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宋言希帮陆砚挖掘人才

90年代中期,内地一些国营企业已经陷入低收入阶段。

如何去这样的单位挖掘合适的人才,是陆砚要考虑的。

他没有找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是因为现在铁饭碗仍是至上,陆砚知道,有些地方的大学生,分配到那种小型国有工厂,即使是很低的工资,他们也受着,绝不离开。他们认为,有个铁饭碗是一种荣耀。

但在这种工厂待了很久的,那些开始拖家带口的大中专毕业生,才知道长期的低收入有多么难熬,这批人改变的欲望最强烈。

这时候,他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宋言希。

宋言希虽然是数学专业毕业的,但仍具有武水大学的人脉。

他在武水事业单位的时候,就是一个典型的,混的并不那么出色的大学毕业生,但已经比目前不少在工厂的大学生混的要好了。

所以,如果宋言希能推荐几个仍在工厂上班的同学的话,陆砚就能找到最合适的人才了。

陆砚去找了宋言希。

此时,辉清公司已经在破产的边缘。

宋言希也面临着再次找工作的困境。

“陆总,找我有什么事?”宋言希问到。

“辉清不行了。”陆砚问到。

“已经是个空壳子了。辉清的价格虽然比发达国家有优势,但架不住有更低价格的,人家不必交专利使用费,能给更低的价格。”宋言希说。

“我既然说了,要你来粤州,会让你做副总,而且还会给你股份,我说话算话,你就来我们公司吧,虽然目前工资只能开2000块左右,但给你5个点的股份,能保证以后每年的分红,你看怎么样?”陆砚说到。

“我考虑一下吧。”宋言希说。

陆砚很惊讶,这么好的机会,宋言希为什么不抓住?

他知道,这个人一向有自己的想法,只好说:“好的。不过即使你不来,我还需要人才,你能推荐点?就是你以前的大学或高中同学,现在混的不好的,可以接受到外面工作的,能给我介绍下吗?”

宋言希说:“你要哪方面的人才?”

“我最需要的是外贸人才。条件就是要懂外语,贸易方面可以慢慢学。不过,工厂管理人才,人力资源人才,也是需要的。”陆砚说。

“好,我尽快给你答复。”宋言希说。

陆砚本来也没抱希望,因为宋言希一向不跟人交往,那些同学能否还记得他都是个问题,没想到对方却一口答应帮他找人。

陆砚心里放心了下来。

不管怎么说,宋言希这样的人,能给他解决很多问题。

其实,清溪就有同学,也可以让他们来工作。但陆砚不想,因为太熟了,反而不好操作。同学如果知道清溪现在已经是老板娘了,心理会不会不舒服?还是做同学比较好。

不到半个月,宋言希就给陆砚推荐了三个人,两个是做外贸的,一个是做工厂管理的。这两个做外贸的,其中一个是宋言希的高中同学,后来去了外国语大学,另外一个是这个高中同学的同学。而这个做工厂管理的,则是他自己的大学同学。

陆砚惊讶于宋言希的高效率,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宋言希说:“无非就是机缘巧合,正好我以前有俩同学说要做外贸,跟我联系了。后来又没做好,我打了个电话问他们的情况,他们说做的外贸公司倒闭了,现在在一家小工厂暂时做着。这个管工厂的,是我以前寝室同学,上次同学聚会我也没去,他在班上问我,班长就给了我联系方式,他跟我联系上了,问我能否帮他找个工作,我就推荐到你这里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