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终得隽义2

听袁绍如此说,显然是并不那么看重自己,张颌深深的看了袁绍一眼,心中充满了失望。城门缓缓打开,张颌乃是孤家寡人一个,没有亲人,但家中仍有着数十仆人和小厮,眼下这群人在张颌管家的带领下,带着大包小包的鱼贯走了出来。张颌心知袁绍做到这地步,他被驱逐离袁家的是事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了,不由仰天长叹了一声,便要拨转马头。

袁绍被张颌这一叹唬得有些发毛,心中惭愧更深,毕竟张颌曾为袁家打拼了十四年,袁绍不能说对其没有一丝留念,眼下不觉有些动情的道:“隽义,此去虽然你离开了袁家,但袁家永远都不会是你的敌人,你在袁家治下行动,绝没有人回来干涉你!你去吧……”

张颌本来已经义务反顾地拨转马头,准备离开这伤透了他的心的袁家,听闻袁绍这一语,身形顿了一顿,但还是没有回头,带着他的十八飞骑和众家仆一起离开了阳平城的视线外。

阳平城在身后渐渐的远去,张颌知道在今后的日子中,自己将和着个不知还能存在多久的袁家没有任何交集了。张颌身边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默默地来到张颌身边,小心的道:“颌叔,我们该去哪?”

这句话也是一行数十人的心声,张颌在袁家多年,也攒下了黄金百斤,换成铜钱足有百万钱,虽然在这乱世中称不上豪富,但找个地方当上一方富豪是没问题了。不过张颌的家人们都知道,凭张颌的性格是绝对要融入这乱世中的,是要与这乱世共沉浮的。

张颌将马停住,刚刚他不过是对袁家失望透顶,只想快些离开那阳平城,却没有想好这天下之大,他究竟应该去哪。这下那少年一问,到让他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良久,张颌长叹一声,道:“统儿,先去诸葛家吧,半年前找到你后,就该把你送到那里去,如今正好过去。”

那被称为统儿的少年一脸的喜悦,使劲点了点头。于是一行人转向东南,朝着青州的方向行进。

天色渐晚,夕阳洒在笔直的驿道上,一人横戟立马,挡在张颌一众人身前,身后洒下一片金光。

张颌定睛看了看挡路的人,不禁苦笑道:“孔明,你好狠,终究把我逼离了袁家,现在拦住我又有何事?”

看到张颌终于选择了通向东南的这条道路,看来准备是往诸葛家前去,诸葛亮的心中不禁松下了一口气,之前布了这么多的局,就是为了得到张颌这员大将,如今离如愿以偿仅差一步之遥了。诸葛亮下马,走到张颌面前诚恳地道:“隽义,诸葛家需要你的帮助!”

张颌的心中对于是否加入诸葛家其实早已松动,只是今日被袁绍正是赶出袁家后,才彻底对袁家绝了最后一丝念想,但被诸葛亮这个诸葛家后起之秀如此设计总是心有不甘,他能肯定是王方听了他与诸葛亮在乌巢的对话,将内容添油加醋的汇报给了袁绍,才造成了今天的这个局面。不然即使是文丑和许攸这两个袁家重臣齐齐与他作对,两年多来也未必把他怎样了。

张颌的表情变幻莫测,叹了一口气道:“当初袁公肯拿袁谭颜良田丰的命去换静心小筑的三位天榜高手,现在为何却又为了显奕驱逐了我?不知孔明是如何说服袁公的?”

早料到张颌一定会对此想不通,也难怪,如果他能想通这点的话,也就不会造成今天这种局面。诸葛亮点醒他道:“隽义,难道你没发现?袁绍是在怕你,你在袁军中底层兵士中的威望,已经隐隐到了他袁绍控制不了的地步。你私通诸葛,斩杀同僚的罪名,袁绍当然知道那是假的,但他却一定要假戏真做,以这个为借口,把你这个快脱出他控制的人赶出他的袁家。”

张颌呆呆的愣住了,他千想万想也想不到袁绍之所以将他赶走,竟是因为自己太有威望了。文丑在名义上是军方的第一号人物,但他的号召力仅仅限于在限于中层以上军官,在底层士兵里,或许还真的更买张颌的帐一些。

诸葛亮又补充道:“昔年颜良还在的时候,虽然也在袁军中很有威望,但却不足以动摇袁家的根本,袁家的士兵们并不会因为颜良一句话而叛变,但现在张颌你就不一样了。袁绍现在在内心中对你在袁家的影象充满了恐惧,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袁绍一定在你离开前表示出了不希望你与袁家为敌的信号了吧?”

张颌半天没有说话,现在想来情况的确像诸葛亮所分析的那样,当他离开袁家的消息传遍袁军的时候,对袁家现在仅剩的九万军队的士气又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或许有很多他亲自带过的部队索性直接会叛离袁家,在整个河北寻找他吧。想到这里,张颌不禁盯住了诸葛亮一直坚持伸出的手,警惕的道:“我不会帮助诸葛家对付袁家的。”

诸葛亮知道张颌对效力十余年的袁家还有一定的感情,毕竟袁熙还在那里,这时不能勉强张颌,否则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于是诸葛亮微笑道:“隽义,诸葛家绝对不会让你去做为难的事情,诸葛家需要你的帮助。”

当诸葛亮再次说出需要张颌帮助的时候,张颌也得到了诸葛亮的承诺,不再犹豫,终于下马拜道:“颌愿效犬马之劳。”虽然面对张颌这位天榜高手的参拜,诸葛亮还是有些心虚,但诸葛亮是诸葛家的二公子,的确也当得这一拜,不过在张颌拜完后,诸葛亮用最快速度将张颌掺起,双手紧握着张颌的肩膀道:“隽义,诸葛家欢迎你的加盟。”

张颌也是张开双臂,与诸葛亮兄弟般的相拥,不过他加入诸葛家的第一句话竟是:“子龙在哪里?”

张颌和赵云之间倒真是兄弟情深呀,诸葛亮微微一笑,现在赵云应该已经带着两万诸葛大军攻打阳平城了,不过对张颌诸葛亮只说了四个字:“他在阳平。”

对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张颌能成为袁家的军方支柱之一,被诸葛亮一点很快就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先是喃喃的自语道:“子龙在攻打阳平?在现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万兵马的话,就足以击败士气低落到极点的袁家守军了。”很快张颌便猛地抬起头,疑惑的道:“难道只凭着那三千赵家子弟兵吗?”

诸葛亮哈哈一笑,拍了拍张颌的肩膀道:“隽义,你或许在军事上很有一手,但你想过没有,袁家控制的人口不过为诸葛家的八成,诸葛家的军队规模为什么一直都小心的控制在袁家的六成左右?因为诸葛家一直要保持着继续发展经济农业的潜力,但如今如果诸葛家若是决意放弃未来两年的继续发展的话,在一个月内组织起一支五六万人的军队来支援北线还是不成为题的。”

张颌怔怔的愣住了。五六万人!这支军队在现在这种乱世,无论在哪家诸侯都是一股很强力的支援,同样也是一股很强大的敌人,现在诸葛家发狠新招募了至少五万的军队,此消彼长下,袁家恐怕末日已经来临了。不过张颌已经和袁家没有半点关系了,现在张颌是诸葛家的新近武将,只会为诸葛家的这一着棋叫绝。

其实对于诸葛家放弃了未来两年的发展来拔苗助长般的强行招募了五万五千人,诸葛亮感到很是心痛,不是为诸葛家付给这五万余新兵每月三百钱的月俸,而是因为即便是对战争准备最为充分的诸葛家,也免不了开始额外募兵,牺牲未来的发展了。

想起在史实上的三国时代,百年间天下人口十去其九,从两千多万战到最后竟只剩不足三百万。如今诸葛亮处的这个时代,由于在九大势力的格局形成后,曾有过六七年的和平发展,三年前人口较之黄巾之乱前虽下降了两成,但好歹还有两千万之巨,但仅仅三年,八大势力战死者便足有五十余万,更不要说那些无法生活下去的贫民百姓了。现在诸葛家保持了十余年的发展势头也开始出现了停滞,诸葛亮不禁感到痛苦,难道等诸葛家或是哪家一统天下时,天下人口仍要十去其九吗?

诸葛亮和张颌各自因不同的理由陷入了沉默,气氛有些沉闷。张颌的管家倒是个机灵人,见诸葛亮和张颌间有些尴尬,此时连忙对身后的众人打颜色,数十人一起拜道:“参见二公子!”

看到眼前呼啦倒下一片,诸葛亮这才想起张颌加入了诸葛家,他的那些亲卫家仆自然也要加入诸葛家的。于是诸葛亮满意的点点头,特别注意了一下张颌的家人,十八飞骑作为亲卫,其余的五六十家丁护院全都是男的,果然没有一个婢女。诸葛亮不禁放下心来,张颌自从三年前认识小妹以来,至今已经三十岁了,却依然不近女色,的确是对小妹痴心一片,把小妹交给他倒是放心了,至于远方的那个马超,现在已经有了六七个小妾了,若是按诸葛圭的意思让小妹嫁过去,以马超的高傲,恐怕小妹会吃亏的。

诸葛亮注意到在这群人中有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在跪下的同时,眼中如同一池清水般纯净,在看向诸葛亮的目光中不见丝毫的畏惧,而是充满了好奇和崇拜,更令诸葛亮惊诧的是,这个少年内功底子极好,甚至比诸葛亮的侄子,被誉为诸葛家自诸葛亮之后的另一习武天才诸葛恪还要强。这引起了诸葛亮极大的兴趣。

待这群人站起来后,诸葛亮便向张颌问道:“隽义,这位小兄弟是?”张颌听了竟是抑制不住地笑了出来,道:“孔明,你还当真不能叫他小兄弟。”

对张颌的话,诸葛亮简直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的道:“为什么?”

“因为他就是子龙在袁家和公孙之战中原以为已经死去的长子——赵统!”张颌的话让诸葛亮大吃一惊。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