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半部“天书”

天色微明,张家医馆的后院里就响起了一阵刀枪拳脚之声,时而夹杂着一两声“哼、哈”之类的气血旺盛吼声,这是张家父子俩在晨炼武艺了。

是的,不仅张端阳在练,连张如邦这个炼气后期也在练,并且他坚持练武已经三十多年了,从几岁开始,现在都四十多岁了还在练。

因为他向来认为,修仙功法是修仙功法,法术是法术,武术是武术,三者并不矛盾,而且很多时候是相得益彰的。

在对敌中,法术施展不及的话,武术就是很好的补充了。

当然,对敌时他施展的武术,一般都是要沟通调动天地之力的,或许那已经不算是武术了,而应该算是最基本的法术神通了。

不过此时他在自家院子里练武自然不可能沟通调动天地之力,这就纯粹是活动筋骨了,算是强身健体的一种有益补充。

张如邦练一阵子就停下了,却看着儿子张端阳练,见其此时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拳脚威猛,辗转流利,并且拳脚之上带出风声飒飒,有时猛击出一记炮拳,或者踢出凌厉一脚,竟然带着一股子奔雷闪电的气势!

而当其拳脚打得很快时,竟然让人有些目不暇接,同时身周风声大作,竟如刮起了一阵旋风!

张如邦满意点头,然后再看其操练兵器,箭若流星,刹那穿过箭靶,并且他的飞镖术和剑法也不错。

“还行,今天就到这吧,再多练下去就要伤身了。”

张如邦对儿子挥挥手,父子俩一前一后走回屋里洗漱,做早饭。

早饭是肉粥和咸菜,父子俩食量大,肉粥煮了小半盆。

食不言寝不语是张家的规矩,但吃着肉粥,张端阳到底还是没忍住嘴对老爹说道:“爹,我昨晚找到玄关一窍了,也找到我的根了。”

张如邦听了愣了一下,盯着儿子看了一会儿说道:“一旦找到玄关一窍,头顶和脚心都会出现跳动,并且眼前会出现一道发亮的光圈……”

“爹,我当时也有这些反应。”张端阳道。

但张如邦还是有些怀疑,这种事出现幻觉的也很多,他怀疑儿子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毕竟玄关一窍太难找了,许多诞生出神识可以内视己身的修士找起来都很难,更别说儿子只是感知比普通人敏锐了许多,但毕竟没有诞生出神识来。

可这种事他也无法通过诊断手法诊断出来,所以此时见儿子一脸认真,但他也只能半信半疑。

“别到处传扬,对谁都别说。”张如邦沉吟一下道,“放平心态再感知几天,嗯,这种事出现幻觉的时候也比较多……”

“爹,我能确定我不是幻觉……嗯,我只是想问问您,下一步怎么用灵气来灌注自身之根?”张端阳问道。

“这个你问我我问谁?我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张如邦眼睛瞪大了一下道,见儿子眼神中有些失望,又挠挠头无奈道,“我读过《黄庭子说内景经》半部残卷,里面倒是有这么一句,七液洞流冲庐间,灌溉五华植灵根。这句说明确实是有办法把自身之凡根培植成灵根的。

但这个七液洞流冲庐间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如何解读才是正确的,我到现在也不太清楚。”

张如邦烦恼地挠着头,被儿子问住,他感觉很有些颜面受损,但他又不能给儿子说假话来误导儿子。

“另外,我读过的《黄庭子说内景经》半部残卷中涉及到灵根的还有两句。

一句是,出日入月呼吸存,象龟引气至灵根。

这句也好像是讲如何用灵气来灌注灵根的。

还有一句,迥紫抱黄入丹田,藏养灵根不复枯。

这句应该是说把玄关一窍移入丹田气海,从此自身的灵根就不会枯死了。”

张端阳听了老爹最后一句,心想我的玄关一窍现在就在丹田气海中,这一步倒是免了。

然后他仔细咀嚼“七液洞流冲庐间,灌溉五华植灵根”和“出日入月呼吸存,象龟引气至灵根”两句,一时一头雾水,哪里能理解得了!

“我对这三句的理解,我自己感觉也不太正确,先就不给你说了,免得一开始就误导了你。

这样,等会儿我把那《黄庭子说内景经》半部残卷抄给你,你自己读着揣摩吧。

能揣摩出多少来,就是你自己的悟性和福气了,然后我再给你说说我自己的理解,你结合着参考一下。

嗯,这《黄庭子说内景经》你先背诵,背会就烧掉,这种东西留在脑子里最保险,留在手上可能会引出大麻烦来的,记住,以后也切不可给别人卖弄!”

张如邦严肃地盯着儿子道。

张端阳赶紧小鸡啄米般地连连点头,心想老爹这里还是很有些东西的,自己今天要不问就错过了,老爹又不知道他竟然能找到自己的玄关一窍和根,到现在还怀疑他是幻觉呢。

吃完饭,张如邦伏案挥毫,一盏茶工夫就把他背诵在脑子里的半部《黄庭子说内景经》给抄出来了,交给儿子张端阳时又对他叮嘱了一遍,张端阳当下也不做别的了,呆在自己的屋里就开始揣摩和背诵起这半部《黄庭子说内景经》来。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

什么叫天书?这就叫天书!

张端阳读来读去,愣是不能准确地理解出一句来,这也太晦涩难懂了!

说起来每个字都认识都懂,但连起来就不知道它说的是啥了!

唉,想想自己前世读博都远远没有这么难的!

当然,那时做实验有时也是比较玄学的,会出现很多测不准效应,很多时候也只能蒙混过关,历年来那么多的博士毕业论文中到底有多少水货,可能也是一个很玄学的问题了。

暂时理解不了就先背诵吧。

虽然不理解其意思,但背诵还是没问题的,张端阳前世今生都是一个背诵高手,只花了一顿饭工夫,他就把这篇晦涩难懂的经文给背会了,然后头昏脑胀中他藏起经文,准备明天再背诵一遍再烧掉经文。

这也是出于他一向谨慎的习惯,万一他记错一两个字呢,这种经文微言大义,差之毫厘便谬之千里,他可不敢大意。

……

背会这《黄庭子说内景经》后,剩下的揣摩理解这半部经文却真的让张端阳欲仙欲死。

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对这半部经文却不太切合。

张端阳本就对修仙知识没什么了解,而这半部经文又行文晦涩,有太多隐喻和难解之处,如果不是这部经文中夹杂了不少和中医一脉相承的思想和内容,又有他老爹帮他梳理一些难点,他即便读上一千遍一万遍也不见得能理解多少的!

但即便有他老爹帮助解读,可他老爹也只是个炼气后期,对修仙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而这部经文又只是半部残卷,好多内容缺乏前后贯通,在经文中宛如天外飞石一般地突兀冒出来,就更让人一头雾水!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般地磕磕绊绊地对这半部经文阅读揣摩了十多天后,张端阳终于还是多少摸索出了一点儿灵化自身之根的法门,磕磕绊绊地开始灵化自身之根了,但进度缓慢得如蜗牛爬行。

幸好期间他的面板积分再次攒够了一百多分,他于是又兑换了一瓶三分钟福灵水来帮助他理解这半部残经,这下理解得算是深入了许多,也让他大大改进了一下灵化自身之根的法门。

但灵化的速度依然慢得让人牙疼,照如今这灵化的速度,他也不知牛年马月后才能让自己这根成为灵根……

“唉,也不知道那些生而具备灵根之人,老天爷是如何灵化他们的根的,又用了多少时间,是不是瞬息之间就给完成灵化了?”

张端阳哀叹,可这样的先天造化之事,就真不是天下芸芸众生能搞明白的事了……

“慢慢熬吧,或许中间会有什么转机也未可知……”

张端阳如此安慰自己,心急也没有用,毕竟灵化自身之根这种事太过玄奥了一点儿,他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彻底参透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