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甘肃催款

C眼瞅着货物已经装车完毕,陈光红着眼睛,无精打采地等着睡觉,可朱棣丝毫没有上车的意思。

一手扶着车门,双眼盯着远处的街道,沉着脸,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

“公子,上车吧,我们该回家了。”刘大富小声地催促了一句。

“叫什么叫,我的脚腕崴了,有点疼痛,让我活动一下。”

说着,干脆做到了地上,抱着脚腕揉了起来。

看着这幅情景,老朱心中一阵苦笑。

自己的儿子自己了解,朱棣哪里是脚崴了,分明就是在拖延时间。

他虽然贪玩,但这种表现还是第一次。

竹田县还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熬了一个晚上,加上精神又高度集中,此刻的陈光早已经瞌睡得不行。

巴不得老朱一行赶快离开,自己好回去睡觉。

“公子这是在竹田县还没玩够吗?来日方长,以后朱兄再来的时候,你跟着来就是。”“万一我爹不来了呢?”

“那你自己来。”

“我不认识路啊。”

“本官派人去接你。”

真是个傻不拉几的熊孩子,看不出来本官是着急着打发你们走么。

朱棣一脸欣喜,扭头看向老朱,等候对方点头。

老朱只是微笑,并未作答。guhu.org 完美小说网

“公子,这地上太凉,坐久了会感染疾病。我来抱你坐马车上吧。”刘大富蹲下身子双手朝着朱棣伸去。

朱棣想要拒绝,迎面对上了老朱严厉的目光,只得乖乖就范。

老朱也趁机上了马车。

不多时,马车驶出了县城大门。

清新的空气夹杂着一阵淡淡的泥土芬芳,从外面飘了进来,老朱忍不住的大口呼吸了几下。

“那陈光说得不错,竹田县确实是一个颐养天年的好地方。”

“可不是嘛。街道宽阔干净,环境优美宜人,百姓善良淳朴,活脱脱一个人间仙境。”

“唯一的缺憾就是,东西普遍比较贵。”刘大富附和着。

“贵,自然有贵的道理,据陈光说,那些新生事物的生产成本,确实比较高。”

几句话就提到了陈光,刘大富的心里又有点不舒服。

“或许,陈县令为了提高货物价格,故意说的成本比较高吧。”

老朱脸色一沉:“你又来了。”

刘大富赶忙低头,不再吭气。

老朱侧身,瞅着朱棣一个人生闷气,突然觉得有些好笑。

开口问道:“棣儿,这次出宫有何感想?”

朱棣闷声道:“没有。”

“放肆。”

“有。儿臣看见竹田县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定当是父皇劳苦功高,勤政爱民的结果。”

唉,胡说八道。

这竹田县几年来朝廷丝毫都不知道,百姓安居乐业和咱一点关系都没有。

“好,回到京城,父皇特许你一天时间,到内城再看看,看看又有何感想。”

“我不去。”

“你敢。”老朱扬起了巴掌。

边上的刘大富急忙劝说:“皇上,打不得,打不得。万一惊了马匹,会产生危险的。”

“或许燕王有着其他想法,您且听他把话说完。”

“说,为何不去?”

“内城我已经去过,虽然百姓生活也算富足,可总感觉和竹田县差点什么。要去就去远一点的地方,像我们要回京路过的这些地方,都可以。”

“你是变着法地想再来竹田县吧?”老朱一眼识破了朱棣的心思。

朱棣没有回答,心思已经沉浸在竹田县这几日的美好回忆当中。

尤其是那个爆炒羊肉,吃起来可真带劲,回去之后自己一定要弄一只羊阉了试试。

还有没见到那个传说中的王虎,和镜子后面的画师,多少有点遗憾。

突然似乎想到了什么,抬头道:“父皇,那陈光当一个七品小官,是不是屈才了?”

闻言,刘大富心中感到一阵悲哀。

咱家除了是个太监,哪一点比那陈光差了?

宫里当差十多年,你父子两个哪一个没伺候好?到头来还不如一个没见几面的陈光。

咱家的人生,真是一片悲催啊。

老朱道:“确实是屈才了。不过,这次甘肃疫情要是能够彻底控制,到时候他想要什么官,咱就封他什么官。”

朱棣眼睛亮了起来:“父皇找他治疗疟疾了?他真的还是个郎中啊?”

“会当官,会经商,还会看病,到底有没有他不会的东西?若是没有,他岂不是个万能之才?”

老朱眼睛一瞪:“这世上哪有什么万能之才,是人,就有不会的东西,就有缺点。你忘了,永安府巡查使的事情,还没有落实。”

朱棣摇摇头:“父皇,您可能被那巡查使骗了。孩儿方才在那大镜子上看了好久,什么破绽都没看出来。”

“那巡查使不是说了,那大镜子从外面看是镜子,从背面看是透明的琉璃。你从外面看,又能看出来什么破绽?”

“那巡查使从背面看了吗?”

老朱一愣:“这个,他好像没说。”

“皇上,那孟刚说了。他说,陈光怕他不死心,特意将他带到了隔壁房间。房间里面正坐着几名画师,外面房间的情况一览无余。”

刘大富的心情极度不好,插了一嘴。

“就算这是事实,陈光肯定有着言不由衷的理由。从竹田县的情况来看,陈光是一个有能力的好官。”朱棣不满地瞪了刘大富一眼。

刘大富心中一阵冰凉。

老的也护着他,小的也护着他,这竹田县走一趟,你们是不是被陈光下了降头了。

马车进入京城的时候,已经到了后半夜。

一路颠簸,朱棣如同去的时候一样,已经沉沉入睡。

为了不惊动他人,老朱特意交代刘大富,让马车绕过勤政殿,直接前往自己的寝宫。

然而,等看见灯火通明的勤政殿时,老朱又让马车停了下来。

都到了这个时辰,标儿还在批阅奏折?

心疼之余又有些不满:“一整天的时间都批阅不完奏折,非得熬夜?咱才走了几天,奏折就有这么多?”

刚走到大门口,便碰见了推门而出的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

李善长愣了一下,随即倒头便拜:“皇上,您可算是回来了。您私自出宫也就算了,还要带上燕王。”

“日后虽然是太子执掌天下,可燕王也要驻守他乡,保一方平安。”

“您这样,要置天下臣民于何处!”

老朱自知没理,尴尬摸着鼻子朝左右看了看:“老李,起来吧。”

“臣不起。”

“甘肃旱灾日益严重,疟疾更是感染了将近四个县,当地衙门上来的呈报,都快要将户部的案几压塌了。”

“皇上,正值百姓危难存亡之际,怎能怠慢国事。”

“行了行了,咱知道了,起来吧。”

看着老朱有些愠怒,李善长期期艾艾地爬了起来。

“皇上,甘肃行省连续发来多道奏折,恳请朝廷拨款二十万两银子用于赈灾。可户部压根拿不出来这么多,恳请皇上定夺。”

老朱冷哼一声:“户部拿不出来,咱的内库就能拿得出来吗?户部能拿出来多少?”

“十万两,户部只能拿出来十万两。可是皇上,此时能多一分是一分啊。”

“甘肃灾情,受灾百姓已达两万之多,经受着饥饿与疟疾的双重折磨,朝廷的赈灾晚到一天,就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命丧黄泉。”

老朱脸色一沉:“国库拿不出来,咱的内库也拿不出来,你说咋办?你的俸禄也不低,要不先拿出来一点垫上?”

李善长有点发怔,这是国事,咋还把自己搭进去了。

哭丧着脸道:“皇上,微臣的俸禄在百官中是最高,可微臣的家人众多啊。百十号人口一年吃喝拉撒下来,也是所剩无几。”

“那就捐款,明日早朝,咱第一件事情就宣布百官捐款。”

李善长迟疑了一下:“皇上,要不先发十万两至甘肃,筹款之事明日再议。灾情危急,百姓等不起啊。”

“不急,再等等。”

“啊,这。。。”李善长有点傻眼,皇上这是罔顾百姓性命啊。

“好了,回去吧。有什么事情明日早朝再说。”

“刘大富,送棣儿回燕王府。”

说完,老朱袖袍一甩,双手背负,朝着勤政殿里面走去。

看着老朱的背影,李善长摇了摇头,悻悻离去。

勤政殿里面,摆放了两张大案几。

一张是老朱自己的,一张是太子朱标的。

老朱进门的时候,朱标一手扶着额头,一手拿着朱笔,正在全神贯注地批阅着奏章,以至于老朱到了跟前,都没有发现。

“标儿,这么勤政?”

“啊,父皇,您回来了。”朱标揉了揉眼睛,急忙站了起来。

“坐下,坐下。”

老朱摆摆手,示意朱标坐下,随后走到自己的案几后面,也坐了下来。

“这几日,甘肃行省有没有新的呈报?”

“有。”朱标拿了厚厚的一摞奏折,来到了老朱跟前。

“甘肃旱灾持续扩大,百姓亟待救济粮银。”

“疟疾爆发日益严重,已经蔓延将近四个县。”

“还有,疟疾肆虐区域出现了一个神秘组织,对百姓进行医治的同时,暗中进行着反动宣传,儿臣怀疑是元朝余孽。”

“元朝余孽跑去救灾?有意思。朝廷派过去的郎中,有没有什么回馈信息?”

“还没有。甘肃距离京城路途遥远,这些郎中应该还在路上。”

“这么晚了,你还在批阅奏折,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啊。只有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去,把你刚才批阅的奏折拿过来,父皇看看。”

朱标转身,将奏折拿了过来。

奏折上面,是浙江百姓集资修建寺庙的内容。

老朱眉头微皱:“这种事情,工部不就解决了么,为何会呈交上来?”

“工部已经呈交上来,孩儿想着事无巨细,就顺手批阅了。”

老朱摇摇头,这孩子,真是实在的过头了。

“好了,夜已经深了,回去休息吧。明日还要早朝呢。”

“孩儿积压的奏折实在太多,要不,孩儿将这些奏折带回东宫批阅。”

老朱不由得有点上火。

让你休息,你却要带着奏折回东宫批阅。

还说什么事无巨细都要亲力而为,你这是分不清侧重点。

“好,带回去吧。顺便将父皇案几上的这些奏折也一并带回去批阅。”

“啊?”朱标张大了嘴巴。

父皇以前不是这样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