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章:塞北狼烟起(二十八)

待佐佐木到一离开之后,多田骏靠在椅子上,忍不住叹了口气。

不同于佐佐木这样纯粹的军人,多田骏不但关心前线的战局,更在意国内的政局。

因为他的人生目标根本就不是简单的当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相比而言,他更想入主中枢,成为左右政局的陆相或者是参谋总长等巨头。

将军虽好,但毕竟也是棋子,只不过位置更重要一些,依旧免不了被差遣的命运。

然而,眼下大日本帝国国内的情况可不大好!

不久前自己同新上任的派遣军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匆匆见了一面,谈到了一些事情让他忧心忡忡。

由于急速扩军,因而军费继续猛增,今年的军事开支不包括兵器费,即达二十一亿三千三百万元,www.youxs.org。

要知道,眼下一个日本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十多日元,这几乎等于一个季度的收入没有了!

此外,从今年年初开始,日本国内因旱灾、电力不足而影响民食和军工生产;因不断的扩大侵略而在外交上与英、美、法等国出现了磨擦,在军事上与苏联发生了冲突。

由于日本国内及敌占区华北发生了干早,粮食歉收。

为此国内采取了紧急措施,限量购买粮食,并从朝鲜向国内运进1千万担大米;此外还从国际市场上购进26万吨面粉运至华北,以暂时安定民心。

另外,国内为扩大军工生产,将不少民用工广转为军用,若干资源亦被统制,在社会上有32种商品限制购买,这引起了民心普遍不安和不满。

由于突然增加大量军工生产,引起电力不足,虽然限制了其它部门20-30%的用电。

但即便是如此,到眼下,军工生产仅完成其预定计划的80%。

而前方又急需武器、弹药,其间曾将对中学、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用的一部分步枪收回,转运至前方。

“中国事变”后,日本从英、美等国,购进了大量战略物资用于对华战争,至眼下已用去黄金388吨,使日本的黄金储备锐减,而影响金融的稳定。

更为重要的是,从截获的部分士兵的家书中得到的情况来看,实际情况可能比板垣征四郎将军所说的更为严重。

日军侵华战争爆发后,便采取了严格的邮政检查制度,一旦发现对日军不利的言论,便会对信件进行消除、扣押、烧毁等处置。

他们以“加强防谍”的名义制定了邮政检查制度,对占领区中外籍人士,包括“驻满各国公使馆”人员及所有在华日军和家属的信件、电报、电话进行秘密检查。

日军企图通过邮政检查制度封锁暴行真相,每一封信件发出后,都要经过日本侵略者的严格检查,一旦发现被认为泄露军事机密、对日军不利的言论,包括反映了日军烧杀抢掠罪行的信件、电报等,便会做出消除、扣押、烧毁等处置。

当时分布在各地的日本宪兵队成了这项检查任务的执行者,他们会对被认为有问题的函件进行摘抄整理,集结成册,每月形成《邮政检阅月报》上报给各个方面军宪兵队司令部,并在关东宪兵队和派遣军宪兵队间相互通报。

他们之所以进行如此严格的审查并对这些家书的内容进行查禁,主要是对于战败后可能败露罪行的警惕。

要知道很多士兵在给家人的书信中会提及他们在前线所做的一些事情,其中不乏日军在中国各地的侵略罪行,一些信件上面所写的事情,场面血腥,语言直白,内容之残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这些信件里面的内容涵盖了日军动向、军队设施、军事工程情况、抓劳工修筑军事工程等,记载了日军虐/杀平民、儿童、强/奸妇女、残杀劳工、焚烧村庄、狂轰滥炸等罪行,反映了日占区中国平民的悲惨生活及少数日本军人厌战思乡的情绪。

而国内的日军家属则是会将后方的一些情况写给前线的士兵,近半年来被提及最多的就是饥饿以及物资供应不足的问题。

这些书信由于触及到了一些真实情况,所以宪兵队担心会引起前线士兵们的不安和恐慌,所以都被扣押了下来。

多田骏在看完这些书信的内容之后,大受震撼。

就比如,一名名叫坂田冢的士兵的家属在写给前线的书信中提到,他们家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吃饱过饭了,孩子们都处于半解饥饿状态,健康受到了极大地影响。

经过多田骏了解,坂田家是在山口县,昭和12年之前,坂田一家虽说和日本其它平民一样,吃不上什么肉,洗澡用水都困难。但生活总还算太平,一家还是过得其乐融融,充满生机。

当时坂田在工厂做工,收入不算高,但胜在稳定,甚至于他的孩子还可以上学、学下棋、看歌舞伎、下戏院看武打戏,每周还看两次电影。

而且两年前的日本经济还算不错,已经快要从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了,东京大街上开满了各类食品店、生活服务店。

坂田家家虽是贫民,却因为经济景气带来日本社会升学率大大提升的好处,也能上得起中学,交昂贵的学费。

但从昭和13年开始,他们的生活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随着坂田被应征入伍,家里的收入骤然减少,孩子们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不得不辍学,家里的生活也陷入了困顿。

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坂田的妻子不得不在街上开了一家小吃店,以炸“天妇罗”(日式炸鱼)维生。

去年的情况还算可以,但是今年的情况就更加的糟糕了,很快他们就难买到汽油以生火了,只能用焦炭。

到上个月,坂田家连炸天妇罗的食用油与鱼都很难买到了。甚至于他们街上的商店,连红豆汤也买不到。

昭和十四年10月,国内政府公布了《价格等统制令》。除了政府规定的约十万种商品的公定价格外,只能由“业者组合”商议并通过官方许可设定协定价格,贩卖者不得自行设定价格。

11月,全国开始强制配给制,连衣服、稻米、木炭都配给,甚至于已经有传言,从明年开始,连火柴都要配给!

多田骏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军人,尽管那些士兵的家属们的书信大多只是向亲人们说说家里的实际情况,虽有抱怨的语气,但是也没有反对政府的意思。

但多田骏却透过这些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表面上看这事儿并没有什么,但他却认为,之所以出现在在这样的情况,完全是因为物资极缺,加上有限的汽油大量消耗在中国战场,日本国内的物流基本已垮,国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了影响,贫穷迅速表面化。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可以想象到,随着这场战争的持续,这样的情况还将继续下去,且只会越来越严重。

到时候,国内的民众即使持有配给卡,去官方设的配给所也经常无物可配。

由此可见,日本国内的经济民生因战争持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时,多田骏不由得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战争继续,日本不垮还能撑多久?

眼下大日本帝国的基础国力还在不断下降,国家计划没到日中战争第三年就开始破产,而绝大多数国力消耗在中国战场。

以昭和14年度预算案为例,既要维持在华战争、准备与中苏同时作战,又要对抗英美造舰竞赛的日本,全年总预算却不过89. 6亿日元。其中对华战费46亿日元,而所谓陆对苏联、海对英美的两大国防计划则仅有区区6. 7亿日元。

眼下日本不仅仅在中国战场陷入绝境,而在后方,日本社会也濒于灾难性衰退。

想到这里,多田骏不由得有点佩服中国人了,中国的军人们,背负着近代沉沦落后的巨大国力差距,背负着同胞蒙受巨大的苦难与空前绝后、无以复加的民族凌辱,但仍然没有放弃浴血奋战,以贫弱国力将日本逼到绝境。

并在国力巨大的差距下,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成果与日本上升趋势完全埋葬。

眼下国内的那些大佬们为突然表面化的国力穷困状态而苦恼着,寄以极大希望的扩充生产力计划已正式开始执行,而实际完成情况仅仅为计划数的80%。电力不足、严重的米荒一齐袭来。

在东京各警察署管区内,许多人家的米谷保存量降到平常需要保存量的一半以下。警察署长亲自和粮商一同为买米而奔走,并采取了每次出售限制在二升以下的办法。

在东京和大阪等城市,粮荒表现的尤为严重,市民每次的购买量被限制在二升以下。粮食问题造成民心极度不安,发展成为阿部内阁倒台的最大因素,接着组阁的米内内阁任然为此问题而苦恼。

到现在,每次内阁的阁议仍“总是议论米的问题”,多田骏已经意识到,国力的贫困化已经使陆军统帅部的首脑打赢战争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在这样的情况下,前线的每一次失败都可能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所以他们不能失败,一次都不行!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