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追罚叶牧

翌日。

天光微蒙,晨曦初露。

百官们纷纷汇聚在了皇城门口,等待着朝会开始。

不得不说,自这段时间一来,那位圣上似乎勤政爱民了许多。

原本隔一天开一次的朝会,现在动不动就天天召开。

这让那些想偷懒多睡会儿的官员们苦不堪言。

但皇帝有命,他们又不得不从。

于是在这种时候,皇城大门前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官阶高能够乘轿子的人,将轿子停在皇城不远处的道路旁,窝在里面睡起了回笼觉。

官位低一些只能站着的,就找到墙根往下蹲,靠着朱红色的墙壁打盹儿。

时间一久,金吾卫还贴心的往墙根放了一排小板凳,以供这些精神不济的官员们休息所用。

一刻钟左右的功夫,城门洞开。

官员们马上清醒过来,三三两两的进入了皇城之中。

穿过空旷宽阔的广场,又经过洞开的宫门后,辉煌的金銮殿就已经映入了眼帘之中。

姹紫嫣红的琉璃砖瓦和珍奇雕像,在清爽的阳光下散发着粼粼光彩。

随着官员们逐渐到齐,朝堂侧门的帷幕拉了起来。

官员们心中一肃,议论声快速的消失。

珠帘之后响起了脚步声,没几个呼吸金鞭抽响,预示着今日的朝会正式开始。

按照惯例问安之后,六部尚书先是说了一些老生常谈的大魏顽疾,给皇帝愉快的心情添了一些堵之后,才轮到各阶官员们开始上奏要事。

这一套功夫弄完之后,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时辰。

随着一个御史交完奏章之后,朝堂之上逐渐安静了下来。

皇帝看了看下方的官员们,见到没人再出列奏报,知道时机已经到了。

“诸位爱卿,朕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情,希望大家商量商量。”

皇帝开口,官员们凝神静听。

“自打上次的郑千钧造反事件过后,又有顾大人诛杀西凉外使之事。朕一时疏忽,倒将前一件事情给忘到了脑后。”

“昨夜批阅奏章之时,朕忽然看到有人上奏请示该如何处理那些反贼的家眷,倒是让朕又想起了此事。”

“思索良久,朕觉得之前给予应天伯的处罚稍微过轻,不足以消除那些为他所杀的官员的怨气。”

“思来想去,朕觉得还是再加大处罚,如此才能给那些枉死的官员们一个交代。”

皇帝的声音落下,官员们惊愕之余不禁面面相觑起来。

上一次为了保下叶牧,皇帝可是差点儿就要撕破脸皮和宇文博对着干。

怎么这才过了几天,他又改变主意了?

但那些对于叶牧不满的官员们,可懒得去管这背后藏着什么事情。

“陛下此言,微臣十分赞同。”

“上次对那叶牧的惩处高举轻放,便是臣等无所异议,那些惨死官员们的家眷也心怀怨气。”

“既然陛下能够重提此事,还给众臣一个公道,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臣为陛下贺,为大魏贺!”

果不其然,马上就有官员跳出来,支持起了皇帝的这个意见。

不多时,一个又一个宇文博一党的官员,甚至包括部分中立官员都纷纷开口谏言,表示支持皇帝加大惩罚力度的决定。

文官首列,顾文昭紧皱眉头,看了看珠帘后皇帝模糊的身影,心中充满了不解。

这件事情皇帝从来没有跟他商量过,叶牧那边也没有任何消息。

所以对于其中缘由,他也是一头雾水。

叶牧可是站在陛下这边的中坚力量,皇帝再傻也不可能自断臂膀吧?

估计其中还有什么内情,是他根本不清楚的。

想明白这些事情,顾文昭决定还是暂时作壁上观,看看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有了这么多的官员们支持,皇帝立刻借着风向开口道:“既然诸位爱卿都支持此事,那朕就说说对叶牧的惩处打算。”

“此子虽然战功彪炳、智计无双,然性格桀骜不服管教,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终究是太过年轻,没有沉稳之状。”

“因此,朕决定将其派遣到燕州任一知县,体会一下臣工们处理民政的辛劳。顺道也能让他过过清苦日子,磨一磨锋芒毕露的棱角。”

“不知这个办法,爱卿们意下如何?”

皇帝说完之后,目光紧紧的盯着下方官员。

他着重看的就是郑弼时和宗文忌两人。

只要他们不捣乱,这个事情顺利通过那基本上没有多大的阻力。

但是,这两人能够做到六部尚书,自然不可能是傻子。

皇帝的意见刚刚表达完毕,他们就已经隐约猜到了这份任命背后肯定隐藏着什么图谋。

毕竟之前费那么大的力气将叶牧给保下来,皇帝总不可能一时心血来潮就将他踢出权力中心吧?

虽然不知道皇帝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但两人心中明白,要是让他这么轻易的达成了目的,对他们这一方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就在大多数官员们以为叶牧要被流放的时候,宗文忌率先开口,否定了皇帝的意见。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皇帝目光顿了顿,语气不见波澜的道:“哦?宗尚书觉得何处不妥?”

“陛下之前已经赦免了叶牧的罪责,也给予了他惩罚。要是没过几天又忽然改口,难免有损您金口玉言的威信。”

“此事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是什么小事。”

“为防止有人因为此事攻讦陛下,还请您收回成命。”

郑弼时也马上帮腔道:“是啊陛下,那叶牧不过是个小小的臣子罢了,犯不上让您落下一个出尔反尔的名头。”

“既然已经责罚过了,就不要再改变主意。”

“就是陛下您觉得惩处有些过于轻了,大不了以后在别的事情上找补回来就是,不用这么着急。”

两人一唱一和,看似是在为皇帝的名声考虑,但实际上是在驳斥他的意见。

皇帝心中顿时有了怒火。

这些人为了争权夺利还真是没有底线。

只要是他们这一方提出来的意见,不管好坏这些人基本上都要跳出来指责一番。

遑论是非对错,总之就是政敌的意见他们必定反对。

想着这些人的种种做法,皇帝心中怒火不由更甚。

正准备开口的瞬间,皇帝忽然感觉小腹一阵剧痛,忍不住惨叫出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