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萌娃狂潮来袭下

线下的主流媒体视线中,刚播出了首期的《爸哪》关注了了,可在网络上,《爸哪》却被越来越多的网民知晓,讨论热度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消息,也极大地引起了更多网民的好奇心和参与度。

“起风了!”

在百度搜索上,凡是输入了“爸爸去”或者“爸哪”关键词的,结果预测栏里的第一行都必然会出现“爸爸去哪里第一季”字样或者其他与“爸爸去哪里”节目相关联的词汇。

譬如“爸爸去”对应着显示“哪儿主题曲”,又譬如“爸爸去哪儿萌娃们”。

毫无疑问,上述词汇的出现,意味着是有大量用户在以上述词汇进行搜索,系统默认将之形成热门词汇了。

而在偏娱乐性一点的社交平台,或者其他社交平台的娱乐板块里,关于“爸哪”,关于“爸哪中的萌娃和父亲”的帖子和讨论,也层出不穷。

质量好一点的帖子、评论,基本都能有三五百个点赞或者几十个回帖。

在社交平台微薄上,认证账号“视听卫视-《爸爸去哪里》节目组”的关注人数,更是从一开始的千几人,在三四天的时间里,暴涨至五万以上。

相较于传统媒体的迟钝,互联网媒体们追逐热点的嗅觉是更快的,仅发酵了几天的功夫,网媒们就关注到了《爸哪》在网上的热度。

于是,关于《爸哪》的网络报道纷纷出炉,而且这些报道,大多都能有超过正常线以上的浏览量和评论量。

这进一步说明了《爸哪》在网络上的热度,刺激得网站小编们更加兴致勃勃地访问《爸哪》独播平台“视听视频网”,去挖掘“爸哪”里面更多的能拓展出一篇热点新闻的点来。

与此同时,视听台也收到了好几家视频网站的合作申请,有的是想要独家买断《爸哪第一季》的网络版权,也有的知道视听台也运营着一家视频网,不太可能出售独家版权,于是转而想要洽谈非独家版权,或者是后面几季的版权合作。

不得不说,能做视频网的企业的确是财大气粗,《爸哪》仅仅只是一部才刚刚开始有点热度,谁都不知道这股热度能多大的节目,但已经有视频网愿意开出近亿的采购价格,并且还愿意分一点广告收入分成给视听台,

没错,说的就是他,会计哥的网站。

只不过视频网财大气粗,陆安也财大气粗,相比起收益共享,陆安更愿意将《爸哪》的收益都留在自家的产业链里。

虽然授权版权给别家企业的话,能够将《爸哪》的名字送到更多用户面前,为《爸哪》的名气做出更大增幅,但陆安觉得还是让自己的视频网独播《爸哪》,收割更多用户最大。

一周时间即将过去,《爸哪》在网上的热烈讨论,也终于引来了不少主流媒体的关注。

首先是华新网,其关于《爸哪》的报道的主要焦点关注在了《爸哪》是否为亲子节目多样化开了个好头上。

紧随其后的是华青报,其报道探究的是邀请明星父子(女)参加亲子节目,将他们的孩子过度曝光在大众之下会否对其成长不好?嘉宾乃至节目是否有利用小孩子赚钱之嫌?

几家大型媒体的报道,将《爸哪》拉进了大众视线的边缘,尽管媒体的报道,贬多褒少,但是也的确将《爸哪》送到了更多观众的视线里。

与第一期一开始的无人问津不同,《爸哪》第二期可以说是在不少媒体记者,业界人士的关注下开播的。

跟观众们关注节目时主要关注内容,其他东西不太关心不同,有不少媒体记者,在《爸哪》一开场时就留意到了电视画面右下角《爸哪》logo上的“微聊-社交新生活”广告词。

有娱乐记者对这个“微聊”很有印象,不仅是因为自己手机中也装有这个软件,更是因为,这已经是“微聊”第二次出现在视听卫视出品的节目里了。

第一次出现,是“超级歌手”的独家冠名赞助商。

第二次出现,是“爸爸去哪里”的独家冠名商。

娱乐记者仅能联想到这里,可科技记者就能继续联想下去。

要是“爸爸去哪里”又起飞了,那这微聊就又能起飞了啊。

几千万上亿的收视观众,就算只有一成能够成为微聊的用户,那微聊也能成为通讯领域一霸了啊!

想到这里,有恰巧在关注《爸哪》第二期的科技记者,就立即想到了个很好的新闻标题:“连续赌中两部热播综艺,微聊起飞势不可挡!”

在记者的浮想联翩中,《爸哪》第二期准时开播。

五位爸爸要去寻找神秘的186号,然后亲自下手给孩子们做早餐。

经过一番努力,爸爸们都成功取到了自己的做早餐的食材,然后就是开始了面食大比拼任务。

这次的面食大比拼,让五位老爸全体犯难,连麻辣烫都没能逃过此劫。

而被称作是“全能奶爸”的林超英,这一次更加犯难。

这位本就缺乏面食制作经验的南方爸爸,遇上了厨房器具残缺的三号房子,逼得他只能用曲线救国的方式使出了三大招数:“桌子秒变砧板”、“菜刀开酱油”、“kiki做卫生监督”,同时因为没有液化气只能自己用柴火烧水,他还自创“林氏取火”大法。

萌娃们的表现也笑翻了观众,变身放羊娃的萌娃们,首先就要面临五个人四只羊的取舍。

活泼好动的羊萌态四溢,然而初次放羊的孩子们似乎找不到要领,kiki更是因为放羊在山坡上摔倒。

Cindy则一改女汉子形象,温柔和羊交流融化人心,再次发生形象反转。

在看完《爸哪》第二期之后,感觉《爸哪》内容的确可圈可点的一些记者们,不禁觉得,视听台的成功似乎不是侥幸,而是的确有其实力成分?

那么是因为什么原因,视听台在新千年前后,堕落如斯?

“草率了!”

在京城某区某小区里,记者李健看完第二期节目之后,不禁吐口称。

PS:还是三更,求推荐,求月票,求票票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