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二月:资本炼金术 1

2月1日投资别人的生意我的80%~90%的精力都放在基金会工作上。每天我都保持与我的办公室联系,但是我不会再作任何决定。我手下有一个小组负责这方面的工作……现在我发现赚钱要比花钱容易多了。

其实,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名真正的生意人,我只是一名评论家。你可以把我称为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评论家。

——摘自1992年12月3日索罗斯接受英国电视台采访的谈话

背景分析

索罗斯在1992年9月的英镑交易中大获全胜后,吸引了公众的关注,成为投资界的传奇,各界急切地希望能够了解他的投资风格和操作手段。为了打消新闻媒体对他个人的好奇和穷追不舍,他邀请一些记者一起坐飞机到东欧共度了一段时间,但是类似探秘的行程依然没有给予大家答案。索罗斯认为自己只是在判断别人生意是否值得投资。赚钱投资的过程并不复杂,它应该是使人愉快的,而不是让人痛苦或提心吊胆、睡不着觉的,否则赚钱有什么意义呢?行动指南

好的投资者,一定要会在别人身上投资,通过别人为自己创造价值。2月2日造反有理我首先是个遵守规则的人。但是当规则不能保护我时,我就要推翻这个规则,重建一个新的、好的规则。

——摘自2009年6月12日索罗斯在京城桂公府私人宴会上的谈话

背景分析

2009年6月12日晚,在诞生过慈禧和隆裕两位皇太后的宅第——北京桂公府,全球“金融界第一杀手”索罗斯和中国传媒、金融、文化业界的几位朋友进行了一场私人聚会形式的“桂府夜宴”。虽说是私人宴会,却吸引了投资界、新闻界的极大关注。

在宴会中,索罗斯分享了自己关于金融市场和投资战略方面的经验。索罗斯知道金融市场没有道德,更没有理性,只有规则。而投资也是一种游戏,它的规则并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索罗斯喜欢在完全熟悉原来的投资规则之后,去更改投资的游戏规则。“我今天说的话可能明天就会被推翻。”对此索罗斯的解释是:“我特别注意游戏规则的改变,不只是在游戏规则里打转,而是了解新的游戏规则何时出现,并且要在众人察觉之前。”行动指南

市场中只有变数,没有定数,与其听你的摆布,不如照我的规矩做。2月3日99%和1%的意义数据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投在财政证券上的1亿美元,与投在为期30年的有价证券上的1亿美元,具有不同的风险因素。我们可以试着把事情弄简单点。在我们手中并没有一套度量风险的实用或科学的方法。那些置身于各种派生行当中的人们通常都有微妙精细的风险考虑。我们都是门外汉,我们都还生活在石器时代。想一想还真是如此。

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相信这些衡量投资风险的计算方法,它们通常是构筑在市场充足理论这一假说的基础之上,而这一理论本身与我的不完全理解论和反身性理论冲突,我认为在99%的时间里,这些方法能够大行其道。然而,在剩下的1%的时间里却会失败。我就是更为关注那1%的时间的人。

——摘自索罗斯和摩根士丹利投资专家拜伦·韦恩的访谈

背景分析

这个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测。索罗斯认为,虽然99%的时间,世界都在依照常理运作,但当1%的意外发生时,其冲击将远超过99%的影响。在过去50年里,每逢乱世,便是索罗斯出击的时刻。他主导的量子基金曾经创下累计10年高达3365%报酬率的纪录。“我只对那出现变动的1%市场感兴趣。”索罗斯因为所取得的这些成就,被《机构投资人》杂志封为“全球最杰出的基金经理人”。

大概可以这么说,在全球各地的主要金融市场上,几乎找不到索罗斯的缺席记录。他有时玩股票,有时买债券,有时做多,有时放空。“没有固定操作原则,随市场情况而定”是量子基金的操作风格,索罗斯不依赖任何运用在股市上的分析工具,只当做参考。市场总是不断变化,工具的分析结果可能今天是对的,但明日或许就错了。索罗斯总是在不断搜索出现1%价值偏差的市场机会。行动指南

用99%的努力,抢抓1%的机遇,创造100%的价值,但同时也要谨慎,别让1%的疏忽毁了99%的努力。2月4日坚持自己的观点对金融市场的主流解释——有效市场假说——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遭到了很大的质疑。当前的金融危机不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像石油卡特尔的形成或解散——引起的,而是由金融系统自身所导致的。这证实了金融市场趋于均衡,背离是由外部冲击所引起的观点是一个谎言。但是,我主张的市场运行替代选择理论——反身性理论——还没有取得应有的地位,它甚至没有得到经济学界的认真考虑。

当我问为什么会这样的时候,得到了各种各样的回答。有一个回答说,我的反身性理论只是陈述了显而易见的东西,即市场价格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偏好。这显然是对我的理论的误解,我的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定价错误在具体的情形和方式中,能够影响市场价格应该反映的基本面。有些其他专家说,我的泡沫理论已经包含在现存的模型之中了。

那些最赞同我的观点的人向我解释说,我的理论之所以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是因为它不能被形式化和模型化。但是,这正是我试图表达的观点:反身性引起不能量化的不确定性和不能计算的可能性。在一个世纪之前,富兰克·奈特(FrankKnight)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也承认了它。

——摘自2009年4月8日《南方周末》刊发的《反思2008的崩溃风潮》

背景分析

任何一个有经验的投资者对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都不会陌生,但将这种反身性理论转变成自身的投资指南或策略却并非易事。索罗斯一直坚信“有效市场理论”是错误的,在摒弃单纯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证券分析方法后,他认为,有时候市场可以反映价格,但有时却并非如此。“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总是扭曲现实。”

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索罗斯详细地阐述了反身性理论,但这本让他耗尽心血的书却着实晦涩难懂。尽管书名很迷人,最初却没有太多销路,颇为尴尬的索罗斯将这种状况归结为“没有几个人弄得懂我正在试图说些什么”。

为了自己的“投资哲学”,索罗斯不懈地坚持,确保反身性理论最终会得到人们的严肃对待。其实,索罗斯心里明白,反身性理论无法保证预测金融繁荣与衰退规律的具体演化过程,而这也制约了反身性理论被世人广泛地接受,毕竟一个抽象的理论要让人信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索罗斯在金融市场驰骋多年而无往不胜,这样的成功终究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原来在仓库里积满灰尘的《金融炼金术》,一夜之间成为了畅销书。行动指南

任何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在入市之前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观点。不要回避对立面的相反意见,它可能对你有益,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的人才会回避对立意见,而倾向于保守。2月5日在比较中胜出显然,适应性市场假说和反身性理论有很紧密的联系。我对此非常着迷,并希望它可以为反身性模型化提供方法——这似乎是阻碍我的概念框架被认真对待的主要障碍。然而,我也对此感到害怕,我担心我的观点在被模型化的过程中被曲解。下面让我努力阐明我的担忧吧。

我的世界观的中心观点是,人类事务——由有思想的参与者参与的事件——和自然现象有根本不同的结构。自然现象是在没有任何人类思想干预的情况下呈现出来的,在其因果链中,一组事实紧接着另一组事实;然而,在人类事务中就并非如此了。在人类事务中,因果链并没有将一组事实导向另一组事实,而是在一个双向的反身回馈环中,将现实情形和参与者的思想连接起来。

既然参与者的观点和事情的实际情况之间总是存在分歧,反身性就在事件的进程中引入了在自然现象中缺乏的某些不确定性。我担心这个观点会在适应性市场假说中失去方向,因为进化系统理论没有对人类和自然现象进行区分。适应性市场假说涉及的是种群的进化,不管它们是由微生物还是由市场参与者组成的。

——摘自2009年4月8日《南方周末》刊发的《反思2008的崩溃风潮》

背景分析

多年来,索罗斯对国际经济局势的情况,从没有停止过观察和反思,他撰写的文章的论点突出且论证细致。他认为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足以让有效市场假说以及整套基于模型对金融进行分析的理论进行彻底反思。而麻省理工学院华裔金融学教授罗闻全利用神经科学、进化论和计量经济学等方法,提出了“适应性市场假说”理论,尝试在金融模型中引入“竞争、适应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原理。根据该理论,心理历史学工作者在获取大量人类的情感倾向数据后,能够依据已经了解的情况预测未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