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炸水牛刨芋头

天快亮时,雨停了。

路亦已经没有睡意,就穿上衣服起床,等洗漱完,天已经亮了。

路亦走出房门,深深地吸了口气,雨后的农场,空气特别清新。

刚下过雨,雨水还没干,不适合放羊,路亦看见李燕山拎着一个竹篓出门,应该是想上山采蘑菇。

路亦喊住李燕山,回屋拿出一个竹篓,和他一起上山。

雨后的山路不太好走,有些滑,路亦穿的是水鞋,鞋底粘上泥土有些沉,路亦只好不断在路边的野草和树上蹭鞋底。

雨后的蘑菇确实多,李燕山教路亦认识山上的蘑菇,哪些能吃,哪些是有毒的,哪些比较好吃,哪些生在草丛里,哪些爱生在树根上……。

山上有些泥泞,路亦没有带有福和发财上山,只带了大黑三胖和吉祥,到了山上,吉祥自己飞走了,只剩下大黑和三胖,在路亦身边跑来跑去,在雨后的草地上打滚。

看见路亦捡蘑菇,它们两个也来帮忙,叼着两只蘑菇送给路亦,路亦伸手接过大黑口中的蘑菇,鲜艳的黄色菌盖把路亦吓了一跳,扔掉手里的蘑菇,一把抓过三胖,把它嘴里的蘑菇掏出来,果然也是黄色的。

路亦惊魂未定,将它们两个教训一顿,然后告诫它们,不许再用嘴咬蘑菇。

大黑和三胖听了路亦的话,不敢再咬蘑菇,看到蘑菇就发出叫声通知路亦,路亦发现,它们两个找到的大半都是颜色鲜艳的蘑菇,不是红色就是黄色。

找蘑菇这种事吉祥应该比较擅长,可惜这个家伙上山以后就自己飞走了,不知道到哪里玩去了。

李燕山今天上山不光是为了采蘑菇,路亦看见他不时从草丛里捡起一只虫子,放进腰上挂着的塑料瓶里。

李燕山捉的虫子不到一指长,通体黑色,背上有一对黑色的鞘翅,头上长着两条长长的触须,有点像是天牛。

“这是什么虫子?”路亦不认识这种虫子。

“水牛,下完雨就从土里出来了。”李燕山又捡起一只水牛。

“有什么用?好吃吗?”路亦问道。

“好吃!用油炸过可香了!”李燕山晃晃腰上的塑料瓶,里面的水牛已经不少了。

路亦有些好奇,也学着他一起捉,这种水牛捉起来比较简单,虽然有一对鞘翅,但它们很少飞行,绝大部分都是在地上爬动,捏着背部一下就抓到了。

只是要小心它们嘴上的两枚大牙,路亦开始就没有注意,被咬了一口,疼得很!

水牛有公有母,李燕山抓着两只水牛给路亦看,母的肚子比公的大,肚子高高鼓起,比较饱满,李燕山告诉路亦,母的肚子里有籽,炸出来特别好吃。

“这个不太好吧?有点残忍啊!”路亦有些不忍。

“想什么呢!水牛是害虫,专吃草根,把它们吃绝了才好呢!”李燕山没好气地告诉路亦。

“那就没问题了!这有只母的,肚子真大!”路亦从地上捡起一只母水牛。

捉了几只,路亦被不远处草丛里的两只水牛吸引了注意力,走近一看,两只水牛正叠在一起,一只公水牛趴在一只母水牛背上,看到这一幕,路亦马上认出两只水牛在干嘛,脸色一变,狠狠地捏住两只水牛,“老子让你们知道什么叫秀恩爱,死得快!”啐了一口,将两只水牛扔进塑料瓶里。

路亦很快发现,叠在一起的水牛最好捉,这时候的两只水牛很难分开,既不会飞,也不会跑,一抓一个准。

路亦最喜欢做这等“棒打鸳鸯”的事,捉住以后就送它们做一对“同命鸳鸯”。

路亦喊来大黑和三胖,嘱咐它们两个,专找这种叠在一起的“恩爱”水牛。

太阳慢慢升起,李燕山拎起塑料瓶看了看,喊路亦一起下山。

“下山?怎么不抓了?”路亦兴致正浓。

李燕山告诉路亦,水牛的生命极短,太阳出来后没多久它们就死了,死了的水牛就不能吃了。

“你先回去吧,我再采点蘑菇。”路亦不想下山,让李燕山自己回去。

李燕山和路亦告别,嘱咐路亦中午的时候到他们家吃油炸水牛,山上的水牛极多,5L的大矿泉水瓶子,两人抓了大半瓶子,足够他们吃了。

李燕山下山了,路亦有一搭没一搭地在山上转悠起来,采了不少蘑菇,其中有几只挺大的牛肝菌,是路亦从一小片林地里采来的。

太阳越升越高,天气开始热起来。

路亦捡起一只牛肝菌,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又看了看竹篓里的蘑菇,喊着大黑和三胖下山去了。

刚走到山脚,吉祥从山上飞了下来,落在路亦的肩上。

“你上哪浪去了?每次干活的时候就找不到你!”路亦批评吉祥。

吉祥一昂脑袋,飞到了三胖的脑袋上,不理路亦。

三胖不乐意了,使劲扭着脑袋,想咬吉祥,就像一个人在咬自己的鼻子。

回到家,路亦拿出几个牛肝菌,清洗干净之后切成3、4毫米厚的薄片,今天路亦要试一种新吃法——烤牛肝菌。

路亦找出烧烤炉,点上火,将牛肝菌铺在上面烤,一定要烤熟,但不能烤焦,烤得过程中,路亦没有涂抹油脂。

路亦往碗里倒了一点椒盐,夹起一片烤好的牛肝菌,蘸上一点点椒盐,吃到嘴里,滚热的牛肝菌咬下去,牛肝菌的鲜味涌出来,没有调料的味道干扰,是牛肝菌原汁原味的鲜香。

见路亦吃得如此陶醉,大黑和三胖还有发财跑过来,坐在地上,眼巴巴地看着烤架上的牛肝菌,张嘴想分一杯羹。

“这个可不敢给你们吃!”路亦在每个小家伙的脑袋上拍了一下,找了几块牛肉干给它们,把它们赶了出去。

炭烤牛肝菌虽然好吃,但路亦没敢多吃,吃了两个就停了下来,剩下的牛肝菌路亦打算试试生煎的吃法。

吃完牛肝菌,路亦溜达着去了李燕山家,李燕山正在家里收拾水牛,路亦拖了个凳子坐在厨房门口,一边聊天一边看李燕山清洗水牛。

炸好的水牛确实味道不错,很香,另外,李燕山说得一点没错,母水牛确实比公的好吃多了,路亦夹起一只大肚子的母水牛,一口咬下去,满肚子都是饱满的籽,过瘾得很。

盘子里的母水牛很快就被挑出来吃光了,路亦夹起一只水牛,突然想起有些日子没去浅水湖下地笼了,随口问周姨:“周姨,你喜不喜欢吃鲶鱼,我下午去下地笼,拿几条给你?”

“鲶鱼?做出来挺好吃的!”周姨一听挺高兴,说道:“行啊,你抓回鲶鱼来,周姨给你做个砂锅鲶鱼,可香了,下饭!”

时间进入九月,路亦菜地里种的芋头和花生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

路亦种的花生和芋头不多,没必要用机器采收,路亦打算自己动手。

路亦提前买好了收芋头的工具镢头,吃完早饭,路亦就扛着镢头来了菜地。

周姨听说路亦今天收芋头,也来帮忙,路亦不能让她干重活,就让她把刨出来的芋头上粘的土拍打下来,然后把芋头摘下来。

路亦站在地头,双手握住镢头把,将镢头高高举起,朝地上的芋头根部刨了下去。

“啪!”镢头把没握住,镢头转了个方向,横着砸到了地上,砸起一蓬尘土。

“嘿嘿!”路亦脸上有些挂不住,讪笑一声,转头跟周姨说了一句:“这活还挺有技术含量!”。

“嗯,挺难的!”周姨努力憋住笑,把头扭向一旁,接了一句。

路亦松开镢头,往手心里吐口唾沫,搓搓手,紧紧握住镢把,用力刨了下去。

这次镢头刨进了土里,只是位置没有找准,镢头落地的位置离芋头有点远,没有刨到芋头。

现在还是清晨,路亦脸上已经隐隐有汗滴渗了出来,路亦头都不抬,又是一镢头刨了下去。

这次终于刨到了芋头,虽然有几个芋头被镢头刨成了两半,总算将第一棵芋头刨了起来。

路亦抓住芋头梗,抖抖土,将芋头扔到周姨跟前,周姨接过芋头,将粘着的土拍下来,将芋头摘下来放进篮子里。

有了第一棵,后面的就熟练多了,路亦刨芋头的速度快了起来。

这是个辛苦活,路亦没刨多久就双臂酸软,有些使不上劲,只好停下来休息一下,周姨也不催促,一边摘芋头一边和他聊天。

路亦体质很好,觉得累是因为以前没干过,有点不习惯,稍微休息一下就缓过劲来了。

后面的速度越来越快。

芋头刨了一天,后面的花生也刨了一天。

刨花生的活和芋头差不多,就连周姨的活也差不多,抖土、摘花生。

花生和芋头收完,路亦很高兴,招呼农场的人一起吃晚饭。

晚饭的主力是刚收获的花生和芋头。

用花生做菜,路亦只会做一个炒花生米,但刚收获的花生水分太大,不能炒花生米,路亦只好做了水煮花生。

芋头就简单多了,路亦去鸡场捉了一只公鸡,做了一个芋头烧鸡,路亦原本想做芋头烧鸭,可惜农场没有养鸭,只好改做芋头烧鸡,等哪天在农场养上一群鸭,就有鸭肉和鸭蛋吃了。

路亦现在到鸡场捉鸡的频率越来越高,看来鸡群的繁殖要抓紧。

做了一个炒芋头之后,路亦又做了一个芋头炖排骨,将排骨氽水煮熟之后加入切好的芋头,炖至排骨芋头熟烂,加入调料调味就好了。

然后路亦到菜地里摘菜,做了几个炒青菜还有一个西红柿鸡蛋汤。

周姨用路亦网来的鲶鱼做了一个砂锅鲶鱼,一桌菜就做好了。

可能是因为材料都是农场自产的,路亦觉得晚上的菜特别好吃。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