,个人不择手段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以理解。所以,索罗斯观察到,市场代理人本应代表其委托人的利益,但事实上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向投资者提供虚假陈述或隐瞒真实情况。即便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代理关系也蕴涵着相当大的利润最大化的道德风险。

经济领域之外,同样存在着“代理人利益”问题,加上市场原教旨主义不断向其他领域渗透,使得社会其他领域的问题可能比经济领域还要严重。因为道德实际上更像一个自变量,是无法用来约束人的。索罗斯认为,当人们为自己的利益歪曲规则时,社会秩序就会变得堕落。有规则不遵守可能还是小事情,但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篡改规则,并形成习惯,就是大问题了。行动指南

道德不能功利化,如果用利益去考核道德,将会引来“逐利之徒”。8月22日不再需要赚钱的动力投资者和慈善家是可以兼容的,但您也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一个慷慨的人没有任何私心杂念。通常人们捐钱的时候也会存有自私的心理,但我有一些不同,我赚了这么多的钱,已经不需要有赚钱的动力了,做慈善只是让我有一种满足感。我觉得如果能够为造福人类作一些贡献的话,我会感到非常满意,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我还是有一些不同寻常之处。

——摘自2009年6月14日索罗斯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中的谈话

背景分析

与从事一般的行业和生产性的行业相比,索罗斯这钱来得似乎容易了些,没有人能确切知道索罗斯究竟有多少钱,恐怕他自己也未必能够准确地报个数。但金钱并不是他唯一的乐趣所在,索罗斯说,他想在华尔街赚足够的钱来支持自己成为哲学家和慈善者的梦想。

为了钱而去赚钱也许是极为沉重的心理负担,尤其对索罗斯而言,赚钱的动力可能只剩下一种对数字的满足感。同时,吸毒、犯罪、失业、辍学、未婚妈妈、枪击等社会问题吸引了索罗斯的注意。他成立“索罗斯慈善基金会”的慈善行为带给他的满足感,也许远远超出了积累财富本身。索罗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投资者,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家。

既找到了赚钱之外的快乐,又赢得了社会的尊敬,这是一个索罗斯区别于其他华尔街投资者的方法。没有功利性的捐献,也带给索罗斯更多抛头露面的机会,他渴望让全世界知道,他不仅仅是一个“鳄鱼式”的投资者,也是天使般的“私人捐赠者”。索罗斯在接受《时代周刊》的采访时曾说:“我愿意掏钱影响政府部门来花钱,为那些不会自己创新慈善方式的官僚机构树立榜样。”行动指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