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路遇大忽悠

顾海今一筹莫展,但也知道时间紧迫,耽误不得,于是他准备带着凌青儿轻装上阵,沿途追寻。

谁知还没起程就被欧阳不计拦下。

他笑道:“他们连夜逃走,你现在追能赶上吗?”

“陛下已经下旨各地守军都会严加追查,想必他们不会选择关卡繁多的大路,一定是走山道,我已看好一条路线,快马加鞭一定能追上。”

“你这么说确实有道理,不过,我知道个小道消息,或许会让你的想法改变。”欧阳不计凑上前,在他耳边小声说道,“听说三日前,有队商贩入都,置办了不少粮食干货,今日一早起程往北边去了。”

“这有什么特别之处?”

“那队人竟然住在北绒使团下榻的官驿。”

官驿多为官家住宿,当然也有官家商队可以入住,只不过少之又少。

如此看来,二者必有关系,要是北绒使团真的以商队逃跑,他们或许会选择另一条路线。

幸好有欧阳不计,否则,他真要一路翻山越岭追去,不仅白吃苦,还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反正陛下也不想让你追上,这个罪责,你怎样都要背了,不如出去转一圈,就当游山玩水。”

顾海今苦笑着,话虽如此,他还是想放手一搏的。

看出他有些动摇,欧阳不计赶忙恳求,“其实我倒有一事求世子帮忙。”

这些日子他对董小小的深情不必多言,之前顾海今也正式提点过,若是真心更应当以礼相待。

所以他决定去无名城,正式提亲,但又想给她个惊喜,所以请他帮忙。

顾海今想,确实也该给董德一个交代,董小小跟着自己出来也有三个多月,总不好一直这么住在世子府吧。

于是二人商定,趁此机会,前往无名城。

他们扮成普通富户,从都城出发,为免陛下生疑,还特意先向北行再转道去无名城。

行至五日,途中大小郡县并未见北绒人的身影,看来此行必定无果。

终于到了州郡,此城名为鹿台城,因旁有鹿台山而得名。

他们才进城门,就看到一群人风风火火向前跑去,其他人也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向一个地方聚集。

欧阳不计忙拉住一位大叔,好奇问道:“麻烦问一下,可是有什么事发生?”

“薛大忽悠又去敲堂鼓了,不知今天倒霉的是哪家。”大叔忙说了一句,也迈开步子跑走了。

四人面面相觑,才进城就碰到热闹了?

董小小一路闷的发慌,听此话也来了精神,拉着欧阳不计就要去凑凑热闹。

鹿台城南街正中有一块空地,搭起一步高的台子,两侧放置堂鼓和威旗。

俨然一副公堂样,各州郡的公堂不是设在府衙,怎么在这里搭了个台子?

顾海今正在疑惑,旁边的二人也聊了起来。

“其他州郡都是在府衙审案,偏咱们这里单独出来。”

“那还不是托薛大忽悠的福,要不是当年他翻出什么历法大典,咱们能得到这便利的伸冤处吗?”

“只要击鼓州府老爷就要上堂,可这一年大小堂审,他就占了一多半吧。”

二人正说着话,一位身穿青灰色长衫的男子走上了台,洋洋得意的向各位挥手招呼。

薛大忽悠名叫薛源,年纪与顾海今相仿,样貌清秀,体型矮小,长衫在他身上像是个布袋子,虽不合身,但干净整洁。

州府老爷哪有时间与他周旋,便派了协军在此值守,但凡他来击鼓,协军待审便是。

“行啦行啦,薛大忽悠……不是,大才子今天又要状告何人呀?”

薛源伸手一指,众人目光投向一旁,有的人眼尖,认出对方是南城有名的富家子,吴公子。

吴公子气呼呼的上了台,身后跟着家丁,拉着牛拽着人。

“启禀官老爷,我要状告吴公子欺诈,收了我的字,不付工钱。”

吴公子一抬手,身后家丁立刻反驳道:“你为公子写字,并未说付多少钱,怎么现在又要牛和人?”

薛源不紧不慢的从怀中拿出张纸,展示给大家的同时,缓缓说道:“当时,我与吴公子相遇,他让我为其写首诗,写诗可以,不过要给工钱,吴公子也同意,写完,公子也拍手叫好,同意了我的要求,可当我牵牛要带走人的时候,他竟反悔了。”

不管看得懂,看不懂,众人都抻着脖子跟随纸张转动脑袋。

顾海今草草扫了一眼,便看出其中玄妙,忍俊不禁。

薛源的目光正与他对上,二人心照不宣,点头示意。

诗奉上,协军也懒得多看,便说道:“你就直接说吧。”

薛源高声背诵,将自己写的诗缓缓道来。

牛气冲天不敌吴兄,

人精神气天地唯尔。

归来悦色满面红光,

我等敬佩五体投地。

浅显易懂,大家都能听明白,可里面并未提到工钱的事情呀。

吴公子自觉有理,也坦然承认,自己看后确实拍手认可,同意给他工钱。

协军皱着眉头,这事情不是很清楚了,你作诗,他给钱。

“薛大才子,你要什么说就是了,人家也同意给你。”

“大人,我白纸黑字写了,就在这……”薛源走上前,伸手在纸上一划。

协军定睛一看,不自觉的念了出来:“牛、人归我。”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就连吴公子也一脸茫然,协军将纸交给他们,认真观瞧确实如此。

吴公子沮丧着脸,他平时不学无术,这种藏头诗怎么看得出来。

协军宣判,牛和牧童都归薛源,诗归吴公子。

吴公子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反正牛和人也是自己抢来的,不要也罢,他气的撕烂了纸,带着家丁灰溜溜的离去。

得了牛的薛源,让牧童骑上去,自己牵着牛笑嘻嘻的离去了。

众人一哄而散,各自忙去了。

顾海今好奇,便跟在后面,只见他出了城,向郊外而去。

走了不到半柱香的时间,看见路边有一老人,正掩面哭泣。

他也不多言,伸了个懒腰引起对方的注意,喃喃自语道:“我也不会养牛,更养不起孩子,不如还给老人家。”

牧童跳下来,抱着老人大喊爷爷,祖孙二人又是磕头,又是感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