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风雨欲来昨天出差了今天4700大章

刘辩从来不奢望这么一场胡说八道能够让荀彧归心,他所求不过是以自己跨越两千年的前瞻性来在荀彧心中留下“贤明”的标签,在以后争霸之时能走入荀彧选主的第一序列而已。

荀彧忠汉吗?

毫无疑问,荀彧是一定忠于大汉的。

或者说,荀彧忠于东汉士族垄断阶级上升通道的举孝廉制度,和大汉对于士族的种种特权。

所以即便是荀彧自己意识到了黄巾大乱的根本乃是源自于士族的土地兼并严重,所想的也只是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让士族的种种特权可以长久延续而已。

所以刘辩自始至终都没有提过如何瓦解士族对于政治掌控的察举制和打击土地兼并,而是把重点引向改变主粮,开发辽东江南耕地,兴工商而已。

这些政策从始至终都并不影响士族对于土地以及政治、知识的垄断。

对于荀彧这种士族来说,可谓是极好的治国理念。

这就是所谓的顺毛捋。

刘辩的想法很简单,趁着他还是天子,利用天子身份,一定要在这些以后能够辅佐他的人面前展现自己的贤明,才能和这些名臣猛将们成为政治联盟,即便他被废被迫退位,这些人才能依旧将他看做能够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载体。

这就是所谓的“可成霸业”之主。huye.org 红尘小说网

要说彻底改变有汉以来士族垄断的弊端,那是等到自己有绝对实力之后,他一个穿越者,对于士族才是汉末乱天下的源头这个事实,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然而现在谈这些,对于他来说还太早。

荀彧走后,刘辩心中也有了一些底,自己未来争霸的班底算是有了一个落笔,即使还很弱小,但是比起历史上那个少帝刘辩,自己已然向前走了好几步。

他心中十分明白,自己这个皇帝的身份,只有在现在和未来反董之时才有含金量,一旦未来群雄割据的状况形成,自己这个天子的身份也会慢慢失去话语权。

毕竟那时候枭雄们一个个有兵有地有人,谁还会在乎谁是天子?

同时,刘辩也暗自幸运,以“五德”为理念长大的古人们,比起现代人,多了一份对理想的热忱,这也让刘辩画的饼更加吸引人。

虽然这更多的是得益于他现在天子的身份,不过在未来一个老板,手下员工也是要吃饭的,只画饼谁鸟你啊?

这时代不一样,只要员工肯吃你的饼,有时候不但不会管你要工资,还会自备干粮,甚至不予余力的投资你。

爱死这个时代了!

至于未来怎么样,就看刘辩画的饼能不能一步步实现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若是画的饼实现不了,最终还是要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这点刘辩比谁都清楚。

转眼又是两天过去。

此时洛阳虽然表面上平静,可是即便刘辩在深宫之中,也能感受到朝堂上气氛越来越凝重。

首先是董卓的西凉兵不断聚集洛阳,连续几天大批士兵抵达洛阳,引得很多臣子已经开始弹劾董卓。

其中以执金吾丁原为最。

而刘辩知道,若是不出意外,这是董卓玩的疑兵之计,让士兵趁着半夜出城,白天再进城,以此达到震慑群臣的作用。

何太后表现的也越来越焦躁,已经连续下了几分懿旨质问董卓寓意何为。

可是身在显阳苑的董卓没有丝毫回复,只是每日不断朝着洛阳周边“增兵”。

而老狐狸袁隗不过是轻描淡写解释董卓增兵乃是为了洛阳治安和清洗十常侍余虐。

但是所谓的十常侍余虐,却大多都是何进旧部,短短几日间,原先何进的死忠逃的逃,投奔董卓的投奔董卓,西园军大部分都投奔了董卓,董卓此时实际兵力已然达到了恐怖的九千余人,可以说是洛阳周边最强的军事力量。

刘辩感觉距离自己被废的时刻,已然越来越近,犹如一只无形的大手,扼在他喉咙上越收越紧。

可是他对此却毫无办法。

这几日周边的宫女内侍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也不能如前几天一般随意在宫内走动,走到哪总有人以安全为由限制他。

本想向荀彧透露一下现在自己的近况,但是现在他除了三天一次的朝会,却连崇德殿都去不了,别说见荀彧了。

想来即便是他装荒唐,可是每日辛苦锻炼身体,勤练剑术的举动还是引起了老狐狸袁隗的忌惮,开始限制他和外臣接触了。

这也是必然的,虽然敲打了王仕,但是刘辩不会单纯的觉得光靠威胁就能让王仕忌惮,更不会觉得袁氏在宫里只有王仕这么一个眼线。

估计再过几天,他身边的侍卫也将再次调防倒时候他将真正成为孤家寡人,只有史阿一个可用之人。

毕竟史阿明面上只是教他练剑术的代课师父而已。

刘辩知道,自己现在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了。

“文远。”

“末将在。”正在照理和刘辩遛马的张辽马上小声道。

张辽深知刘辩的处境,作为刘辩最先交心之人,自然也知道刘辩的打算。

对于刘辩重耳在外的计划,张辽可以说举双手赞成,若是当真袁氏大逆不道行废立之事,他拼死也要保护刘辩逃出洛阳,然后勤王诛逆!

“你听着,如果袁氏调你离开皇宫,你立马带着你手下的人出洛阳潜伏于洛阳周边。”

“陛下!”

张辽闻言大急,如果他出了宫,谁还能保护刘辩?凭着刘辩一己之力如何逃得出这皇宫?

“你听好,估计袁氏老贼已经开始警惕朕了,要不然不会限制朕的自由,若是当真羽林调防,你需潜伏洛阳周边,随时接应朕逃出洛阳。”说着,刘辩从怀里逃出一卷白绸,“此乃圣旨檄文,你先带出去,一旦袁贼让董卓行废立之事,如果,朕是说如果,朕死于皇宫,你便将这檄文送往幽州牧刘虞处,让其号召天下讨贼。”

这是刘辩最后的向袁氏报复手段,他死也不会让历史重演,任由袁绍成为讨董的盟主。幽州牧刘虞乃是汉室宗亲,其祖乃光武帝长子,比起刘备那种西汉宗亲和刘辩血缘近了不知多少。

刘虞是汉末少有的大汉忠臣,虽然为人迂腐了些,但是在声望上完全能够比肩袁氏。

“喏……!”

张辽闻言含泪将那绢布塞进怀里。

刘辩为什么不从再次想办法拖延废立之事,其实对于刘辩来说,洛阳全是袁氏的人,董卓狐狼般环伺周围,即便是拖延了废立,他也毫无跟脚。

只能拼一拼在废立之后以法理天子身份出逃,站在大义之上,才有可能参与到未来争霸的乱世之中。

拖不得,要么死,要么逃出洛阳,刘辩没有太多选择。

看着含泪的张辽,刘辩轻轻叹了口气,当真是风雨欲来山满楼。

……

洛阳城中能感觉到风雨欲来绝非只有身在深宫的刘辩一人,而作为袁氏新一代的扛起人“士人楷模”袁绍首当其一。

袁绍这辈子不容易,少年时他虽冠以袁姓,但是不过是前司空袁逢某次酒后宠幸一舞姬生下来的私生子。

莫说是亲大哥袁基看不起他,即便是那个在洛阳声名狼藉的弟弟袁术也看不起他。

所以早年间他根本没法融入洛阳第一序列的士人圈子,只得南阳人许攸,宦官之后曹操厮混。

后来因为正逢其伯父袁成早逝,膝下无子,他便被过继给袁成为子。

而后,包括袁绍、曹操、张邈等人被举为孝廉,一个个都当上了官,相约做一翻大事业。曹操作为洛阳北部尉时就敢以五色棒打杀蹇硕叔父,虽然丢了官外调丘遁令,而袁绍只得在濮阳县长上就任一年,毫无建树,只留下些许“清平”名声。

要知道汉时就任地方,大县为令,小县为长。

即便是袁绍盯着袁成嫡子名号,也不过就任一个小小濮阳县长而已。

上天似乎并不想眷顾袁绍,本想在濮阳做上一番政绩累积名声,却在就任第二年遇到了生母病逝,即便是袁绍心中百般不愿,也只得丁忧辞官,回乡为母守孝。

眼看曹操已然闯下偌大名头,而自己却一事无成,袁绍心中已然绝望。

可儿时玩伴许攸却献上一个让他绝处逢生的计策——沽名钓誉!

于是袁绍在为其母守孝三年之后,悍然再次宣告天下——他要为其“嫡父”袁成再守孝三年。

袁成早逝,他过继给袁成的时候年纪尚小,并未为其守孝,此时为母守孝勾起袁绍心中孝道,他决定用三年时间给袁成补上。

大汉以孝治天下,袁绍此一番动作马上让他孝之美名传遍大汉,人人都知道袁成的嫡子是个极为尊重孝道之人。

没错,袁绍此举不但给自己赚取了名声,也以此举告诉天下——我袁绍乃是前司空袁成的嫡子,并非袁逢的“庶子”。

在袁绍为袁成守孝期间,他不但以名声救援在党锢之祸中被迫害的士人,也不断的豢养门客,短短三年时间,名声便超过了袁氏新一代嫡子袁基、袁术。

更是被“士族楷模”的李膺引为知己,甚至将女儿嫁给袁绍。

而后李膺惨死于第二次党锢之祸,三万太学生为其在皇宫门前鸣不平,袁绍也顺势成为了第二任的“士族楷模”,一举成为袁氏新一代扛旗人。

袁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绝非只是带着天下仲姓的光环而已,一步一步从一个无名的庶子,爬到今天袁氏新一代扛旗人的地位,皆是他自己的努力。

但是袁绍有苦自知,即便是他在外面士林中已然是公认的袁氏新一代表率,但是在袁家,执权柄的人绝非他袁本初,而是他的叔父袁隗。

那是一只吃人的老狐狸!

袁隗吸取了陈藩窦武的教训,一直隐于幕后,明面上在诛宦之事上态度不明,暗中却使袁绍袁术支持何进。

他命袁绍建议何进调他袁隗昔日掾吏董卓带兵入洛,而后何进莫名其妙惨死南宫。

要说后边没有老狐狸的操作,袁绍根本不信。

现在何进已死,十常侍伏诛,老狐狸袁隗已然成为上公太傅,掌控了整个朝堂,按说已经达成了一开始的计划,而他却一直支持董卓带兵入洛,掌握洛阳兵

袁隗到底想干什么?

袁绍不是傻子,若是庸碌之人,绝非能够从一介庶子成为“士人楷模”,但有些事情他不敢想,一想下去甚至觉得后背发凉……

同时他也不甘心,自己已入不惑之年,半辈子的奋斗才有了今日地位,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袁隗利用他做下那等骇人听闻之事?

况且袁隗似乎一直也从未将他当做继承人来培养,若不是如此,不会事事让他来做于明面,也许在袁隗眼中,袁绍和何进,董卓一般,皆是棋盘上的棋子。

袁隗如何不让袁基来做这一切呢?

看看何进吧,一旦达到目的或是不从彼心,立马莫名其妙惨死。

莫说袁绍和袁隗是叔侄,大家族的权利之争没有血缘可言,出身袁氏的袁绍比任何人都知道这一点。

袁绍在太傅府上枯坐了将近一个时辰,这才等到拄着枣木拐杖的袁隗进来。

“绍见过叔父。”

即便心中对这老狐狸已然十分忌惮,但是袁绍还是不敢表现出来,赶紧起身行礼。

袁隗笑眯眯看着袁绍,眼中却没有太多亲近。

说实话,袁隗很不喜欢这个庶子。

袁绍不过袁家一个庶子而已,即便是过继给袁成,也应该服从袁氏管教,安安心心做一方县长,后如袁遗一般按部就班成为一方太守。

当年袁绍亲母亡故,袁绍丁忧辞官守孝,袁基便再给过袁绍太多关注。

汝南袁氏家大业大,人数众多,并不缺一个袁绍,袁遗做的也很好,现在不也认山阳太守了么?

想在世家之中出头,犹如养蛊,只有最有能力的才能上位,世家自古如此。

但是袁绍却以为袁成守孝之事沽名钓誉,期间擅自收留保护党锢清流,几乎将党锢之祸蔓延于袁氏头上,关键这事并未和他袁隗事先商量,这就很让袁隗恼火。

好在袁绍始终姓袁,后来以为其清名,又被灵帝看重着西园中军校尉,这才让袁隗绝其有些价值,派袁绍投了何进。

若不是如此,袁绍绝无可能投奔何进,要知道灵帝建立西园军,本就是制衡何进之用,袁绍作为西园中军校尉,怎可能投奔何进?

将上官蹇硕斗倒,联合何进诛宦才最符合袁绍的个人利益。

注意那是合作,不是投奔。

所以可以说是袁隗以袁氏族长之威生生将袁绍压了下来。

所以袁隗袁绍二人若心无有间隙绝不可能。

“让你派人去见丁建阳如何了?”袁隗在袁绍的虚扶下坐下,淡淡道。

袁绍恭敬道:“回禀叔父,许攸回来了,但是结果并不太好。”

“哦?”袁隗眉毛一挑,“如何不好?”

“那丁建阳自恃何进嫡系,说让朝廷承认他为除宦首功,表其为车骑将军,要不然不与袁氏合作。”

袁隗闻言沉默半饷之后,这才噗嗤一笑,晒然嗤笑道:“好个边境匹夫,带着几个丘八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还想当车骑将军!他怎么不让老夫表他大将军?

他当初的并州刺史也不过顶替张懿而已,结果如何?还未任一年,不还是成了武都尉么?若无何进,他连这执金吾都当不上!

不识抬举!”

袁绍暗暗皱了皱眉,道:“可是那董仲颖也不过边地武将,比起丁原,昔年更是胆大妄为,若无丁原制衡,只怕此后弄出乱子。”

袁隗斜乜了袁绍一眼,淡淡道:“此间事大,你不比多管。”

“喏!”袁绍赶紧鞠躬行礼,“只是叔父,丁原不识抬举,之后要如何处理?”

“也罢!既然有人不要命,老夫也不能不满足他,随他去吧。”

袁隗说罢,朝着袁绍摆了摆手:“你去罢,这几天低调些,而后老夫自然会上表朝廷你的除宦之功。”

“谢叔父栽培。”

袁绍看着袁隗那赶苍蝇一般的动作,心中即使再腻歪,也只能忍下,再次鞠个躬后离开太傅府。

看着袁绍离开后,袁隗这才招来高览:“焕之,你出城去,让董卓可以按以前的计划行事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