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儒途,解佛

在离大觉古庙直线距离大概四十多公里以外一处名叫‘安生沟’的河谷外。

隐身状态的日出号缓缓降落。

乌力山拿着望远镜,观察安生沟里的动静。

这里确系就是十六年前被道曾救下、搬迁于此的西域难民聚集地了。

“这帮家伙,竟然在修筑工事?”

他清楚看见不少年富力强的西域难民正在挖壕沟、筑砂石壁。

看来是已经知道有人要抓他们下山,铁了心对抗龙夏国的军队。

“不知死活。”

乌力山恼怒非常,通过电报将坐标发给后方督领大军的卓云航,让他们连夜火速赶来

其实乌力山所在的苗疆部族也位于十万大山中,所以他对这些个难民还是有些同理心的。

没想到他们如此冥顽不化,居然还准备决一死战?

找死!

等到后方大军一到,重火力压阵,在此处河谷中繁衍生息十余年的西域难民们便是瓮中之鳖,随意拿捏。

换句话讲,只要乌力山一声令下,张宛瑜的火力团就能将位于河谷的他们轰杀成渣。

但不到万不得已,他并不愿意动粗。

谁都不想自己以后在史书上得个‘残暴好杀’的评价。

当然了,若真杀的血流成河,背大锅的肯定是蓝森和白黎。

只是乌力山作为下属,不希望白黎遭受非议。

后方。

卓云航收到乌力山的消息后,立即加快行军速度。

最多一天后便能和乌力山汇合。

大军之中,体型消瘦、身无片甲、手无寸铁的靳书流和四周杀气腾腾的士兵们显得格格不入。

幸好白黎特意打了招呼,所以卓云航很关照他,让关系最好的大冢智也随行照看。

“大冢将军...呼呼...我有点事...呼...可能要离开军阵一会儿。”

靳书流气喘吁吁的来到大冢智也身旁。

穷山恶水急行军的强度那是他一个普通人受得了的?

这还没几天,就累的快要虚脱了。

“靳先生,你要去哪?”

大冢智也对靳书流格外尊重,毕竟是白黎亲自带到军中的人嘛。

可惜看他这样子,是受不了行军之苦了?

“我...我要去拿样东西。”

靳书流含含糊糊的回道。

他得去小坟包那儿把‘无字书’给挖出来。

虽然不知道那玩意儿到底有没有用,但却是他唯一的希望。

从军这几日,他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龙夏国的决心。

那真不是开玩笑的。

如果西域难民执意不下山、双方爆发冲突,等待他们的下场恐怕只有被白黎麾下的虎狼之士们清洗,随后强行裹挟下山。

白黎麾下这支军队,真的很恐怖。

靳书流从来没见任何一个士兵们在行军途中说过哪怕一句话、喊过一声累。

一个个像是铁打的一样,永远保持着高昂的精气神!

靳书流相信,只要开战,这些士兵会爆发出更恐怖的气势,将挡在他们面前的敌人撕成碎片!

“好吧。”

虽然不知道靳书流要去干嘛,但大冢智也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

并且特意安排了两个瀛洲武士、一个俍兵和两个强攻猛卒随行保护他。

同时也是监视,防止这家伙跑路。

在五位精锐的护送下,靳书流很快就来到了自己小时候埋书的地方。

他每年都会抽空上山祭拜那位只有一面之缘的前辈,所以不愁找不到。

孤零零的乱石小坟包旁,遍地盛放着野菊和兰花盛放,沁人心脾,让人如沐春风。

不得不说,此地是个很好的葬身之所。

特别是对读书人而言。

“荀前辈,对不住了...”

“若真如您所说,我是您的传人和机缘的话,就请您帮帮我吧!”

靳书流诚恳的跪在坟包前默默祈祷、认真道歉。

他还记得那一年自己才八岁。

自称荀师的前辈在死前和自己说了一堆很‘莫名其妙’的话。

他记得不多,只记得什么大齐、稷下学宫、牧狩要术、千朝万宗等名词。

荀前辈还说了收他为关门弟子,让他带着荀家的学识,冲破界限、展望天下、重返‘大齐朝稷下学宫’匡扶社稷。

言罢,靳书流开始准备挖坟。

坟里便是那本荀前辈坐化自解后形成的‘无字书’。

负责护送靳书流的瀛洲武士见状,目瞪口呆。

这靳书流看着老老实实,没想到却是个盗墓的?

没过多久,小小的坟包便被靳书流带着诚心亲手挖开。

那本纸质青封古书没有一丝腐烂的痕迹,只是看上去和普通的书别无二致。

“有字了...”

靳书流一眼便看到封面上的‘牧狩要术’四个大字。

他记得当初荀前辈刚坐化时,书上是没有字的。

靳书流跪在地上,小心翼翼的翻开了第一页。

他还不知道,天下只有他能翻开此书,更不知道他翻开这一页意味着什么。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估木受绳则直...’

开篇‘劝学’篇。

后续还有‘牧域’、‘狩己’、‘王佐’、‘谋断’和终篇‘求知’合计五篇。

内容不多,全文不过百页,核心内容或者说此书的神通就在于中间四篇。

‘劝学’、‘求知’两篇,仅是荀师自己对靳书流的要求以及警示。

靳书流认认真真的默读,没有发现自己身上渐渐发生的改变。

随行的几个瀛洲武士、俍兵、强攻猛卒则目瞪口呆。

他们看见书里的文字化作青芒,像是小溪一般逆流注入到靳书流的眉心处,让他整个人的气质都随之改变。

“这...”

瀛洲武士们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该不该去帮一下靳书流。

“不用管,保护好靳先生。”

相比之下,两个强攻猛卒更有见识些。

据传元宙初年、灵气复苏,许多佛门高僧、道教老祖、儒家贤者纷纷坐地闻道,甚至当场消失不见。

后来有学者就此提出‘传承感知’学说。

这个学说的大概意思就是指某些研学先圣大道的和尚、道士、学者等,能窥探元宙后的世界秩序,因此被秩序给‘引渡’。

这种学说得到了卢徽颜的认可。

并且和卢徽颜的‘世外有世’学说契合。

什么又叫‘世外有世’呢?

就是说,在设定三‘新大陆’中,还有其他的世界或者文明!

有传承感知的那些人之所以消失,就是去了新大陆的其他世界中!

<ins ss="adsbygoogle" style="disy:block" data-ad-cl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lot="1016693305" data-ad-format="auto"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ins>

(adsbygoogle =|| ).push({});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