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与风同行12时间丈量的距离12

扶直中学的毕业典礼安排的时间比较晚, 和拿毕业证时间差不多,成绩出来之后才召开。

不少学生毕业后就会出国,这既有成绩很差的, 有成绩顶尖的, 出国的学生此于高考成绩并不是很意,他们而言,毕业典礼只和高中时期的同学做一个最后的告别。

而剩下的参加高考的学生, 成绩都不差,大部分都被重点大学录取, 少部分为原, 只考上了普通大学, 但比起扶城其他学校来说, 这个升学率已经非常高了。

红榜贴校门,不出意外,谢雁的名字挂第一名上,她转来摇直高中, 名次就没低过, 此是意料之中,其他仰望的学生除了叹一句人和人的差别为什么那么大以外,没了。

当然,此刻谢雁原高中的校长老师, 完全没料他们学校转走的几个学生,竟都是红榜上高分的学生。

这要是出他们学校,来年还愁找不好生源吗?

谢雁本来算领了毕业证就跑, 结果还是被早有准备的班主任抓住了,一定要她作为毕业生代表上台发言。

谢雁被迫营业,台上看着下乌泱泱的学生和家长, 讲了几句套路的话,最后祝福了一下各位同学。

“希望大家未来各有前程,各有精彩,谢谢。”

她极其简短的发言缩短了漫长的仪式时间,赢得了场很多人的好,热烈的掌声持续不断,谢雁下台的时候,注意有一个前排的女人起身准备离开。

刚才她鼓掌就拍的最厉害。

苏筝和郑晴都没家长来,他们早就溜礼堂外等着谢雁了,谢雁跟着女人走了一会,出了校门,郑晴和苏筝路边的树下等她。

女人走的慢,了门,谢雁和她分开朝着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走去,忽然,谢雁停了下来。

她转身看着女人的背影。

女人看起来很年轻,微卷的发,背影上看,看不出真实的年龄。

而虽然是背着谢雁的,女人却同时停了下来,不过她没有转身。

谢雁问她,“你好,请问你认识我吗?”

女人显然是听见了,但却依然没有转过身来。

半晌,她才用有些压抑的声音说,“不认识。”

随后,像是有什么急事一般,加快脚步离开,不远的拐角处消失了。

“桃儿!看谁呢!”

郑晴过来,一把拉过她的,靠谢雁肩膀上,“你偷溜出来,没被老师发现吧?”

“没。”

苏筝问,“晚上吃什么?”

谢雁笑着回答,“你们两最喜欢的那家!”

**

拐角处,女人上了车,坐后排。

副驾上坐着的男人说,“你今天不应该过来。”

女人的声音有些沙哑,眼眶还红着,“我知道。”

“医生说你要好好休息。”

“她需要医生。”

男人说,“我已经安排了,你完全可以放心,最好的医疗资源,最好的医生。”

“你没看她。”

女人说,“她可厉害了,全年级那么多人,就她一个人站台上作为毕业代表讲话。

“她有点瘦,脸『色』不是很好,不过长得很漂亮,穿着校服,可能是她最后一次穿校服了。”

“好了,”男人却断她,“把『药』吃了,回去好好睡一觉。”

看着后座的女人吃完『药』,他才说,“不要有记忆,这是你好。”

如果有了记忆,往后数年回忆起来,记忆就会像是一把刀,将人的心刺的鲜血直流。

车拐过街道,三个少年身边开过。

两个女生,一个说着什么,年轻的那个听着,而男生走他们身侧,伸把年轻的提了起来。

三个人闹一起。

车开过了,三个人的影子后视镜越来越远,最后再看不见。

**

三人的分都没有悬念,录取学校出来,成功被锦城交通大学录取,谢雁给周廊教授发了短信,很快收了方高兴的回复。

“那我就等着你们来了!”

谢雁选的专业是交通工程,苏筝是,郑晴气了好几天,为她抄志愿的时候点错了,提交的时候又没有检查,最后进了信息工程。

谢雁说她,“还好你学校没选错。”

郑晴无所谓了,如果没有谢雁,她不可能上大学,现或许南边某个大城市叱咤风云。

“醒醒,就你那点段位。”

苏筝说,“你只有被别人叱咤的份。”

“还行吧,”

郑晴算了一下,“目前为止,没什么坏事发生,唯独有一点。”

她看了眼正收拾行李的谢雁,“欠她的账越来越多了。”

学费路费生活费……

她和苏筝又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就算是现工赚不了那么多。

不过好考试成绩不错,摇直高中给了他们很多奖金,还有国家的助学贷款,以及谢雁这个无底洞提款机。

原来想上大学这么容易,只要努力学习,哪怕没有钱,总有人愿意向你伸出援。

无论是朋友,还是国家。

为什么以前,她一点都不喜欢这个社会,一点都不喜欢这的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就那样了呢?

一定是谢雁会使用魔法。

而且,虽然没有出去工,但她还是赚了一笔不小的钱——转入摇直高中后,郑晴学习之余,花了亿点时间,还负责给那些学生介绍国外的大学。

她收集的信息很全,而且各个中介那套路来了不少,等毕业了,她又负责给别的学生参考志愿,简直人形信息系统。

就是志愿填太多了,结果把自己的填错了专业!

谢雁给家发了个短信,说自己考上了锦城交通大学,很快收了回信:好。

第三天,那边发来一个地址和联系方式。

备注是——新家和家政阿姨。

三天速度就离谱。

开学前的暑假,郑晴问谢雁算做什么。

谢雁认真思考了三分钟,说,“学习。”

郑晴看向苏筝,“她是不是学疯了?”

苏筝说,“差不多。”

学习是不可能一直让她学习的,郑晴拉着她,和苏筝一起规划了出游计划,“毕业旅行是标配,他们都有,我们三个要去。”

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华国的几个城市游玩,每一个地方,就拍一次合影,最后做成一个旅游册。

旅游的最后一站,就是锦城。

他们本来没什么行李,谢雁的书和资料早就提前寄过来了。

郑晴问她,“桃儿,你我们这次的旅途有什么觉?”

谢雁说,“我觉得西部地区的火车线路还是太少了,而东部、东南部,还有沿海,这些地方,货运压力非常大,即便是有铁路线,无法应他们的货运需求,我们去的时候不是节假日,都挤成这样可想而知殊时间会是什么样。”

郑晴:“??”

苏筝说,“习惯就好。”

谢雁点,继续道,“而且,火车的速度太慢,我们花路上的时间太多,还有,为机和计算机的普及率问题,很多信息不及时,交通系统内部的协调速度都很慢。”

郑晴:“好了,我知道了,今后我投身此行,励志建设交通系统,可以了吗?桃儿,能去买冰饮了吗?”

谢雁,“没想晴姐有这觉悟,风筝呢?”

苏筝坐旁边,他笑一声,无语道,“……还有我事儿?”

郑晴替他保证,“他一样,好了,走了走了。”

拥挤的人群来来往往,售票厅更是永远排着长长的队伍。

庞大的锦城,有数个火车站,分布城市的各个方向,每个火车站都有多个出。

作为华国西部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它临的客运和货运压力都不小。

而锦城交通大学,有着谢雁最期待的一个实验室。

牵引力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年前建成,有着广泛的研究课题和很多专业的研究设备,可以说,这的很多实验条件,整个华国都是少见的。

虽然她保留了上个界的桥梁工程的专业技能,但轨道交通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整整一个大一的时间,她都学习交通工程的课程。

创新的技术和实验离不开最前沿的理论和思维,但同样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

郑晴和他们不一个班,千叮咛万嘱咐要苏筝看好谢雁,要她注意作息,身体本来就不好,还通宵看资料,万一又发病怎么办。

接任务之前。

苏筝:“放心,不会让她有通宵的机会。”

接任务之后。

谢雁,“嗯?来的正好,你看看这份资料。”

一起通宵。

郑晴:??

你们不劲。

她是个好胜心很强的女生,这两个人疯狂学习刷进度,大一就靠着借课本,旁听其他课程,把本科的课程都刷完了,她没落后。

此,大二无所事事的三个人,开启了新界的大门——

郑晴和三个同学组了个项目,研究信息系统,每天晚上,三个人都能深夜的食堂相遇,然后吃饱了又回去继续战斗。

而谢雁和苏擎,则是周廊的介绍下,提前进入实验室下。

负责带他们两个的学长叫陈运飞,研三,正准备毕业课题。

“别的不说,我们实验室绝是华国顶尖牵引力实验室,”

陈运飞说,“我这儿有一些资料,你们回去看完了,一个月后给我做汇报。”

厚厚的一叠专业资料,大部分都是全英的,一个月的时间不一定能啃完,陈运飞估计着,这两小孩要三个月,先让他们看看,本科的课程提前学完了并不能证明什么,他们要临的难题多着呢!

这些资料,就是他用了一个半月,还是组速度最快的,陈运飞能被周廊分给他们两个,说明了周廊陈运飞的重视。

“好的。”

两个人看着资料,既没有『露』出为难的表情,抱怨和讨价还价,这让陈运飞很满意,这两个年轻的师弟师妹有了些好。

“下学期我们实验室会有一次非常重要的公开课,时候会有学校领导和其他学校的老师来听课,的是大快毕业的学生,课题还没定。”

陈运飞说,“你们看完资料,可以各写一个主题。”

这是测试他们的选题能力。

做科研,首先就要抓住最适合自己,最有发展潜力,最有用的课题进行研究,找了正确的方向,随后要做的就是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地实验和测试。

结果半个月后,陈运飞正写资料的时候,谢雁就进来了。

陈运飞抬,“谢师妹?”

他想起前几日自己布下的任务,“是看资料遇难题了吧?”

部分全英的资料,专有词汇还有一些殊公式,可不是翻译过来就能看明白的。

马上就期末了,大一就要结束了,这两个刚进实验室的新生,可以回去有一个暑假的时间看剩下的资料,按照陈运飞的安排,他们下个学期就可以参与实验室的一些项目。

“啊,我的确有要问的事情,但不是和那些资料有关。”

谢雁把一份报告放他前,“师兄,你看看,这是我的阅读笔记,这些资料的内容的确很多,花了一个星期,剩下一个星期,我写了一份选题报告,关于之前说的公开课的事情。”

陈运飞:“……?”

一个星期?

他放下的笔,拿起谢雁的资料,翻了很久,为原本的资料就是英的,所以谢雁标注的时候,为了符合资料上的专有名词,很多内容直接就是用英标注,包括图纸和一些数据图,但通篇看下来,她并不是为不会翻译而使用了英专有名词,纯粹就是顺。

这份阅读笔记,总结和抓住了那一叠厚厚资料的核心。

陈运飞看完,整个人都惊了,“难怪周教授介绍你的时候,会这么说……”

他之前还以为谢雁是周廊教授的远方亲戚或者什么之类的关系户,才会被教授这么夸奖。

现看来,她的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非常可怕,思维清晰,逻辑有理。

“你刚才说有什么问题?”

陈运飞回过神来。

“,就是我想问一下,我能看一下实验室的一些项目资料吗?”

有些实验项目还研究中,资料是不外开放的,而陈运飞早就准备下学期带他们接触项目了,只是没想进度能这么快。

正好实验室缺人,谢雁这么聪明的师妹进了他的组,以后他的实验压力小了,别的组不知道多嫉妒他能抓住这个好苗子!

陈运飞高兴道,“那当然,本来是下学期让你们再来的,既然你提前看完了资料,我这儿有一些,你可以先了解一下。”

他自己的柜子拿出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只能实验室看。”

谢雁点,“我明白。”

她是早上来的,了晚上,门又被敲了。

陈运飞那个时候已经准备离开,他看向门,看见来的人是苏筝。

他有离谱的预,“你不会……”

“看完了,”

苏筝把资料拿过来,“这是我的选题,师兄,有空你可以看一下,如果有什么问题,我再回去补充。”

陈运飞经历过早上的冲击,此刻的心理素质好了很多,“你不会是一个星期看完的资料,一个星期做的专题选题吧?”

苏筝说,“你怎么知道?”

陈运飞:“……我人才一直很关注。”

他翻了几页,起初还担心这两人是不是互抄笔记,现看来,的确不一样,虽然大部分重点是重合的,但两个人有自己的侧重点。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选题报告不同。

虽然都是看了他给的资料,选的内容,但——

等苏筝走了,陈运飞看着桌上的两份报告。

《华国未来交通发展——高速车组》

而另一份,写着:

《真正的超高速——磁悬浮》

这两个新生,有点意思。

**

谢雁看了陈运飞给的资料,大部分内容和京沪高速铁路有关。

这是周廊教授构想了很多年的一条铁路。

他退休之前,大概五年前,就京沪线上修建高速铁路的可行『性』进行过研究。

首都沪城,连接两个最繁荣的城市,京沪线经过津城和金陵等大城市,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经济大脉。

而这条脉上,每天流通的血『液』量太大了,是整个华国铁路负荷最大的线路,而这些客运和货运压力,还逐年递增,比起十年前,增长了近一倍。

而沪城浦东区的开发,让沪城成为了一个更加重要的城市,整个沿海的经济还要往上发展一个台阶。

周廊的设想当中,京沪线的既有线路基础上,再建高速路线,能够满足中速和高速铁路的运行,而他推荐的列车,是由电力进行牵引。

为了缓解货运客运压力,他还提出,可以增加行车密度,只要京沪线的高速铁路能够成功通车,全线贯通,年客运能力双向可以超过一亿人,货运能力达一百mt,这样的运输能力,不仅是缓解近年来的客运货运压力,更能满足日后几年的需求。

而这条铁路要跨越的地方很多,除了列车的技术条件以外,还需要加强跨江跨河桥梁的技术研究等等。

后者是谢雁的强项,跨江跨河大桥她闭着眼睛能设计出一套来。

以她的目光来看,周廊的思维很适合目前沿海铁路的发展,京沪线作为最重要的一条铁路线,日益增长的货运压力已经让铁路提速刻不容缓。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方法是多样的,现实是复杂的。

为原,这个方案被搁置了下来,如今五年过去,京沪线高速铁路依然遥遥无期,但好去年开始,项目似乎又有了重新启的意思,周廊作为专家去参与了考察和论证。

技术论证持续了一年多。

而锦城交通大学,各交通技术的研发,测试,日夜不停地继续着。

六月,各个专业已经开始了期末安排,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迎来了他们第二个期末考试高峰期。

老生们,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忙碌。

华国的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大会上,一场更重要的论证开始了。

京沪线经过一年多的技术论证,终于被搬了无数专家前。

京沪线的高速铁路项目,究竟是采取高速轮轨技术,还是采取更先进更快速的磁悬浮——

电力牵引和磁悬浮是两项不同的技术,磁悬浮的时速更快,外国大多数高速列车以两百多公,三百多公的时速为主。

而磁悬浮,为其殊的技术条件,使得它的时速有着更快,更高的潜力。

磁悬浮作为一前沿的交通科技,收了科技部的支持,但铁道部,更加的谨慎,支持的是高速轮轨方案。

这一场讨论,被全国其他科学机构,包括锦城交通大学等实验室,紧密关注着。

华国的铁路界上来说,起步都算是晚的。

而它已经走哪一条路,将影响今后无数个工程。

普通的高速轮轨,是靠着电力或者其他力进行牵引,后串着一系列的车厢,铁轨上跑。

磁悬浮,则是利用磁力,使得车厢悬浮轨道上。磁力和电力之间的巧妙关系,能够让驱转子一直处于平衡状态,磁悬浮列车,需要殊的轨道上才能行使。

年前,日国的磁悬浮列车创造了时速百三十一千米的记录。

而锦城交通大学三年前建成了华国的第一条磁悬浮试验路线,这条路线,使得列车时速能够达三百千米每小时。

华国各个实验室,研究所的努力下,更多的实验成果出来了,华国建立磁悬浮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虽然还有更多的问题要去攻克。

毫无疑问,新的轨道,新的列车,超高速的背后需要付出的代价并不小。

每一个方案,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高速铁路的速度不及磁悬浮,磁悬浮的造价更加昂贵。

铁道部和科技部的专家们,以这两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而最被上看好的,是磁悬浮方案。

铁道部如果想要证明高速轮轨的方案更适合现的华国,只有用实践结果来说明。

陈运飞告诉谢雁,“没有谁能完全准确的预言未来,外的界不比实验室,实验室,我们只需要以技术,以速度为标准,但外,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

谢雁说,“看来,京沪线想要建高速铁路,只有等这一次的实践论证结束。”

华国还没有一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没有一条商用磁悬浮路线。

苏筝的专题报告就是磁悬浮,他说,“磁悬浮的确有着很前沿的优势,旧改新难,无有,反而更容易。”

这听上去有些奇怪,但实际上,基建就是的确是这样。

改建老城,和建立新城,前者要临更多的阻碍,为要先推翻,再重建,即便是不推翻,要新建的时候,考虑之前遗留内容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人和。

两项交通技术的争论,早就开始了十几年,而现,只不过又一次摆了台上。

苏筝说,“磁悬浮最好的选择,就是发达城市——华国的几大城市都有实力和需求去建立这样一条线,成功的把握很大。”

谢雁赞同他的看法。

沪城是沿海发达城市,浦东开发起来,为了发展,沪城能建立起一座座跨江大桥,越江隧道,磁悬浮它来说,并不是一个难题。

而首都更不用说,这是华国的中心,是华国的代表城市之一。

最后一个选择,是深城。

无论这三座城市,哪一个成为最后的磁悬浮实验城,前景都不会太差。

反而修建高速铁路,是困难重重。

磁悬浮的目光,几大城市之间转悠,而高速铁路,需要选择一条更长的,连接多个城市的路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