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的举措

在每个男人心中,大概都有这样一个梦想,希望自己能和古时的皇帝一样,拥有三宫六院。

有了脑中存在的范本,易昕用时不到一个月,就将软件系统开发结束,这可比秦思瀚想象中节省了不少时间,而根据易昕提供的图纸,他刚刚完成硬件的基础制作。

5月30日,就在易昕田管中心的宿舍里,中文处理机样机的调试成功了,当易昕听到打印头发出刺耳的声音在纸上打出汉字时,就像听到了美妙的音乐一样高兴。

至于秦思瀚,他已经高兴地在喃喃自语:“这下公司真正的拳头产品有了。”

易昕听后是微微一笑,他这样说并没有错,这款产品,足以当公司的拳头产品,而且,至少可以畅销十年。

易昕给这款处理机定名为Y-2400,机器的显示屏能显示5行,每行40个汉字,软盘驱动器采用新问世的3.5英寸驱动器,汉卡中移植了五笔字型和拼音,采用仿宋、宋、楷、黑四种汉字字体,为了放字库,易昕要求烧制大容量的MaskROM,即使是生产前期的投入比较大也在所不惜。

这段时间,秦思瀚和金铃、刘庆声也是非常繁忙,不仅要经常往返日苯和港岛,还要为建厂进行选址,最终决定租用天京市无线电二厂的一栋闲置厂房。

根据易昕开出的散件清单,他们考察了日苯国的一些厂家,由港岛易京投资公司出面购买散件,然后在国内进行组装。

等到前期所有工作完备,公司销售打印机获得的300多万的利润也基本用光。

易百分技术公司这么大的行动,自然也惊动了竹下森。

在他与易百分合作的这大半年中,竹下森的日子过得非常舒心,易百分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达到上千万元的营业额,也为他创造了50万星元的利润,而且易百分诚信经营,在业内和客户中的口碑极好。

更何况,在与秦思瀚等人交往的过程中,竹下森也了解到了秦思瀚、常茂等人的背景,这个发现,让他欣喜若狂。

在宗国,要想顺顺当当地做生意,没有背景是很难的,以秦思瀚等人的背景,生意自然是顺风顺水,想不赚钱都难。

正是出于这个考虑,竹下森主动上门,在知道了公司产品之后,他当即就请求入股,愿意用100万星元的价格占1%的股份,其他条件由易百分公司再提。

秦思瀚有些犹豫,但易昕却看到了这样做的好处。

日苯国的电子产品,目前是世界上最好的,技术非常先进。

发达国家对宗国,在技术上封锁的厉害,公司要想发展,肯定离不开一些精密设备,可是,国内企业难以购买,如果有个日苯人出面,确实会省却很多麻烦。

易昕希望,公司能在两年内实现宗文处理机的国产化,如果有竹下森的参与,相信实现这个目标难度会大大降低。

于是,易昕立刻召集8位董事专门商议,最终,董事会做出决议,同意竹下森入股,出资100万星元占1%的股份;由港岛易京投资公司出资310万港元全资收购伊吾株式会社,仍聘用竹下森担任社长,财务总监由易京投资派驻,所有散件由易京投资向伊吾会社下单,溢价10%销售给易百分公司;伊吾会社负责代理文字处理机在日苯国的销售,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宗文处理机是在日苯国内生产,伊吾会社支付给易百分公司代理费,同时,伊吾会社还负责工人的培训工作。

另外,港岛易百分公司总部的运营也由竹下森负责,他确实比金铃更为合适,也更有能力、更懂经营。

根据竹下森和金铃两人搜集的信息,易昕又结合脑中香港房地产业的历史,最终判定,港岛房市将会在今年遭遇严冬。

金铃在港岛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为易昕收集信息和资料,类似于情报官,尤其是世界上各国科学知识方面的书籍,经常一箱箱的寄回来。

在董事会上,易昕将自己的判断通报后,经董事会研究,今年年底,公司要在港岛置业,购买合适的办公楼和工业用地。

大半年后,事实证明,易昕的判断是正确的。

1992年的港岛,依然处于经济的冰封期!

地价、楼价、租金全面大幅下跌,官地拍卖会上投资者竞投兴趣普遍低落,冷落场面迭现,很多时候拍卖官在无可奈何之下被迫将多幅官地收回。

回顾港岛楼市,房地产市场自1980年起大幅攀升,1988年达到巅峰状态。

以尖沙咀为例,地价在短短3年内竟然上升了六七倍,楼价亦上升了3倍。地价楼价的攀升,刺激了大量的热钱涌入,南洋资金更是大举入市。

于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港岛“卖楼花”制度大行其道,只要缴付5%至10%的订金,便可购得楼花进行投机。

在利益的驱使下,炒家对ZF限制楼花的种种建议,诸如对楼花转让加重抽税等并不理会,投机炒楼风空前炽热。

炒楼风最炽热时,炒家索性炒卖整幢大厦,形成“炒大厦”、“炒酒店”热潮。有的大厦在短短两三年内就多次易手,售价直接翻了一倍以上。炽热的炒楼风推动了地价、楼价上升,已远远脱离当时港岛市民的实际承受能力。

1982年,港岛中小型住宅楼宇每平方约2000元,一个40平方的住宅单位售价约8万元。当时,港岛市民平均月收入1500元,购买一小型住宅单位的款项相当于市民约5年的工资。

然而,1988年地产高峰时,小型住宅单位每平方售价已升至约10000元,而市民家庭平均月收入约3000元,即购买一小型住宅单位的款项已相当于市民约11年的工资。

港岛的楼价并非建立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一般市民的支付能力上,当消费者的工资收入远远追不上楼价升幅时,楼价下跌便势所难免。

地产市场崩溃,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地价。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