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 76 章

在部落教育事业有条不紊发展的时候, 其他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始着。

去年曾答应过岩石部落,今年种木薯他们的人要过来观摩学习。

于是在雪融化后的一个月, 岩石部落就派了十个人过来。

高代替桑榆接待了他们, 并让枝安排种植队开始春耕播种。

打铁场这边还没有来得及打制出农具,最重要一点,是桑榆暂时还不想自家的铁器暴露在其他部落的人面前。

她能信得过娅, 但她。

因此春耕的时候还是得靠石铲和野兽琵琶骨做的耒耜, 人工一点一点地翻地。

等岩石部落的人走后,才投入铁质农具。

岩石部落的这十个人,有几个在去年下雪之前跟娅一起护送伤员来过, 也一起埋过木薯杆,主动性很强, 一下地就知道拿农具学着干。

大家一起松完土后才开始播种。

枝作为种植队的队长,在耕种这一块已经有了整整两年的经验。

首领安排传授知识,她自然也是尽职尽责, 告诉他们怎么种, 如何施肥,木薯和豆子种植的区别是什么等, 细细交代。

这十人都是娅的心腹, 也是她特意选出来的勤劳能干的人。

他们学得格外认真, 好在这活儿也不难, 难的是如何组织生产劳动。

不过只要部落首领重视起来,组织劳作这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今年春天, 凤凰部落也只留够了自己要种的种子和木薯杆, 要等到夏收的时候才能在新的一轮收获中预留出种子来, 再分给岩石部落拿回去种。

以后他们再自行留种即可。

目前种植队在缺少镰刀锄头等铁质农具的情况下,还要兼顾着土地种植和收获等农事,一年能开荒的土地也只有一百来亩。

如今拥有的土地总计三百多亩,相当于人均能有一亩。

但这样对桑榆来说还远远不够,这些土地至少要达到人均五至十亩,凤凰部落的人民才能真正富足。

好在一旦农具打造出来,农事工作效率将会提升至三到五倍以上。

因此打铁队那边,她也持续在跟进,督促着其他几个高炉赶紧开工打铁。

打铁场十间打铁铺均已上线,岩也在不停测试着几个高炉的燃烧性能,保证在鼓风机的带动下,能够使整个炉子的燃烧情况达到最优。

他平日里带着建筑队的人建设新地的排水系统,但要是其他地方需要建造一些复杂的窑和炉的,他都要抽出时间去处理。

随着岩石部落种植人员回去之后,娅又带人背铁矿过来,不过他们倒也没有全体出动,凤凰部落不急,所以他们就分批少量地背。

桑榆自是好好招待了他们。

少不了要踢上一场足球友谊赛。

踢完了在球场边休息的时候,桑榆问道:“今年你们部落还去集市吗?”

娅直接摇头道:“我们以前去集市,就是为了交换盐和陶器,现在你这儿都有了,而且还比别人的要好还能换得更多,我为什么还要去那儿。”

说完又问道:“怎么,你想去?你们好像什么也不缺了吧。”

桑榆去集市其实就想交换种子和奴隶,但按照去年时候的状况,怕是也没什么好的种子了。

“我想要买奴隶,现在我们部落人太少了。”

娅点了点头,“确实少了些,以你们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撑起一个中型部落。”

按照规模,五百以下的人口部落算是小部落,五百到两千是个中型部落,两千以上就算是大部落了。

在娅意识里,凤凰部落这样的基础设施和配置完全能撑得起一个大型部落的人口。

“我们附近的这个集市,卖奴隶的也不多,最多就能有三四十人,你想要多就得去大一点的集市。”

桑榆顿时来了精神,问道:“在哪儿有更大的集市?”

“黑山部落继续往北,再走十天,就能到了,那里叫做巴河集市。”

“你去过了吗?”

“我小时候随阿父去过,后来觉得太远,就不怎么去了。”

“那个集市也是这个时候开的吗?”

“嗯,那里每年有两场大的集市,平时三天会有一个小集市,但第一场已经开始了,你现在赶过去可能也没什么好货了,要是想买很多奴隶,可以趁着树叶开始变黄的时候去。”

桑榆瞬间就明白了了,这个集市一年分春秋两个大节日。

“你去不去,今年我们一起去。”

娅现在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换的,故而兴趣不大,但看着桑榆一脸的期盼,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行吧,那就一起去。”

听到有人作伴,桑榆瞬间觉得安全感嗖嗖上来。

原始人交通闭塞,以前她刚来,眼界也一直困在这个小地方,还以为这个世界就只有岩石部落黑山部落和其他几个小部落,却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像巴河集市那样的大集市,怕是有不少大型的部落,如此一来,凤凰部落就有些不够看了。

桑榆顿时觉得危机感扑面而来。

而此时有个盟友的好处也体现出来了。

不过秋季的交易会还有小半年的时间,她暂时把这个计划搁浅,等到了七月份的时候再做准备。

于是又把精力放回了打铁事业上。

一开始的时候,打铁场的人听到桑榆说要先打制农具,都颇有些不理解。

“首领,不应该先制作武器,确保部落的武装力量吗?”

桑榆笑道:“我们部落连挫两次鹰部落,又去了一趟岩石部落,如今名声在外,我们又不主动招惹人家,你们觉得现在谁会敢上门来惹我们,就算不服也是有些口角,可想要大规模带兵杀上来,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凤凰部落目前还是适合苟着,只有内部发展起来,才能带动外部力量。

几人细想也是,但桑榆还是吩咐角安排一个炉子打造一把大刀。

“上次去岩石部落把壮留在部落殿后,当时是说部落打造的第一把武器就是先给他,可后来,打了砍柴刀,打了锥子,又打了屠刀,一直到现在都还没给他兑现,要是还不打,下次我说话就不好使了。”

她这话一说完其他人都给逗笑了,壮那憨憨,可认着理呢,要是知道先打农具而不是打他的大刀,怕是会找首领理论,说她不讲信用。

角大手一挥道:“行,壮的大刀我亲自打。”

桑榆点了点头,“我另外画了几张图纸,都是接下来要锻造的农具模型,包括铁犁、锄头和镰刀,锄头和镰刀种植队必须要人手一把,养殖队平日要割草,镰刀也要给配备上,还有砍柴刀也要多打造几把出来,平日聋和你们手工队都要用上。”

另外还有锯子、铲子、剪刀。

这些图纸加起来也有十几张,如果还要做到人手一把的话,这一年内,打铁场这边的十个炉子任务都安排得满满的了。

原先说的下半年要打造武器,看样子也得到年底或者明年才能开始打造,就连部落的大铁锅也得往后排。

在打铁匠人们的忙碌之下,紧赶慢赶,到了六月份,第一把铁犁终于被才打造出来了。

但在这之前,最先拿到的是壮的大刀。

这把武器让他等得实在太久太久,得知打铁场正在打他的武器后,每天狩猎回来,都要到打铁场附近溜达。

打铁场对其他小队队员有保密规定,他也只能在外头徘徊,听着里头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心里是又急又开心。

逢人就说自己的武器马上就打好了。

旁的人见了也不敢指望自己什么时候能拿到武器,毕竟壮的武器都没有能拿到,就更不用说他们了。

但不羡慕是不可能的。

壮的那把大刀打出来后,装上一米多的把手,看起来威风凛凛,亮瞎了所有人的眼。

岩更是直接在操练的时候将武器拿给他。

壮心情是那个激动,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己的武器好看,随即就是舞了一番。

雪亮的刀锋直晃人眼。

只听他大喝一声,刀尖划过一旁的小树,直接将其齐腰斩断,惹得众人惊呼不已。

人的身体是骨肉做的,骨头再硬也和这颗小树差不多,更不用说其他部分都是肉做的。

这一刀下来能把人砍成两半,简直太可怕了。

岩随即让人牵来马,让他上马,配合着大刀朝准备收割的木薯地冲去。

随着一阵风经过,壮振臂一挥,两排木薯齐刷刷被削断,一直到另外一块地头,势不可挡。

可以预见手持这样的大刀骑在战马上冲入人群中,那得造成多大的破坏力啊。

岩脸上喜色难以掩盖,壮兴奋不已,又斩了两排木薯杆。

被正在地里劳作的枝看到,气得火冒三丈,手持锄头追了上来,看着这一地的木薯杆全被糟蹋,逮住他就是一阵劈头盖脸地打。

壮哪里敢还手,被他阿母打得抱头鼠窜,幸好岩赶紧上来解围。

枝见他更生气:“山上那么多树,你不叫他上山去砍,来糟蹋我的木薯地干什么。”

岩忙争辩:“木薯也快熟了,就练练手,不影响不影响。”

“怎么不影响,今年岩石部落要来拿种子木薯杆,断一根都不行。”

壮忙丢下自己的大刀去抱枝的腿,让她不要骂人,枝锤了他一锤子这才骂骂咧咧地走了。

桑榆见到这一幕忍俊不禁。

其他人看到一向威风凛凛的教官和武力值爆表的壮如今被一个小妇人给收拾得服服帖帖,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而其他几样农具的制成,刚好赶上了第二季作物的播种时节。

至于这几把铁犁,都是根据晚唐时候的曲辕犁来制作的,这种犁不仅能碎土,还可以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

铁犁被送到种植队那里。

先前三百亩土地全靠人力来翻土耕种,在桑榆看来就是浪费很大的人力资源。

生产力不断提高,带动工作效率,才能提高亩产,把人们从这种繁重又重复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

如今铁犁生产出来了,圈养了两年多的几头牛也是时候干活了。

试耕地的那天,地头围满了部落的人,亲眼见证铁犁第一次下地耕地的过程。

赶牛把犁的人,除了种植队的人,手工队的人也要轮流上阵。

手工队要跟着耕种,是为了亲自体验这把犁的工作方式,吃土深不深,哪个地方用得不好,回去后总结经验记下来,在现有的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提升,生产出更适合人们使用的犁。

以前翻地,都是用骨铲子一点一点地蹬翻,二三十人一起翻几亩地,几天都完不成,而且工具还容易断裂,人也容易累。

如今这铁犁套在牛的身上,把犁的人一吆喝,大黑牛就吭哧吭哧地往前跑,一路过去泥土被铁犁犁开变得松软,这速度着实惊呆了田边上的所有人。

而且铁犁质地坚硬,吃土很深,只要没有杂乱的石头拦路,基本上都不会停下来。

如此一来,一人一牛一犁能耕三亩地,五把犁五头牛一天十五亩,一百亩地犁地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这可比之前五六个人一天搞一亩要快多了。

其实种植队一开始的时候也不过二十五人,后来随着土地越来越多,每次秋收都需要整个部落放下手中的活一起收。

桑榆后来不得不多拨人手过去,如今种植队已经有五十人了。

不过现在有了铁犁,加上畜力投入,这让种植队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工作难度也下降很多,大伙儿终于也没有以前那么累了。

新地平原土地肥沃,加上种植队的人也十分勤快,勤锄草勤翻地,今年的夏季粮食依然是大丰收。

豆子和黍米晒干了,再存到仓库里。

在桑榆指导下,圆把豆子发成了豆芽,小铁锅里煎了动物的脂油倒进去一炒别提有多美味了。

这都是铁器带来的惠及民生的便利,虽然打铁进度慢了些,但至少每件事都跟着桑榆的计划走。

而她接下来要准备的,是要去参加秋季的交易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