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拐跑

云气蓬蓬然,细雨绵绵,正落在篷上。

杨育宽立在船头,脚下却已经不是之前的六百料商船,而是一艘不到十尺的乌篷船。

前面划船的船夫着褐色麻衣,戴着斗笠,是再寻常不过的打扮。

这船夫久在溪水间给人渡河,从来没见过哪个大官出来坐船,不待在乌篷下,反倒站在雨里,看杨侍中这般异样,不由地皱起眉头。

又想到那沉甸甸的二两银子,他沉默许久,还是忍不住劝。

“您且进去坐着,到了,小的自会叫您。”

杨育宽岿然不动,神情肃穆,只平视着前方。

溪水间,不远处有十二连桥,鹅儿戏水,沙白蒲青,隐隐的烟火气,估摸着已到了乡民居所。

“都快到崇安了,你急什么?”船篷下,胡宝生翻了个身,睁开朦胧的睡眼。

原先他还嫌那六百料的商船小,怎料如今换了个更小的。

不过换了这船,他睡得倒更踏实了。

原因无他,这船是延平知府调过来的,虽小了些,但胜在替他们越过了关口,走得顺顺当当。

过了宽阔的江河,大约不久便能返回淮安,这会儿窝在乌篷下,胡宝生的一颗心轻得快要飞起来,像是已经回了自个儿家似的。

船头,点点冷雨落下。

杨育宽双眼颓丧着回过头,阴恻恻地看着他,“你没发觉,这周围的河道宽了不少吗?”

经他这么一说,胡宝生猛地一怔,连忙坐起来,伸长了脖子向外看。

那十二桥,有半截都浸在水里,四围雾色环抱,露出半截白石桥,倒映成水中明月,两边伸出的尖尖枝头依稀可见水下的绿意,原来是一片灌木丛。

白石绿意湖中藏,四面风光,颇有些天上人间的意味。

胡宝生仔细看了两眼,方才反应过来。

“崇安、发大水了?”

杨育宽用一种看傻子的目光望着他,像是在说“呆子,你才明白”。

胡宝生瞳孔一缩,心下大惊,慌忙站了起来。

他动了动嘴唇,像是想到了什么,忽然压低声音,垂下眼眸,试探着开口。

“那、那姑娘,不会已经没了吧?”

杨育宽仰起头,望着阴沉的天空下,水色滔天,“吉人自有天相。”

胡宝生猛地瘫坐了下去,抬眸望着浸在水中的村落。

一梦一醒之间,心中已生出了人生百年之叹,眼眸泛起泪光,不禁呼号一声。

“可惜啊……”

小船悠悠地荡在溪水中,四下静谧无比。

“咕咕咕”远处传来几声鹅叫。

不过须臾,眼前山丘立数丈,山下黑压压一片石楼,楼外横板作桥以通人行,辕门外,有数十艘大船泊于渡口。

他们这只乌篷船悠悠驶过,正夹在两舰之间,微风不到,昏黑如夜,闷不可当。

船夫收起了桨,笑吟吟地看过来,“二位,下船吧。”

杨育宽一把拉起蓬下的胡宝生,两人颤颤巍巍地走上码头。

天光熹微,胡宝生打起了青白色油纸伞,摇摇晃晃地走着。

一抬头,正见那辕门上三个大字。

——延平府!

“这、这……”胡宝生刚刚睡醒,只疑心他是不是老眼昏花了,连忙转头看杨育宽。

只见杨侍中脸上也是一片茫然。

二人不约而同地想起,那船夫来时说的话。

“二位,我们知府鲍老爷与漕台是故交,是一块儿在延平共事过的,今日听闻您二位在此有难,特来相助,老朽身上有令牌,若不嫌弃这船小,可捎二位一程。”

那船夫生得一副忠厚老实的摸样,手里还有延平藩台衙门的令牌。

胡宝生昔日替陆放篱给延平知府鲍冕送过些桂花酒,估摸这二人交情不错。

这样一想,心中也没了疑虑,连连称叹那鲍知府真是热心肠,他们也算是他乡遇故知了,便领着杨育宽上了船。

可如今,眼前“延平府”三个大字骤然砸在脑门上,他二人一阵恍惚,还没咂摸出滋味。

却听不远处一阵马蹄声传来。

“吁——”

一架青帷马车奔来,车夫穿着八品青色官袍。

胡宝生一眼就认出了那是知府鲍冕身边的河道监管陈蟠。

陈蟠勒住缰绳,白净的脸上带着笑意,细眉凤眼,活脱脱一个戏班子里唱戏的小生。

见了胡杨二人,他连忙下马,拱手作揖。

“二位,明府有请。”

胡宝生木愣愣转过头,看向杨育宽,却发觉杨侍中也正注视着他。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目下人生地不熟,逃也无从逃去,这陈蟠、还有先前那船夫,摆明了是知府鲍冕的连环套,要将他们二人套死在延平!

只是他二人都想不明白,眼下虽是六省漕粮进京的时候,可福建并不在“漕运六省”之内,福建延平的鲍知府给他们下套,既不能拖着漕粮不交,也不能逼他二人改漕粮账目。

弄这么一出,他究竟意欲何为?

两人惴惴不安地上了延平知府的车马。

不知走了多久,原先还有马车外还有人声,后来便静谧一片。

风回云断,雨初晴,马车终于停下。

陈蟠一跃而下,青袍飞扬,杨育宽与胡宝生相继走下来。

映入眼帘的并不是延平府藩台衙门,而是沙溪曲折处聚拢的一片湖,湖畔种着十来棵柳树,柳树像是被水没过,那一半截还有浸润的深色痕迹。

老树卧波,轮困半裂,西望湖心亭,逶迤隐见。

陈蟠坐回马车,拎起缰绳,朝西边一指,“那边一大片水草,隐着一排石墩,您二位走过去便是,明府已在亭中设宴款待二位。”

胡、杨两人对视一眼,自对方眼中窥见一丝无奈。

到了这一步,他们也没别的路可走。

白石墩很是宽阔,踩上去软绵绵的,一路走得还算便当。

待移步湖心小岛,二人皆是一惊。

这亭居湖心,原先听陈蟠的话,他们还以为只是小小石亭,走过来见了全貌,才知湖心亭远不止一个亭子,是由成群白石垒砌的亭台楼阁。

这四围有苦竹环抱,碑板甚多而不足观,亭榭曲折,位置疏秀,有石螭吐水,目犹眈眈。

看得这番美景,二人却无赏景的情致,跟着书办上了楼,不知这鲍知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楼阁厢房南面挂字画,三面有窗,窗外云阴往来,船樯历历。

四面点了油灯,明亮异常,中间摆了个火盆,东西两边各是一排八仙椅。

二人一进门,见南墙的灯下,知府鲍冕坐在太师椅里,手里拿着一卷书,约莫是哪里的方志,看得很是专注。

两个影子在灯下拉长,鲍冕看见那一片灯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