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新投资

她大学学的是电子制造,以及生物与制药方向,有时候有空的时候还会去蹭别的专业感兴趣的专业课。

所以,她上了三年的大学,读过以及学习了解的专业课不下十几类,她学习不是走马观花那种大概了解,而且有明确的规划和计划,只学习她将来用的到的那些课。

大学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包括泡在实验室的那些日子都是她为了将来创业打磨的基础,有了大学苦学的那些理论基础和实验经过,她现在才会这么有底气和信心。

可以说,大学这三年,她泡在图书馆和教室的时间还能再读一个四年制的大学,她总是夜以继日的学习,有时候为了查一篇论文,或者弄清一个知识点,她也会熬夜。

自己点蜡烛在宿舍走廊看通宵的时间都不少,为了学习,她投入了十万分的热情。

现在有了这些宝贵的基础,她也有了方向,通过大学老师的介绍,她知道有一个医药制药厂正在找投资,而她正好看中了这个机会。

这家药厂研究的方向与她感兴趣的方向一致,今天约马银莎开车带她过去了解一下基本情况。

顺便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段铺面,她想拉马银莎夫妻一起投资建设电影院。

目前,她的两个目标就是医药制造和电影院,以她现在手里的现金,她也只玩的转这两个项目。huye.org 红尘小说网

马银莎开车,两人一路聊着过去,将近中午,两人终于找到有些偏僻的制药厂。

因为之前林晓秋事先与药厂的老板联系过,可以说这个老板是林晓秋的师兄,两人都是大学老师交出来的学生。

见面的时候,药厂的老板很热情,带着林晓秋和马银莎介绍参观药厂的情况,甚至还带她们去了无菌实验室,观看研究人员研究新药。

林晓秋看得认真,多呆了一会。

厂长姓温,叫温俊柯。

参观完,带她去资料库详细和林晓秋介绍了药厂目前的研究进度,以及遇到的资金困难。

李晓秋饶有兴趣看着资料书,倒是没有上手翻看,只看了一眼封面介绍的文字。

在药厂,这样的核心演技资料,轻易不会让人查看。

玻璃柜门上了锁,林晓秋有这个心,也不能张口问温俊柯要钥匙开锁仔细看个痛快。

在林晓秋的记忆中,明年的夏天,也就是2003年人类将会遇上一场罕见的灾病,而这个药厂的几款药的研究方向正是那个方向。

林晓秋目的很明确,也不想拐弯抹角,再次跟厂长确认厂里研究员的研究方向和进程,直接让温俊柯签了投资协议。

第一笔资金是一百万起步,林晓秋必须在一个月内把钱汇给仁医制药厂。

因为林晓秋知道明年灾病发生,只有这家药厂生产的三款药有抑制和减轻那个传染病的功效,全国仅有此一家。

这三款药会在年底顺利通过前期临床试验,至于是否扩大生产规模则有市场决定。

因为温俊柯是学术派,不是纯正的医药商人,他研究的方向总是有些冷门,他也有他的坚持,药厂才会青黄不接,需要外人投资。

温俊柯被林晓秋的豪爽感动,签完字,他直接取出其中一款正在研究的新药的论文和资料递给林晓秋。

两人都是同一个老师的学生,或多或少的对彼此感兴趣的医学方向有些了解。

林晓秋先粗粗看了一遍尚未发表的新药论文,以及翻开新药的研究过程资料,详细地看完介绍标题和几种混合药剂的使用和实验,顿时更有底。

也更加明白实验室那群制药研究人员很了不起,因为他们选择冷门的人类可能遇到的传染病方向研究,文献资料和病患还不够支撑的情况下,他们展开这样的研究,是特别伟大而崇高的。

马银莎不懂医药,只觉得林晓秋当即签下投资协议有些冲动,而且制药公司的研究方向是她听都没听过的呼吸心肺什么的,更觉不靠谱。

如今哪个药厂不做市场需求的药品?创新很难,而制药却很简单,重新研究一个新的领域和方向,不是愚蠢就是书生义气。

她不看好这个研究领域,但也没有劝林晓秋别投钱,因为她了解林晓秋,知道她不是一个莽撞的人。

林晓秋和温俊柯越聊越起劲,越来越投机,马银莎等不起,她还要回店里招呼收钱,就先离开。

然后,林晓秋花了一天时间,看完了温俊柯给她的三摞新药资料,对新药研究她没有话语权。

但是对药剂用量,她却很有心得,在这三款新药中,她看出了有两款要的药剂量很轻,因为还在实验阶段,她没有着急提出建议,而是默默记下两款药的合成和剂量。

想着明后天租个实验室,自己亲自实验。

林晓秋十分守诺,她在一周内顺利把一百万打款到仁医制药的公共账户后,和温俊柯提出想要实验室200克的药剂,她也开诚布公地告诉温俊柯想要自己实验玩玩。

温俊柯听后,忍俊不禁。

“师妹,我看你是手痒了,又想实验了吧?不如你过来厂里的实验室学习几天,或者你单独实验也可以。

我还真有点不放心你去外面实验,一不小心,操作不当弄出个意外,得不偿失。

在我们的实验室,科研人员能帮你解疑答惑,你不懂的地方也能问他们,自己鼓捣出啥事来,追悔莫及。”

林晓秋倒没想过借用温俊柯的实验室试验。

现在被他这么已提醒,加上林晓秋手痒,还想调高剂量,身边确实应该有明白人指路。

“谢谢你提醒,如果你能租实验室给我玩两天,那最好不过。只是,我在实验室会方便吗?你不怕我泄密?”

“什么租不租的,按照你的投资金额比例,你在厂里也占了点股份,也相当于是你的实验室,想玩就玩两天。

只要不耽误其他研究人员工作,你想怎么样都行。你也签了保密协议,我们又志趣相投,这点信任还是有的。泄密出去,公司倒霉,你也倒霉。

信任是相互的,我相信你的初衷和我一样,都是为了以后突发的千千万万患者着想。何况,国外还有不少这样的类似患者数据支撑,我们也不是没头苍蝇乱转,你信我,我也信你。”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