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步子迈的太大了

白芊芊直接升了他做管事,也给众人定了工钱。

冯春等人之前不知在哪里落脚儿,这会儿居然觉得很新奇,都是兴致勃勃说了很多话,倒是热闹。

白芊芊要酿酒,也不是为了收拢这些人手。

其实是她早有打算,上灶需要出入各家。

先前她可以不在乎名声,外人的闲话儿,但以后嫁给赵斌,就不能不顾忌了。

所以,开酒楼是她的下一步打算。

酒楼想要扬名,一是菜品美味新奇,二就是必须有好酒。

她的玉牌既然可以提升菜品的味道,当然也可以提升水质,酿出好酒几乎是板上钉钉儿的事儿。

赵斌离开了,她与其在家里提心吊胆,不如忙起来。

忙起来就没有空闲想他,等待的日子也就没那么难熬了。

但无论是开酒楼,还是酿好酒,都不是容易事儿。

相对来比,酒楼倒是容易,家里不缺人手,买个好位置,就几乎成了。

可酿酒,要酿酒师傅,要建作坊,最重要的是要酒引子。

酿酒需要粮食,粮食在哪朝哪代都是重要物资。

百姓尚且还有很多人没有吃饱,活命粮食居然被用来酿酒。

协调不好,没有国家许可,就是掉脑袋的大罪。

酒引子就是国家调控的手段,几乎一个州府只有那么一两个。

说不得,这酒引子还是要落在府尹夫人和杨夫人身上。

合作点心铺子这么久,这两人也算是个好股东。

每月只拿分红,从来不对点心铺子指手画脚。

这也让白芊芊省了不少心,点心铺子也发展的不错。

白芊芊白日进城忙碌,为李红霞等人压阵,其实上灶的活计,绝大部分都交给了她们。

只有一些需要经验手段,又特别细致的菜品,她才会上手,一点点教给徒弟们。

王金娥眼见姐妹们都能独挡一面了,很是心急。

但她也不是傻子,师傅没安排她跟着上灶队伍。

她就耐心在白家院子,按照师傅给的菜单,每日给奶娘们做饭,给刘玉芳两口子做饭,给红姑做饭,给白老头儿做饭,给冯春等人做饭…

总之,她是忙的脚不沾地,但厨艺也是突飞猛进,精湛很多。

荣婶子是个精明人,偶尔来白家走动,见王金娥这般任劳任怨,也是心里喜欢。

特别是白老太出殡那次,王金娥泼辣,开口怼翠萍,维护主家,让她更是喜欢。

于是,她忍不住就多提点了王金娥两句。

王金娥听说师傅要在城里开酒楼,立刻就明白了,这一段时日师傅让她按照菜单轮换练习的目的。

她欢喜的差点儿蹦起来,自然也更努力了。

白芊芊选了一个晚饭时候,请了红姑一起过来吃饭。

饭桌儿上,她随口就说了这个想法。

“爹娘,咱们家里的井水很不错,是口甜水井。

这两年也算风调雨顺,州府附近粮食丰收。

所以,我想开个酒坊,琢磨酿酒。

若是成了,我还想开酒楼。

这般以后就不用抛头露面出去上灶了,只在家里看着作坊,琢磨新菜色就成了。

你们觉得如何?”

刘玉芳初始听着,还觉得闺女步子迈的太大了。

毕竟酿酒作坊也好,酒楼也好,都不是吃口气就成的。

需要投入银子啊,万一不成,岂不是出力又亏钱。

但闺女最后两句却是说到了她心里,之前家里穷苦,闺女为了撑起家里顶梁柱。

不得已,出去抛头露面,走东家窜西家。

虽然荣婶子等村里妇人一直跟在闺女身边,也没传出什么难听的闲话,但到底这不算好事儿。

若是能开个酒楼,闺女不用在外走动,就真是太好了。

更何况,以后嫁给赵斌,身为人妇,安守本分更好。

红姑自然更是没有反对的,她对白芊芊的坚强聪慧,自然是喜欢的。

唯一诟病的也是这个走家串户的买卖,若是可以改善,以后嫁进京都,旁人也少嘲笑几分。

白老大却是分外激动,一来,开酒楼是他多年的心愿,二来,他总是不服老,到时候琢磨新菜色,或者到酒楼监工,他都还有一番用武之地啊。

“闺女啊,酒坊和酒楼,要投多少银子啊?

会不会,一下子张罗太多了。

能不能抻开来,今年开酒楼,明年酿酒。”

刘玉芳秀心疼闺女,也是谨慎起见,提了个小建议。

白芊芊却是摇头,安慰老娘。

“娘,您别惦记,我心有数。

左右赵大哥不在家,我闲着无事,忙几日也好。

另外,咱们家的房间太少了。

如今就有几分紧张,以后团子和肉包儿都长起来,就更不够住了。

索性不如趁着这次建酒坊,再建一进院子,前后院分开,住着方便。”

“啊,还要建二进院子?”

刘玉芳更是迟疑了,但想想这段时日,白老大要借住在赵家。

最近赵斌走了,只有红姑在家,他不方便过去,只能同大河小河住作坊的倒座房。

她狠狠心,就应了下来。

“行啊,左右都是你在当家,你决定就好。

家里的房子确实不够住了。”

“那好,我明日就去看看木料石料。

若是顺利,过个十日半月,春波结束了,家里就可以动土了。”

“好啊,爹,你张罗材料吧。

具体怎么建,我还要画个图,到时候再商量。”

先不说酒楼和酒坊,家里扩建院子这事算是定了下来。

白芊芊在城里,闲着无事就四处游逛,专门挑那些位置好,但生意一般的铺面走动。

这些铺面里,有酒楼,也有银楼,茶楼,许是经营不善,许是没有特色,生意都处于勉强保本和小赔的状态。

若是当真肯花银子,想要兑下来,也不算难。

她心里有了数,就选了一个午后,带了点心去探望杨夫人。

碰巧,府尹夫人觉得憋闷,居然也在杨家小坐。

点心铺子三个股东,巧合之下,凑了个股东大会。

府尹老爷姓洪,府尹夫人自然就是洪夫人了。

她娘家在隔壁州府,性情同杨夫人一般,喜欢诗词歌赋,多余喜欢走动交际。

偏偏她家中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也没有。

儿媳孝顺,但总不如女儿贴心,也不能说什么知心话儿。

自从白芊芊拉了她和杨夫人入股开了点心铺子,来往多了。

她同白芊芊也就熟悉了,虽然不如杨夫人那般亲近,可也比外人好。

这会儿,三人围着小桌儿,坐在花厅里,吃点心喝果茶,也是难得的惬意自在。

说起生意分红,杨夫人和洪夫人都很是满意。

两人投入都可以说极少,收获却是如此丰厚。

面对白芊芊的时候,不可避免,就觉得这分红有些烫手,拿得略微有些心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