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帝皇太极5

皇太极用反间计使得大明崇祯帝“自毁长城”。《明史·袁崇焕传》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皇太极心机之深、谋略之高、手段之辣,令人叹为观止。这自然与其先天禀赋有关,但所处环境和人生经历则是更重要的原因。

皇太极出生那年,父亲努尔哈赤34岁,生母那拉氏18岁。他的生母是叶赫部贝勒扬佳努的爱女,名孟古,称孟古格格。14岁嫁给努尔哈赤,29岁撒手归天。12岁的皇太极自此失去母爱。那拉氏之死,在很大程度上是心情抑郁所致。孟古从结婚到患病、逝世,建州同叶赫部一直敌对。古勒山一战,孟古的堂兄布斋贝勒,战马在厮杀中被木墩绊倒,死于非命。努尔哈赤命将布斋的遗体劈作两段,将其一半归还。从此建州与叶赫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孟古病危,觉得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要求见生母一面。努尔哈赤派人去叶赫迎接,但叶赫贝勒不许。孟古终未得见生母,抱憾九泉。cuxi.org 猪猪小说网

皇太极少年丧母,又没有同母的兄弟姐妹,可以说是孤苦伶仃!而他的家庭,却是一个大家族。他有4个叔父,仅二叔穆尔哈齐门下就有11个堂兄弟,三叔舒尔哈齐门下有9个堂兄弟,其中阿敏贝勒门下有6位侄子、济尔哈朗贝勒门下有11位侄子。而他又有15位同父异母兄弟,亲兄弟的子侄多达一百四五十人。他的7位同父异母的兄长由5位福晋所出,这5位福晋都是建州本部人,唯独其生母是叶赫部,而叶赫又同建州结下血海深仇。这种家庭环境,对皇太极少年时代的成长有着许多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第一,皇太极外公为女真著名领袖,生母那拉氏是一位聪明灵秀的格格。受遗传的影响,他聪敏过人。而其他兄弟的外公(除多尔衮外公)都名不见史传,这个背景增强了他政治上的自信心。

第二,少年丧母,使他在生活中遇到过多的艰难与困苦,磨炼了他的独立性格与顽强意志。

第三,没有母亲呵护,没有同母兄弟姐妹,格外势孤力单,养成他慎言少语的性格,锻炼了沟通与协调的能力。

第四,皇太极因舅父同建州有世仇,长期冤怨相报,使他在家族中处于不利地位,促成他长于心计。

泰化否,否生泰。少年丧母,自是人生中的一大不幸。然而,挫折于懦弱者会磨损意志,于坚强者会愈挫愈奋。以清初的四位君主来说,太祖努尔哈赤11岁丧母,太宗皇太极12岁丧母,世祖福临6岁丧父,圣祖玄烨8岁丧父、10岁丧母。努尔哈赤虽少年丧母,却锻炼了独立品格。同样,皇太极失去母亲的关爱,却促使他学习、仰慕父汗,也更锤炼他独立、慎思、顽强、拼搏的品格。似可以说:皇太极在对内辖制和对外征服的过程中能够挫败群雄,是同他挫折长智慧、困厄磨意志的特殊家庭环境和人生经历分不开的。

这样一代英杰,本来应该能够创立更大的功业。但是,皇太极在52岁的盛年(1643年)却遽然辞世,他离世的当天,还在进行政务活动。天不假年,使他无缘端坐在紫禁城的宝座上,实现其终生为之奋斗的定鼎燕京的美梦。他死后葬在昭陵,陵前的石像中有一对石马,就是“昭陵二骏”,相传是仿照皇太极生前喜爱的坐骑——大白、小白二骏雕制的。

皇太极的死,标志着大清皇朝一个朝代的结束,也标志着大清皇朝奠基工程的完结。太祖、太宗两代整整60年的奋争,为后来清军入关,定鼎燕京,统一中原,奠下了基础,准备了条件。《清史稿·太宗本纪》中对皇太极的评价是:“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这个评论,大体公平。但是,杰出英雄,也有失算。《清史稿》道出他“储嗣未定”和“大勋未集”两大遗憾,这一点留待下面讲到“顺治帝”时再详述。

皇太极个人小档案

姓名:爱新觉罗·皇太极出生: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

属相:龙卒年:崇德八年(1643年)

享年:52岁谥号:文皇帝

庙号:太宗陵寝:昭陵(沈阳北陵)

父亲:努尔哈赤母亲:那拉氏,后尊为孝慈高皇后

初婚:22岁结婚,配偶博尔济吉特氏,配偶:16人,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为皇后

子女:11子,14女继位人:福临(世祖)

最得意:松锦之战夺得胜利最失意:兵败宁锦

最不幸:生母早亡最痛心:爱妃早死

最擅长:韬略

相关阅读书目推荐

(1)孙文良、李治亭:《清太宗全传》,吉林文史出版社,1983年

(2)阎崇年:《袁崇焕研究论集》,(台)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3)阎崇年:《清朝通史·太宗朝》,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