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平静

最后的事情果然不出朱由检的预料,钱谦益和一干闹事的学子的脑袋挂上城门后,各地原本的乱像和议论忽然就诡异的消失了。

但这些,只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默,正当百姓们以为那些读书人被吓到之时,一股风暴悄然来袭。

从山东曲皁开始,大批的佃户被自家主家逼着拿上了棍棒开始造反!

他们的规模不大也不小,但偏偏不是当地县衙能够应对的局面,各地县衙纷纷告急向上级求援,一时间整个大明各地竟仿佛升起了遍地狼烟,似乎下一刻这个屹立了两百多年的帝国就将被举事的百姓给推翻了一样。

对于这情况,朱由检很明白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就是那些读书人背后的势力挑起的,目的就是向他展现武力,逼他妥协。

就是为了让他知道,大明乱不乱,文人地主说了算!

对比,朱由检却只是冷冷一笑,大手一挥,命令一下,不到一周的时间,在各地文人地主势力眼中认为早已荒废和被他们控制的各地卫所军大举出动,拿足了银子吃饱了饭的士卒们操上自己吃饭的家伙什,杀气腾腾的就向着正在攻城的乱民冲了上去。

接下来呃场景就仿佛是一柄烧红的钢刀切进豆腐里的场景一样,一群由佃户组成的乌合之众,在职业军队的进攻下犹如受惊的羊群被狼群捕杀一样被轻易瓦解、击败、收俘。

在当众除掉这些乌合之众领头的那几个由各地主势力派出来的领导阶层后,一众乌合之众便彻底老实了。

而这些军队则按照既定的策略向着这些挑起了乌合之众的幕后主使家冲了过去。

一番无谓的抵抗过后,原本打算在后面坐收渔翁之利的幕后主使们分分成了阶下囚。

在被早就安排在各地的特使指挥下,原本还被逼着着造反的佃户门兴高采烈的反水了,开始打土豪分田地。

那些幕后主使看着原本属于自家的地,就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全都成了那些泥腿子的,顿时悔不当初,恨不得回到从前大耳刮子抽之前的自己,让自己不要做傻事。

可惜,这一切都只是妄想而已。

就这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各地原本声势浩大的造反浪潮在朱由检的事先准备下被彻底碾压消弭。

还顺带完成了一部分土地的再分配,让国内原本因为两百多年的发展而逐渐土地兼并的的恶劣局面大大缓解。

有时候朱由检都不禁在想,对面是不是有自己的细作,自己都还在想还找什么借口进行土地改革呢,没想到这群家伙这就把借口给送上了门来。

虽然只是一部分,但这也算是为之后的土地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些在这次事件中分到田地的百姓们纷纷尝到了甜头,让其他没分到地的百姓们羡慕不已。

转而他们看向自家因为怂而没有参与进之前事件中的主家,那目光中满满的都是恨铁不成钢的失望之情。

要是自己主家当初没怂,那现在自己是不是也能……

当他们这样想的时候,那些侥幸逃过一劫的地主们也纷纷察觉到了自家佃户看自己那不对劲的眼神,顿时更加怂了,警惕的看着那些想分自己土地的佃户们,暗暗想着:33小说网

“都是群刁民!想分老爷我的地,想都别想!谁他娘都别想让老子造陛下的反!老爷一定是陛下最忠诚的走狗,你们这群刁民想分老爷的地,去做你们的青天白日梦吧!”

国内的局势一时之间竟无比平稳了下来,原本闹事的被铲除了、想要闹事但胆子不够的怂了、文人们傻眼了、农民们看着自己主家流着口水期盼着主家坚挺一把。

让他们自己挑头那是万万不敢的,没看之前领头的全都被杀头了吗?

这种事还是要主家领头才好,到时候他们杀头,我们分地,皆大欢喜!

谁说农民傻?

他们的小心思比谁都多。

吃力不讨好的是他们才不会去做。

被惦记的地主们:“神tm的皆大欢喜……”

……

一应事情落下帷幕已经到了二月份。

二月初三,惊蛰。

春耕到了最忙的时节,整个大明的百姓都陷入了忙碌之中。

正所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这四时是种地百姓们最重要的四个时令。

又谓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

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

这一句句俗语都说明了春耕的重要性,哪怕朱由检这个皇帝在立春时都要挑一个吉日去城南的先农坛来一番亲耕。

各地官员更是要在春耕前要焚香祀奠皇天厚土,仪礼三伏三拜,由县官领头,众乡绅跟随在后依礼参拜,而后念祭奠天地神祈祷告词,而后县官再亲自扶犁,跟随春牛之后,演试用牛犁田,以示开始春耕。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