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大河小河

第二日进城,照旧是进城上灶,因为主家临时多加一桌宴请迟来的客人,所以白芊芊也多耽搁了一个时辰。

待得想要回家的时候,团子和栓子都放学了,于是闹着要一起回去。

白芊芊就把这两小子也捎带上了,又给刘玉芳拿了一盒子点心。

小梅也是想家,把点心铺子留给糖糖,笑嘻嘻凑上车一起回村。

不想,荣里正和荣叔荣婶子都在白家呢。

荣里正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昨晚接了任务,今日就在外边走了大半日,还真被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刚刚带了两个半大小子到白家,还没说几句话,白芊芊就回来了。

团子和栓子给长辈们问了好,就分别奔向自己的娘亲。

特别是团子,一会儿说学堂的午饭难吃,一会儿又说功课多,睡不饱。

听得白芊芊拿眼瞪他,他还不自觉。

刘玉芳怕儿子挨训,赶紧要儿子进屋去写功课。

白芊芊却拦了下来,“娘,家里也要添人手,让团子留下听几句。”

刘玉芳没办法,心疼儿子也不敢不听闺女的话。

他们夫妻早就说了家里是闺女当家,所以儿子的教导也是闺女说了算。

别说让儿子站着听一会儿大伙儿说话,就是动了藤条,他们也只能看着。

荣里正带来的两个半大小子,老老实实站在门口。

两人都是穿着半旧的衣裤,洗的还算干净,但膝盖和袖头都摞着补丁,脚上的布鞋许是有点儿小,大脚趾撑不住跑出来望天儿。

但瞧着头发和手,洗的很干净。

左边这个稍微胖那么一点点,但也是相对右边那个来说。

许是平日不少干活儿,两个小子都晒得很黑,身形很瘦。

这会儿两人半低着头,没有说话,也没有看向众人,很是规矩的模样。

荣里正说了几句闲话儿,总算说了正事儿。

“白师傅,我今日出去转了大半日,最后定了这两个小子,带来给你们看看,成不成?

这两个孩子是隔壁张家堡的,他们虽然长得不算太相似,但却是双生子。

老大叫大河,老二叫小河。

她娘生他们的时候落了病根儿,一直身体不好。

五年前他们的爹进山打猎时候也…没了,他们的娘病上加病,前年也跟着去了。

这两孩子跟着奶奶和叔叔过日子…”

荣里正说到这里顿了一下,众人谁也不傻,都猜出来,两个孩子的日子定然不好过。

“咳咳,总之,他们都大了,也愿意出来做工养活自己。

他们家里倒是有几分担心,我同他们奶奶说定,两个孩子签十年的工契。

每月工钱要送一半回去,其余就不用管了。”

荣婶子心直口快,家里铁蛋儿也是这么大,想起这俩孩子过世的娘,真是心里跟着难过。

“他们奶奶倒是好算计,撵了孩子出来,家里什么都不搭,还平白落一个人的工钱。”

刘玉芳也是捂着肚子,听得难受。

她们若不是分了家,逃出老宅的魔爪。

说不定她这脾气的,最后不是气死就是累死,白老大再残了腿。

她的儿女怕是也要这个下场…

“世上狠心人太多了,可怜的孩子…”

荣里正同这两孩子家里有几分交情,倒是不愿意说太多人家的不是,笑道。

“过去的事,也就过去了,总要往以后看。

好在这两个小子已经长大了,干活儿也都是勤快利落。

你们家里待人厚道,也不缺吃喝。

用不了两年,这俩个小子就是两条好汉。”

“这倒是,有苗不愁长!

以后都会好起来!”

白老大点头,随口应着。

白芊芊瞧着两个小子有些红了眼圈儿,却也没开口控诉祖母一家苛待。

于是,她就问道。

“你们的衣衫洗的很干净,头发和手也干净,是过来之前特意洗涮的,还是平日就如此?”

“回小姐,我们平日就如此。

我娘说,衣裤可以破,但是不能脏。”

那稍微瘦一些的小子是老大,也是他开口回话儿。

白芊芊听得满意,笑道。

“你们也知道,我们家里是面点作坊的,旁的习惯都可以通融,只有干净这俩字一定要做到。

你们以后跟在我爹身边,有事儿时候替他跑个腿儿。

赶车进城时候,替他赶个车,下田时候,帮把手儿。

大体活计就是这些,至于吃住,当然都在我们家。

一日三餐,周嫂子母女吃什么,你们就吃什么,管饱儿。

至于住处,就住作坊的倒座房儿吧,晚上警醒一些。

有你们守着,后院的婶子姐姐们也能更安心。

工钱暂时定一月四百文,若是做事勤快认真,以后再涨。四季衣衫,一季一套。

你们觉得怎么样,若是同意就回去拾掇行李,明日过来上工签契约。”

这些事情,张大河兄弟都听荣里正说过了,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两兄弟跪倒磕头,算是应了下来。

张大河甚至说了一句,“东家,我们不会回去,今晚就可以干活儿?”

白老大憨厚,还以为两个小子急着表现,刚要劝说两句,就被刘玉芳扯了袖子。

刘玉芳笑着吩咐两个小子,“不回去就不回去吧,我们家里什么都有。

你们先随着周嫂子去吃饭,一会儿我让周嫂子给你们取被褥。”

说罢,她又喊了兰兰。

“兰兰,去和你奶奶说一声,把倒座房的大炕烧一下。

虽说如今天热,但很久没烧的炕也太凉了。”

兰兰笑着应了,跑去了隔壁作坊。

周嫂子也喊了张大河兄弟去灶间吃饭,留下屋里众人都是叹气。

刘玉芳皱眉,说道,“这张家也太苛刻了,两个孩子就被这么净身撵出来了,连套被褥都没有?

这俩孩子家里先前没有院子和家底儿吗?也都被他们奶奶留下了,不舍得给一点儿?”

荣里正干咳两声,不好应声。

虽然各家情况不同,但一般儿子儿媳过世,留下的孩子,很少能得长辈疼爱。

因为老人首先要指望活着的儿子养老,才能指望上孙子。

所以,贪下死去儿子的家产给活着的儿子,也是盼着活着的儿子加倍孝顺。

但这般,免不得就要亏了孙子…

白老大这才明白方才老妻不让他开口的原因,跟着叹气。

“算了,以后两个小子到了咱们家。

别的不说,只要他们不起坏心,总能让他们吃饱穿暖。”

白芊芊瞧着弟弟小脸儿上都是同情之色,点了点他的脑门,小声问道。

“学堂的午饭还难吃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