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开始养殖

县令大人很快在,齐县下属的严家村,帮账房先生找到了,可以养家禽、家畜的地方。

原因无他,只因为严家村人口太少,哪怕县里,在大力推广开荒种地,还给出一些,扶持的好政策,但在没有人力的情况下,也发展不起来。

而且现在的齐县,就如同萧彤钰之前,所预料的那样,开始缺少劳动力了。

哪怕是之前,滞留在城外的灾民,也早被县令大人,安排得一个人都不剩了。

所以严家村还有好多荒地,可以利用,而且和仙云山之间的距离,不远不近的,算是符合账房先生的要求,当即便和县令大人,以及村长签署了协议。

因为县令大人对账房先生,如同对待宴龙腾一般,所以都是亲自跟着跑的,手续什么什么的,办理得也快,用现代的话说,一路绿灯。

严家村的人口是真的少,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而这些人家里,除去老弱病残孕,年轻力壮的,只有几十个人。

在古代什么都需要人来做的农业,几十个人,能把自家的地忙活完,都不错了,还开荒?完全不可能的好吗?

好在严家村的村长,年纪不大,脑子也灵活,知道他们村里人少,壮劳力又不多,所以基本上采取各家各户,相互帮忙,相互发展的原则。

虽然这样有利也有弊,但对严家村而言,终究是利大于弊。quya.org 熊猫小说网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严家村才这么几十户人家,也能自成一个村子,而没有被划入到,其他村子的主要原因。

大尧的村子,一般都是由一、两个姓氏为主,有些村子,整个都是一个姓氏,村里的人也都沾亲带故,所以哪个村子,也不愿意和别的村子合并。

至于村与村之间的嫁娶,那是另外一回事情,大家还乐观其成。

把养殖地点确定在严家村,账房先生便立刻安排人来整理,因为天气的关系,他们暂时也不需要盖房子,只搭个简单的帐篷就好。

先把鸡舍鸭舍什么的建好,把家禽家畜的,先养上,然后再盖人住的房子,免得耽误时间。

在这里的土地,账房先生是这样签署的,先租一年,若是养殖成功了,赚钱了,第二年就把地买下来。

也算是给自己留了一个,和夫人商议的余地。

他们现在手中的银子是不少,每天都和流水似的,但实际运作起来,也和流水似的,若当真买地,还真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最重要的是,他们跟着的是宴龙腾,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谁都没办法确定。

与其把银子都用在购买,不能随意动的土地上,若日后有个什么万一,只怕什么都剩不下了。

虽然说做官的好处不少,坏处也是多啊,尤其像他们二少爷,这样能力出众,会招惹陛下忌惮的大将军。

当然这些都是他们所预计的、最坏的结果,也有好的结果啊!

比如说,陛下用另外一种,明升暗降的方式,让二少爷卸甲归田,在哪个犄角旮旯的地方,给他们二少爷一块封地,让他在那里颐养天年。

或者更好一点儿,给一个富庶的地方,那他们还买什么地,留着银子,去封地发展不好么?

总之,账房先生为了宴龙腾,所想的事情,真心比较多,也比较全面。

因为现在账房先生,能调动的人手多,所以严家村这边的、鸡舍鸭舍什么的,很快就弄好了。

这期间账房先生还去了两趟仙云山,第一次是说了,严家村和土地租、买的情况,还有鸡舍鸭舍的建造样式。

第二次是来拉幼崽,鸡鸭鹅猪,甚至还有几头幼鹿。

鹿是仙云居士给的,他说,“我年纪大了,等云聪下山,武宗这边就可以关闭,我身边只留两个,照顾我的人就好,哪儿还有精力养鹿?成年鹿还好,可以放归山林,幼崽恐怕活不下去,就送人好了。”

原本仙云居士,是想送到萧彤钰这边养,可是她这边早满了,养个一两只还行。

至于空间里,空间里的动物数量,已经有些超标了,因为生长和繁殖的速度,都比萧彤钰想象的快,万一把她的农作物,再当做饲料吃了怎么办?

而且鹿,属于高端药材,食材,在普通百姓中贩卖是不行的,还得在富庶的地方卖,何况账房先生他们养,和自己养又有什么区别?不都是他们家的么?

可这是账房先生意料之外的事情,因为没有鹿舍,所以回到严家村后,其他家禽家畜的,都分门别类地放好,鹿只能暂时让人看管着,等盖完鹿舍再安排。

村长看见账房先生带回来,这么多家禽家畜的幼崽,眼睛都直了,这在县里的大集上,他也没看见过这么多啊!

难怪要租这么大面积的地,盖比他家还大的鸡舍,不然完全不够用啊!

村长的脑子灵活,虽然由最开始的震惊,到现在想到,要给村里人某点福利,于是便和账房先生商议,“您看,能不能卖给我们村点儿?现在是农闲,大家也有时间养了。”

卖幼崽的事情,账房先生有过之前,卖种子和幼苗的经验,也不觉得惊讶,只是他们才刚刚拉过来,还没开始养呢,转手就卖了?

这样会不会让夫人觉得,他们在投机取巧啊?

因为他们商议好的是,等这些幼崽长大,再孵幼崽的时候,才开始卖呢。

而且夫人说,这幼崽是和农作物一样,是属于快速生长的那种,他们接受度良好,可别人就不一定了。

所以账房先生急忙笑道:“村长,不是我们不肯卖,而是和买家签署了协议,要卖也只能卖这些幼崽的幼崽,不然我们这生意,就没有下次了。”

村长听得一脸惊讶,“卖幼崽的,还能提出这种要求呢?这都是您的了,他还管得了?”听着怎么这么新鲜,又这么怪异呢?完全没经历过呀!

虽然是一村之长,但他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里,以及附近的几个村子,接触到的东西自然有限,若不是脑子灵活,能够举一反三,与普通村长也没什么不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