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治国

重视武力,这并没有错。

实际上,历史上诸多毁灭的国家,乃至王朝,覆灭的原因,多也是因为重文抑武。

比如宋朝。

宋朝武人地位很低,因为怕当兵的造反,他们就拼命的抑制军队的发展,并因此导致了凡是外战,他们百战百不胜。

包括占据了当时宋朝半壁江山的金人,在得到一半天下之后,也学起了宋人的文气来。结果导致自己文没学好,武力值也拼命狂掉,最后全都被灭了。

王英自然不愿意让自己的国家,走入这样一个憋屈的下坡路,尤其是他还活着的时候,是绝对不允许的。

因为有桃太郎药丸的缘故,他不用担心造反,所以他可以放心的给武将权利,让他们发展,发展的越大越好。

至于文的,也基本都是围绕着兵法和生产为基准的。

诗歌散文之类的东西,就没有了。

所有的文化,也都是围绕着国家的发展为基准的。

而且,王英要求的法定结婚年龄比较低,但却是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内。

这样,不仅避免了有些禽兽行为的发生,也增加了生育率。

目前的话,王英没有要求计划生育。

帝国需要发展,需要用到人的地方还很多,倒是不用担心岗位空缺造成大批失业青年出现的情况的发生。

至于养不养得起,这个问题也不怎么用担心。

医疗和教育都是免费的,新生儿在哺乳期间,是有营养补贴的,足够孩子成长到可以入学的程度。

而入学后所学习的知识,也是比较实用的。

所以,他们可以在成年人的监管下,进行实操。

根据各自的情况,他们也都会被安排进不同的岗位进行实操学习。

这样,劳动力的作用就体现出现了。

即便是孩子还小的时候,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很小就养成了劳动换取报酬的习惯,长大后出现废物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必经天性只占三成,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的教育。

至于结婚,就更简单了。只要双方自愿结婚,到户部登记一下就可以了,朝廷也会负责婚礼的举办。

彩礼是没有的,车也是没有的,房子的话,朝廷给分配。不用随份子,也不用开席,就是生了孩子都有国家给补贴。

在这样的制度下,结婚和生育的成本都很低,所以这里的结婚率和生育率都非常的高。

在人文比较匮乏的时候,人们都比较务实,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所以,一旦到了结婚年龄,基本上大家都会托人找一个合适的,然后进行婚配。

当然了,达到适婚年龄的男女,都可以到户部进行登记,由朝廷进行匹配,双方见面后觉得合适,直接就可以结婚办手续。

因为是献慜圣皇治下的大明实行一夫一妻制,不允许离婚和婚内出轨,对此类情况是重罚。

所以,倒是有效避免了重组家庭情况的发生。

孩子们也都不用面临因为父母重组家庭,而惨遭抛弃的局面。

总的来说,王英的政策非常简单,总结起来就两个字——霸道。

以为绝对的集权,他可以直接来硬的,不用考虑甚多。

都说皇帝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

但历史上能真正做到一言九鼎的皇帝,实在是太少了。

甚至在一些朝代的中后期,在朝代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不是没有诞生过有机会带领朝廷中兴的好皇帝的。

比如宋神宗,他主张变法,重用王安石推广变法,改变宋朝一直以来的弊病。

虽然过程中出了些问题,但对国家的发展还是起到了良性作用的,甚至一度宋朝也有了中兴的气象。

结果就是因为在朝廷内受到的阻力太大,结果后来王安石迫于压力自己辞职养老了,后来因为没有帮手,宋神宗年纪轻轻就累死了。他的儿子立志要继承他的宏愿,将变法推行到底,但也因为没有帮手,死的比他爹还早呢。

如果当初,能给他们一个王英的当下的局面,或许他们做梦都能笑醒。

就这样,大明,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平稳期。

他们开始更注重农耕和基础建设,对外扩张的脚步就暂时放缓了。

但是,大明的版图,却并没有因为侧重点的转变都一成不变,甚至缩小。

吕青所率领的虎威军,还是在进行对外的扩张战斗,虽然规模都不大,但效果显著。

在两次与奴隶联军的战斗中,逃走的那些土人,许多都聚集在一起抱团取暖,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在这支势力刚刚起步之后,他们就有些飘了,竟然将地盘发展到了王武的势力范围。

这可把王武高兴坏了,直接领着人把他们平了。

后来,因为实在是没仗打,王武甚至都玩起来了钓鱼游戏,专门把人引过来,然后包围。

至于西部地区,在威尔士离开之后,也是慢慢被收拢了起来。

他先是带着王英赏赐的一百骑,接收了参与围剿的那些奴隶主的势力。

然后把那些奴隶,交给分配给自己的土人将领来训练。

久而久之,慢慢同化之下,威尔士的势力也是越来越大。

在西部地区,几乎就是横着走的。

如此一来,整个西北地区,基本就已经被王英收入囊中。

这个速度,比王英想象的要快的多。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洋洋得意,开始大肆挥霍。

每天训练的该做的工作,还是一样都不差。

在自律这方面,王英做的还是很到位的。

说起来,之前交给兽人科学家制造的大轮船——天启号,早就出发了。

船上携带了一些土特产,开始绕着几个近处的黄种人国家游走,尤其是以中华地区为主。

郑云带着自己的船员,就一直忙着往返各个国家与海域了,为大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他主要找的,还是中华地区的人。

虽说禁海令一直都在,但想要找些漏洞,总还是能找到的。

就这样,一次往返,郑云便能带回数千人以及大量的种子与优良牲畜。

而这,正是这个阶段他们所需要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