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考场百态

按大郑学制,地方官是不能把手插到学政上去的。

张哲忽然觉得心绪有些不宁,他仔细翻看了试卷,终于在试卷的边角上看到了一个几乎被他忽略的“丙”字。

学判衙门出了事!

张哲拿出词卷又看了一下题目。丙卷,“故春秋之季,.....,人臣之志,齐天下何?......悲呼,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放下词卷,张哲压下了心中的震惊,诗词题目之中,金戈交鸣跃然纸上。这哪里是学判衙门这些年的出题风格?

张哲请示了廊中值守书吏,去走廊中核对了一下题目。

果然没错,确是丙卷,满纸都是杀伐之意。

回到考号之中,张哲没有开始作答,而是思索起了本次考试与以往考试的不同。

本次府试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考生中多了不少来自上阴的士子。

这些人中,肯定会有邹天养的人,说不好也会有西吕国的探子。所以,这类题目是写给邹天养看的?

张哲联想到严匀即将出任的三郡巡阅使,正好与邹天养一东一北的将西吕夹在中间,心中恍然。

“严太守果然插手了本次府试,这题目即是给邹天养看的,也是给西吕国人看的。如此主战倾向的主官出任主持西吕事务的三郡巡阅使,既是在安邹天养的心,也是向西吕示威!”guhu.org 完美小说网

诗词都不必回现代去百度,这类诗词张哲从小学开始就学了无数。

诗卷:“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词卷:“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等诗词最适合半醉行书,可惜这是府试。

张哲不打草稿,只凭着胸中一口气,诗词全是一气呵成。这是他多年练字的心得。

如此,张哲的府试还剩下一篇赋和一篇策论。

剩下的时间还有接近两天整!

张哲再看赋卷,赋卷在大郑科考中出现在次数不太多,比如省道举试和京城会试就没有赋卷。

题曰:倘宇内归一,何以治遗民,须以古喻今,赋得三百字上。

严太守真好大的宏愿!张哲腹谤了几句,很快就想起了一文,但是全文只记得几句。说不得要回现代抄一抄,不急,先看了策论题再说。

策论题:武陵丰饶,十年不知兵,上阴兵至,众莫奈何,何以治?

“这次考题若不是太守所出,敢赌此头!”张哲心中大呼,心中开始检索起这些天读过的古代策论。嗯,有了,不过全文还是需要回去拷贝一下。

当日晚间,张哲便将辞赋与策论全部“誊抄”完毕,为了避免答卷留在自己手中过夜会出什么岔子,他在入夜之前就交了卷。

张信之提前一天交卷!一时满场震惊!尤其是赵池璧。

赵池璧此刻连墨义题都没做完,不是他才学不济。而是他的心在看到墨义卷的时候就已经乱成了一团麻。

题目不对!

他手中有曾坦所出的甲乙两套题,且已揣摩多日。

可从昨天开考起,开篇第一道墨义题就不对。尤其是赵池璧发现了试卷上那个小小的丙字后,顿时如坠冰窟。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