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思想者纪元(一)

自从人类攻克记忆难题以后,便进入了思想者纪元。吴林是在思想者纪元8年上的小学。

成为“思想者”是这个时代每个人的追求,人族只要完成大学学业都可以成为最低级的思想者。思想者根据对人族的贡献会被奖励一尊“思想者”奖章,不同材质代表不同的思想级别。胡杨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的美誉,在世间界联盟大厦秘书长办公室里就保存着一根存在了三千年的胡杨树干,为做成“思想者”奖章时刻准备着,领到这枚奖章代表着“千年思想家”的出现。可能是思想者纪元时代刚开启不久所以至今还没人有资格领取。

转眼间吴林到了上高中的年纪。虽说每个学生的记忆力都一样强大,但是根据流程还是要考一下书本知识的。结果如人所料每个学生都是满分。

“吴林,你看我也考了满分。”每次考了满分立壮都会做着鬼脸这么说,还会加一句,“你那么用功不也和我一样嘛!”

立壮仗着人类拥有了强大的记忆力学习并不用功,把老师讲授的内容统统囫囵吞枣似的塞到了脑袋里。每次考试还都是满分更加助长了他的散漫。

吴林不仅把老师讲的内容记住,还时常会思考“怎么会是这样”和“为什么会是这样”,除此以外,他还会买一些课外书来读,似乎课堂上的知识还吃不饱似的。

“谁让我比你笨哩!”吴林总是这么对立壮说。

吴林和立壮不仅进了同一所高中还进了同一个班。正如后面所说这都是立壮让父亲安排的,不同的是此刻及之前立壮和吴林进同一个班都是出于不服气——同样的分数老师为什么总是夸奖吴林。

高中第一堂课上的是论语十则。

“老师,这个我们都能倒背如流啦!”

满头银发的老师看了看那发言的学生,说:“料到会有人这么说。你们会的只是把内容背下来,论语里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你们未必懂。在我那个时代,我和你们一样把内容背下来会考试得分就行。这种学习已经严重不适合你们这个时代啦,你们要学懂不是会背。”

“这有什么不懂的,老师您随便说一句我都能解释。”立壮有些自鸣得意地说道。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老师话音未落就有学生自告奋勇地起身回答。

“太简单啦!通过温习旧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种获得新体会的方法可以作为老师了。”回答的学生洋洋自得等待老师的夸奖!

老师听了那同学的解释并没有像后者期待的那样夸奖他,甚至连示意坐下的表示都没有。紧接着老师走下讲台在过道里缓步而行,又问:“还有没有想发表一些见解的同学?”

“啊!这不对吗?”

“就是这个意思啊!”

……

教室里议论纷纷引起一片骚动。

吴林前后左右的看看喋喋不休的同学没人再敢做出头鸟,于是缓缓举起手来。老师走到他身旁看了看他的名字,“你叫吴林,好,你来说说吧!”

“老师并非让我们背诵,也不是让我们解释成白话文……”

课堂上哄声一片,老师制止住起哄的学生又问:“那让你们做什么?”

“学以致用!”吴林干净利落地说出这四个字!

“我还以为什么宏篇大论哩……还不如我哩……”刚才起身还未允许坐下的同学不屑地说道。

教室里同时又传出一阵嘲讽,老师却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吴林。因为他明白哲理往往暗藏在言简意赅中,但是无知看到的却是无用。

老师说:“吴林,能详细说一下吗?”

“我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学到了商品的基本属性和劳动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容易理解,我脑海中对什么是价值,什么是抽象劳动不断打问号。问老师,老师总是说不懂没关系先背下来。我不甘心,于是有事没事就翻开书本读一遍,时间长了其意自通。‘如果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则所有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答案其实课本早就指出来了,人的体力和脑力支出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但当时眼前跟蒙了一层纱帐似的朦朦胧胧就是不懂,还钻牛角尖——体力和脑力劳动不也是具体劳动吗。后来反复读突然有一天开窍了,‘抽象掉生产商品劳动的具体形式’和‘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联系起来理解那么只能是‘体力’和‘脑力’劳动才能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理解了,价值也就理解了,因为课本上说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我认为这就是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最好运用和掌握。”

即使吴林解释过后也有一些同学不明白,不过还是有些同学马后炮地说:“书本上都说了,还不明白不是傻瓜嘛!”

立壮猛然意识到自己记了好几年的知识竟然刚明白其意,为了掩饰尴尬也跟着嘲笑起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大家在初一的时候也学了吧?”老师向着全班同学提问,并不露形色地走到刚才放马后炮的其中一个同学的书桌前。

“学了,一样可以倒背如流!”老师旁边的同学带着不屑吼道,其他同学也跟着喊起来。思想者纪元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虽然记忆力堪称过目不忘,但是并不能在没刻意练习的情况下对记忆的东西倒背如流,因为没这个必要。他们这样喊其实只是对记忆力强大的一种宣誓。

“好,那你就说说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那发言的同学像是遭到突袭一般愣在了原地。接着老师走到立壮跟前,“你说说!”立壮也是哑口无言。

那些没被问到的同学有的面面相觑,有的交头接耳。只有个别同学大声说:“真笨,题目里不是有答案吗?”这时,大部分同学突然开了窍,“答案是‘实践’啊!”还有些犯糊涂的学生嗫嚅:“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旁边的同学讥讽道:“去掉‘唯一’就不会啦?”

原来十二年学的东西都压缩在了小学和初中的九年里。并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时只让学生背下来并没有详解,其实这就是这个年代的教育给学生们设计的一个陷阱,目的就是在高中第一课让他们在受刺激中开窍。题目又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答案藏在题目中很多人很难反应过来。

如果说刚才吴林的解释对孙浩只是心灵上的冲击,老师这个问题对他则是心灵上的打击。

“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们很多同学都没想明白,更不要嘲笑吴林思考那么复杂的问题啦!依你们的记忆能力即使背下整部论语也就是半天不到的时间,但是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你们将重新学习这十则论语。希望半年后你们能真正的学懂。”老师看了看时间已经上了一个小时,于是说,“下课!”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