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意外与奇迹上

“小二,起床啦!年也过的差不多了,起来收拾收拾,还得去赶早市,买来了东西干紧儿打剥打剥,把店赶中午开张了!”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叔,其貌不扬,穿着蓝底的衬衫和裤子,深色的粗布马甲,留着不长的胡子,站在四合院的一间房子门前,敲着门喊道。

“唉~阿爹啊!”

房子里传出一个睡意十足的声音,抱怨道:“谁家大年初三还下馆子,怕不是疯了!

早市赶不上,不是还有一趟晚市吗?再说了,明儿开张又不迟!”

中年人听了也不生气,似乎习以为常。

他转过身来看着面前的小姑娘,道:“笑笑啊,小二,他又赖床啦!阿爹我拿他无法,你去给他“诊断诊断”!”

小姑娘大概十三四岁的年纪,身子才扯开了条儿,小脸儿十分白嫩,五官清丽灵动,一看就知道将来定然是倾国之姿,虽然此时一身布衣,也包不住天生丽质。

小姑娘笑着用银铃般的声音答应道:“阿爹你放心,干这事儿我从来没有失手过!”

听到小姑娘一口答应,中年人点了点头,直径向自己的房间走去,也收拾东西去了。

“洛小二!本姑奶奶亲自伺候你!”小姑娘娇喝一声,一脚踹开了房门,气势汹汹的走了进去。

房间里乱糟糟一团,有用的没用的,全部都丢了一地,还真有几分“猪窝”的味道。

马上,一张床映入眼帘,被子里不知道裹着什么东西,大概有半人高。

洛笑笑坏笑一声,抓住被子就一把扯开,然后就看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小青年如同没睡醒一般半眯着眼,又因为被打扰而瞪开了眼,看到笑笑后惊讶地瞪大了眼。

然而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他光溜溜一丝不挂!!!!

两个人就这样大眼瞪小眼,沉默良久。

“啊!”尖叫声终于还是从洛笑笑的嘴里呼之而出,声音不可谓不响亮。而一旁的洛小二也只好捂住耳朵。

许久,尖叫声才停下来,洛笑笑眼中已经泛出泪花,几乎是哭着喊出了一句:“洛小二你个大变态,还我清白!”

说完,便从地上捡起了一个鸟形木制品残骸,向洛小二砸去。

也亏洛小二反应快,飞一般的趴在床上,这才没有被砸到,顺势向右一滚,赶紧从地板上抄起一截短棍才起身。

这时,迎面飞来了好几根断棒,吓的洛小二打了个激灵,天花乱舞一般打飞了那几根断棒后,洛笑笑的第三波袭击已经来临。

洛小二瞬间向后一窜,同时将短棍用力一拉,短棍立刻变成一个下端轻细上头粗重的大棒!

借着武器变形的弹力,他猛力一棒,才堪堪把那个巨大且破旧的木箱打回地面,完美回击!

可洛小二还没来得及得意,迎面就飞来了等等东西,洛小二只好全心全意的努力“回应”。

等到洛笑笑脚边空无一物时,她才停止砸东西。

她泪眼迷离的瞪着洛小二,洛小二则是用床单遮住了羞丑,洛笑笑眼中的眼泪越来越多,于是狠狠地用衣袖擦去了眼泪。

似乎还是气不过,左右看了看,最后将目光留在了一张整齐放在桌子上、做工精细的硬木大弩上。

“不是,笑笑,那是我给卫伯伯做的护……”

洛笑笑正值气头,哪里能听得进话?于是二话不说就抄起了硬木大弩,砸向了洛小二。

小二瞬间傻了眼,心想:完了,活不成了!

洛老五(对大叔的称呼,真名洛伍仁),他本就是一个神经大条的人,起名字自然也草率了些。

像给洛小二起的名字,实在是有点“走心”过头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名字,规定了小二他日后的第一职业——“店小二”。

从洛老五往前五代人,都做的是面摊生意,是洛老五支开了门户开的酒楼,老字号了,手艺自然没的说。

但其名字也充分说明了洛老五的神经大条是传承自血脉深处的——“酒楼”。

没错,就是酒楼!简简单单的酒楼!人们称呼“洛氏酒楼”的前两个字,还是街坊邻居为了好辩识而自带的……

……

对于自己的第一职业,洛小二虽然说不上喜欢,但也并不排斥。

平日里,除了第一职业,他还有人尽皆知的两大爱好;

一;酿酒(勉强算是酒吧)。

洛小二对于酒,可以说是生来就有特别的执念,虽说酿出的酒有违天时地利人和,但如何也放不下。

曾经就有一位“大姑娘”想不开,被哄骗喝了一口“小二出品”后,狂吐不止,险些当场去世,恢复一点后,竟然热泪盈眶地说了一句:“活着,真好!”

瞬间就想开了!可想而知,小二同学的酒有多么“美妙”了。

二;搞发明。

这个爱好可以说是做了很多贡献了。比如说洛小二小时候发明的“纸筝”。

“纸筝”后来被上京的吾皇赐名为“风筝”,如今已经成为众多孩子的童年乐趣,春游踏青必备。

民用方面,洛小二还发明了开合伞。

其在禹帝国甚至是禹帝国的各个邻国,都已经全面推广开来,完全取代了从前笨重而僵硬的架伞。

不仅如此。

他还全面改造了日常家具,大都多了可折叠和手推的特点。

这些都大大方便了民生,国家皇室又出高价,买下了这些便式家具所用的“折叠动轮”的制作原理和所有权,使“洛小二”三个字家喻户晓,国人皆知。

由于在禹帝国的传统中,绳子是权力的象征,所以捕头可变得十分辛苦:

不仅要费心费力的把犯人抓住,还需要小心翼翼地看管,像犯人在途中暴起逃走,或被同伴救走之事,也时有发生。

“鬼才”小二呢,又发明了“腕锁”。

开始是木制的,接着被他改成铁制。在杏花源镇(地名)试用后,效果大大的表现出来:犯人逃跑成功率降低至零!

这可叫京都的某一位大人吃了一惊,连夜上报皇上。

被吾皇收购后更名为“手铐”,改制合金(国家当然比洛小二个人有钱),推广到全国各州各地不在话下。

从此以后,捕头们的工作不仅轻松了很多,还多了一个功能:现场抓捕!

当然,洛小二也狠狠的在犯罪界“红”了一把。

可以说在发明方面,洛小二就是当之无愧的天才。

此地名为杏花源镇,是杏花源洲的首城,地处禹帝国最北,直接接壤整个小千世界的绝地——“结界大森林”。

这是一个禁忌之地,是小千世界每个人都发自灵魂深处所恐惧的死地,对此地的恐惧与死亡直接对等。

而且这里每年都至少爆发十次的兽潮,爆发时间又毫无前兆,这才造就了杏花源镇至高无上的军事地位。

既然是军事重镇,当然有军队镇守。镇守此地的军队名为“卫家军”,是一支完全独立于国家,且完全效忠于国家的私人军队。

为什么说是绝对忠心?当然是有所考证的:

禹帝国,与西面蛮国是世仇,且接壤,结果就只有战争。

在当时是禹灵帝在位(当今圣上之祖父),西边与蛮国的战事吃紧不已。

与此同时又发生了史上最强最大的一次可怕的兽潮!

国家军队无力支持,于是杏花源镇的人满城皆兵,无论是白髯翁还是少年郎,都自愿补入一线。

他们不分男女,全力战斗,共战了连续七十天,昼夜不停,经历了十二次潮峰(兽潮突然加强力度的时期)。

最艰难时,甚至关闭城门进行了三回巷战,终于还是耗退了兽潮。

原本十七万人的闹市,战后只有三万人幸存,真实的家家戴孝,户户披麻!

灵帝在知晓后,亲自前来慰战,可所见景象,使这位耳顺之年的老皇帝惊惧不已——竟然没有一人落泪!

皇帝又仔细看了看,上至八十岁老妪,下至六七岁垂髫小孩,眼圈都没红一下!!!

灵帝让属下寻来了境况最惨烈的幸存者——一位中年女人:

她本是一名家庭主妇,在嫁过来后,两家合并做一家。

兽潮中,自己的丈夫与亲弟弟都战死沙场,叔叔和姑姑都在城头献身。

就连家中四个老人和自己未断奶的女儿也都死在了巷战中,自己也身受重伤,好在救活了过来,可是身体已经残废。

灵帝痴痴地看着自己面前这一位残疾的妇人,她的情况自己也有所了解。

看着她的眼睛,灵帝知晓,自己是终生都无法忘却那个眼神了。

“你们逢了大难,为何都不落泪啊?”灵帝呆了半晌,才问道。

妇人带着浓浓的乡音淡淡的答道:“人要这么活,这么死,才不算窝囊。今后我也要像这般,才不算给我一家老小丢人!”

那妇人这般回答,后来,她也的确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话,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灵帝愣住了,他站在原地久久不语,所有安慰的话语全都卡在嗓子以下,张了张嘴,却发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回京后,他立刻向天下发了一则特殊的《罪己诏》。

先责怪自己无力支持,使杏花源镇的老百姓们伤亡如此惨烈,后文大概可概括为“三骂一赞”,一骂朝官于朝堂上之庸腐,二骂天下学士无节气,三骂天下人之唯利心。

文章文字大气无比,而“赞”,自然赞的是杏花源人,一句原文:“只其孩童,较朝堂之臣宦尚余血性七分!”

翻译一下就是:就算是那里的乳齿毛孩,都比朝堂之上的腐儒多七分血性!

自此,这一篇《灵帝罪己诏》成了古文之典范,也成就了灵帝“仁文”的谥号。

洛氏一家,便居于此城。

但,客观总结一下,情况就不容乐观了。

虽然魔兽的个体实力都不强,但可怖的是其数量惊人。

一旦开始,如果你真的亲眼所见,便知“兽潮”二字所言非虚:仿佛无穷无尽一般!

加上年年都有兽潮,又不定期,有时还后背无援,魔兽吃人,长久如此总有一天杏花源会支持不住,而其后果就是魔兽大军长驱直入,人类拼死抵抗,直到抵抗无效,至此,人类灭亡……

这当然是全人类都无法接受的结果,可是这个结果已经是注定要发生的。

至于什么时候发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禹帝国才代代致力于此。

每一个杏花源人能够做的,就只有努力与等待,努力是努力的抵抗,等待是等待奇迹或变数发生。

话虽如此,可兽潮之事,除了禹国,别的国家都很有默契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更有甚者,竟然摆出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姿态,以兽潮作为与禹帝国谈判的筹码,以此来威胁禹国以达到获利的效果。

这种行为自然无法理解,也许正因为如此,“神”才会弃人而去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