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江南税粮案

吴独修等人离开大梁数日后,大乾太子逐荥在龙檀的接应下也退出了武安城。

北征丄容之事,是赢煜一早就定好的北征战略,至于驻扎在大梁城外,则只是想威慑一下大梁而已。

皇帝御驾亲征,总要打点儿什么,可打大梁不划算。

若是北伐不打点什么就走了。

世人会说他这个皇帝太过慈悲,那只会助长它国气焰,以后更不好控边了。

若是打了没打赢,也不行。

皇帝一旦亲征,象征的是国家的体面和最强力量,若是这样都被打败了,那只能说这个皇帝不行。

有损国家的脸面。

所以,一些历史上的明君,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功绩来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

比如,清朝的康熙皇帝收复台湾,他就是要在朱元璋的墓前听捷报。

目的就是要告诉世人,他比前朝开国之君更胜一筹。

赢煜皇帝班师回朝的那一日,写信给了大梁新皇帝轩德,让他等着。

赢煜十一年秋。

大乾皇帝回到京城天南城。

同时昭告四海,大乾军队凯旋而归,普天同庆。

皇后赵氏听闻打了胜仗也是很激动,因为体弱而不能出宫接驾,便早早地候在了御书房里,想第一时间见到皇帝。

赢煜从大殿里出来,直接来了御书房,准备批阅奏折,却见皇后也在,便问道,“朕不是说了,让你在后宫中歇着,不用来见架了吗?你怎么还是过来了”

赵氏顿时跪在了地上,哭道,“陛下,此去北方,可有我们孩儿的消息”

原来是为这事儿啊!

赢煜皇帝心一软,轻轻将赵氏扶起来,让她坐下。

这个皇后自十年前丢了孩子之后,精神一度有些不佳。

后来又生了孩子,身子骨就更弱了。

此去北征,也是给皇后一个交代,让她好安心养身。

“找到了,目前已经回到大乾。”赢煜皇帝开口道。

赵氏顿时激动了起来,她忙问道,“孩儿找到了那,他现在在哪儿呢?陛下,我现在就去见他,十多年不见了,他会不会责怪我啊?”

赢煜拉住妻子的手说道,“你不能去见他,为了咱们的逐荥,我们不能认他。”

“不能认”

作为一国之母,她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确实不能认。

逐荥也是自己的孩子。

如果大皇子回来,那逐荥这个太子肯定就不保了,而且还会引起太子党们的激变。

深吸一口气后,赵氏开口说道,“陛下,臣妾知道了,臣妾再不会想这个孩儿了,只是,还望陛下多多照顾这个孩儿,有机会让我们母子见上一面就好。”

“一定,我们的孩儿奇异非凡,他早晚会自己来到你我身边的。”

“都是陛下的孩子,自然随陛下一般神武不凡,对了陛下,皇祖母的视力越发弱了,您回来了,有空就去看看皇祖母吧!”

“好,朕批完奏折就去,你先下去吧!”

“臣妾告退。”

赵氏走出御书房后,心中悲痛万分,不知该如何缓解,只是嘴中轻念,“孩儿,母后对不起你啊!”

一旁的侍女忙搀扶着赵氏离开了。

御书房内。

赢煜皇帝批完奏折之后,召见了尚书大臣杨科来御书房议事。

杨科乃先皇留下来的老臣,做事十分谨慎,对各种政令的实施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此去北伐。

朝廷上下一应事务,都由杨科及其他两位内阁大臣,采用蓝批代天理政,以便赢煜回朝时检阅。

这些奏折赢煜都看了,处理的还算得当。

“老臣拜见陛下。”

“杨阁老坐吧!”

赢煜没有抬头,而是将一份奏折推到前方,让杨科看。

“这份奏折是关于江南府税粮的折子,今年朝廷只收到往年税粮的七成,你有何看法”

“陛下,税粮往年从江南府运到京城,除去路耗外,最多损失两成,这多损失的一成,要么是江南地方克扣了,要么就是路上丢失了。”

“哼!这些人敢趁朕北伐之际,动摇国家之基石,这是不把朕放在眼里啊!杨科,你立刻到内书省让李阁老拟一份政令,派一名巡抚去给我查查此事。”

杨科大惊。

这种事情一般都是让刑部派遣一个官吏下去专职办理的,今日陛下为何要派一名巡抚过去

虽是不解,杨科还是立刻应下出去了。

他没有立即去找李勋商量人选,而是先来看望一下皇后赵氏。

赵氏杨科到来有些意外,便开口道,“舅舅,陛下归来了,你应该去御书房见驾,何故来我这里”

“娘娘,陛下让我派一人去查江南的案子,又不直说派谁去,我一时拿不定主意,便来问问娘娘,可否给老臣提示一二”

杨科自赢煜皇帝出生后不久,就担任了帝师一职,一路陪伴赢煜登基称帝。

今日赢煜的话很少,却让他感觉另有深意。

再结合北伐,他想到了十年前的事情,想来探探皇后的口风。

赵氏思索一番之后,摆了摆手说道,“舅舅去吧,后宫不得干政,我不便多说。”

这……

杨科见皇后气色似乎比平日好些,便心中明了了,开口说道,“老臣恭喜娘娘贵体康健。”

“康不康健的,还是得看你们能不能让我省心些,舅舅以后做事谨慎些就是。”

“老臣遵旨,老臣告退。”

走出皇后寝宫的杨科,一扫头顶的阴霾,脸色红润了起来。

他到内阁议事处,找到了李勋李阁老,开口便说道,“李阁楼,陛下要派一人去查一查江南的税粮案。”

李勋听罢,直接摊开纸,拿起笔准备拟写政令,“这人选是谁”

杨科还没有回答,杜少黎便插嘴道,“国舅爷赵斌,最合适。”

杨科和李勋立刻看向杜少黎。

他们三阁老被人戏称为,‘一杨二杜三功勋’。

‘一杨’是说的杨科乃是帝师,又是十年前力挺皇帝的保皇党,地位尊崇,无人可撼动。

‘二杜’说的是杜少黎,此人总是能看破世事,行事风格新奇大胆,却总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人也很谦恭,不喜贪功,只好喝口茶。

‘三功勋’说的是李勋,此人家族乃是大乾真正的功勋之家,代代出名将,代代忠于大乾,只是到了李勋这一代却有了变数,出了他这么个文官,但先皇还是给了他荣职。

如今,杜少黎插话了,两人自然想听听他的高见。

杜少黎叹了一口气道,“陛下北征回来,不去问北方安抚之事,也不去问西北战事,和东面的旱灾,却单单问这江南税粮之事。”

“那肯定是在北方找到了什么丢失的东西了。”

“此事派谁去都不合适,只有派当今的国舅爷李斌去最合适,不然,派谁去谁死。”

闻言,二人都是点了点头。

“那就李斌,给国舅爷一个正二品巡抚当当,顺便让他多体察体察民情好了。”李勋开口说道。

“记得,让他不得徇私。”

这不得徇私是什么意思

李勋不解道,“杨阁老,这是你的意思”

“不是我的,是圣上的意思,只有江南官吏从上到下整平了,下面的那位才有机会从江南基层爬上来。”杨科笑道。

“爬字用的好,这句话要是传到陛下的耳朵里,咱仨都得告老还乡不可。”李勋回答。

“哈哈哈……”

三人大笑了起来。

这种国家级的玩笑,也就他们仨能开,换个人来开,早就被咔嚓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