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旻宁4

三则,武器——当时英军使用的武器,海军虽用蒸汽机装备,但很多还是帆船;陆军虽使用后膛装弹的火枪和火炮,比清军稍先进一些,但并不像后来差距拉得那么大。

弱胜强,少胜多的例子,历史上是很多的。道光皇帝的祖先,当年萨尔浒之战、松锦之战,八旗军都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在外国,1894年(光绪二十年),埃塞俄比亚国王孟尼利克二世,号召军民抵抗意大利的侵略。经过两年军民奋战,打败意军侵略,迫使其在和约上签字,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的国家。

所以,从战略、战术分析,清朝有可能打胜这一仗,但清朝却打败了。

后追封孝穆成皇后其次,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历史责任是在穆彰阿还是在道光帝?

认识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有一个过程。开始一些人认为责任在严禁派与主战派,其代表是林则徐。道光皇帝罢了林则徐的官,并将他遣戍新疆伊犁。后来一些人认为责任在弛禁派和主和派,其代表是穆彰阿、琦善等。应当说,后者的认识比前者进了一步,但还有深入探讨的空间。下面对朝廷军机大臣和大学士的构成做一个分析:cuxi.org 猪猪小说网

道光二十年(1840年),朝廷的军机大臣有:穆彰阿、潘世恩、王鼎、隆文、何汝霖5人,大学士有穆彰阿、潘世恩、琦善、王鼎、伊里布(差往浙江)、汤金钊6人。在京的军机大臣和大学士共8人,其中军机大臣兼大学士的有:穆彰阿、潘世恩、王鼎3人。其中潘世恩状元出身,遇事退让,仅为“伴食”而已。这三个人,穆彰阿为领班军机大臣、首辅大学士,潘世恩是穆彰阿的阿附者,琦善是大学士兼直隶总督,后署两广总督。所以,朝廷实际分为两派:以穆彰阿等为一派,王鼎等为另一派。因此,主和派的代表是穆彰阿,主战派的代表是王鼎。下面对穆彰阿和王鼎分别说一下。

先说穆彰阿一方:

《清史稿·穆彰阿传》记载:穆彰阿,满洲镶蓝旗人,嘉庆进士,任内务府大臣、直上书房、翰林院掌院学士、大学士、军机大臣。“穆彰阿当国,主和议,为海内所丛诟。上既厌兵,从其策,终道光朝,恩眷不衰”。穆彰阿是揣摩道光皇帝的心理,观察道光皇帝的意向,才主张和议的。《清史稿·穆彰阿传》明确记载:“穆彰阿窥帝意移,乃赞和议,罢则徐,以琦善代之。”

以上就是说:第一,穆彰阿主和是窥伺道光皇帝旨意而秉承的;第二,因为道光主和,穆彰阿乃跟着赞成主和,这里的主从关系不能颠倒;第三,罢免林则徐是穆彰阿根据道光皇帝意图行事的。像林则徐这样的封疆大吏,没有道光的“谕旨”,穆彰阿再专权也是搬不倒的;第四,琦善身任文渊阁大学士、直隶总督,其替代林则徐,没有道光皇帝谕准同样也是不能的。在大敌当前之时,林则徐被斥责、革职并谪戍伊犁,这和当年崇祯皇帝在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逮捕并事后凌迟袁崇焕一样,都是“自毁长城”!历史的悲剧又一次重演。

总之,穆彰阿窥出道光之所思,说出道光之所欲言,做出道光之所欲为,所以穆彰阿始终得到道光的支持与信任。因此,鸦片战争的责任主要应由道光皇帝来负。

道光过于无知。道光皇帝问道:“英吉利至新疆各部,有旱路可通?”这是早在康熙时候已经解决的常识问题。道光皇帝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一无所知,却无知者无畏,对英国的坚船利炮,依然不屑一顾!

道光过于无勇。他如有当年努尔哈赤亲自指挥萨尔浒大战的精神,有皇太极抱病亲自指挥松锦大战的意志,有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的气魄,率军御驾亲征,调动天下“勤王”,等侵略军在天津大沽登岸后聚而歼之,这场战争是不会打输的,当然也不会有《南京条约》之耻。

由上可见,穆彰阿、琦善是体会道光的旨意、按照道光意旨行事的。穆彰阿卖国、误国,最后的总根源是道光皇帝。

再说王鼎一方:

《清史稿·王鼎传》记载:王鼎,陕西蒲城人。少年家贫,学习勤奋,性耿直,尚气节。到北京参加礼部考试,大学士王杰与王鼎同族,打算帮助他,他却不愿求助。王杰说:“观子品概,他日名位,必继吾后!”嘉庆元年(1796年),考中进士,选庶吉士,后授户部尚书。回疆事平,因赞画有功,绘像紫光阁。又受命清理长芦盐政积欠银900万两。后管刑部,直上书房,拜东阁大学士。王鼎官拜大学士、军机大臣后,受命河南治河。时黄河在河南祥符决口,他初到开封,见四面汪洋,城墙将旦夕塌圮。王鼎“躬率吏卒巡护,获无恙。洎(ji)工兴,亲驻工次,倦则寝肩舆中”。这项河工用银600万,而前此马营、仪封工程用银1675万。

在鸦片战争期间,大学士、军机大臣王鼎,演出了一场“尸谏”的悲壮史剧。说到“尸谏”,人们会想起“史鱼尸谏”的故事:史鱼为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以正直敢谏而著名。史鱼是一位智者,他说:“富而能臣,必免于难”、“骄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史鱼谏卫灵公斥退弥子瑕,而用蘧(Qu)伯玉。他为了引起卫灵公的重视,采用了“尸谏”。所以,《论语·卫灵公》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王鼎就是史鱼一类的直臣。《清史稿·王鼎传》记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