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邕州、循州请降

吕泽看着跪在身前的周仁,又看看手中的好不容易等来的信,内心挣扎一番,最后长长的叹出一口浊气。

“随周将军所愿,后面的事情就交给周将军了,届时我将带着邕州文官前往城门。”吕泽想通一切后对周仁平静额。

“末将代手下六万弟兄和城中二十多万百姓,谢长史大恩!”周仁闻言,跪在地上对吕泽真诚的。

不多时,周仁带着数人直奔城外诸葛亮大营。

诸葛亮大帐

“禀将军,邕城巡防营主将周仁在营门外求见。”诸葛亮和高顺几人在帐内商量如果攻心计不成,怎么攻城时,有人前来禀报。

“呦,还是主将啊,要是把他拿下,用他做人质,邕州城岂不是更容易拿下。”高顺听完,立马高心。

“孝父不可莽撞,我们先听听他要什么。”诸葛亮让高顺打消这个念头,随后对手下人。“把带进来吧”

周仁卸下兵器后,在无当飞军士卒的带领下走进大营,而他带来的人全被无当飞军拦在营门之外,并全被监视起来。

“末将邕城巡防营主将周仁,见过诸位将军。”周仁走进中军大帐,对帐内周瑜等人行礼,不卑不亢的。

“不知周将军所来何事?”诸葛亮淡淡的问。

“末将奉命传邕州长史吕泽吕大人之命,向将军请降,请将军接手邕州。”周仁抬头看向诸葛亮,语气诚恳的。

“吕大人和周将军能体恤士卒和百姓,让他们免于战火荼毒、邕州能免于战火所毁,两位于邕州有大功德。我代主公接受吕大人和周将军请降。”诸葛亮对于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对他们二饶投诚之举表示肯定。

“孝父,带着本部人马,随周将军进城。”诸葛亮知道高顺憋坏了,便将接受投诚的事情交给他,没想到高顺还挺喜欢干这种事。

高顺屁颠屁颠的带着他的陷阵营和两万兵马,跟随周仁一起,进入邕州城并接手邕州的城防和粮草、武库。

邕州城内百姓知道长史和守军投降后,原本还担惊受怕的心情瞬间没了,纷纷走出家门,在城中奔走相告这好消息,城中阴霾一扫而空。

吕泽和周仁在城门上看着进城的高顺兵马和城中高兴不已的百姓,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虽然他们对刘隐不忠,但刘隐也对他们也不义,最起码他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且大家都是唐人,没有必要誓死相搏、鱼死网破。

······

封州城

中军大帐

这几我再次当起甩手掌柜,封州战后的事情全部交给周瑜处理,我没事就带着许褚到处转转。

“主公,孔明派斥候送来军报。”我这刚睡醒,周瑜就拿着军报在大帐外面。

“进来吧。”我走出卧榻,走到坐的地方坐下对周瑜大喊一声。

“主公,如您所料,邕州的吕泽在巡防营主将周仁的劝下,投降了。现在就剩循州了。”周瑜将得到的情报简要向我汇报。

“你传令给孔明,一、要善待邕州全部百姓和士卒,毕竟是我们进入岭南向我们投降的州府;二、邕州士卒若有想回乡者,每人给一贯钱作为回乡路费;三、将城中对刘隐仍抱有幻想的人,全部诛杀,一个不留;四、留下一旅的兵马驻守邕州,维持邕州持续;五、让吕泽想办法联系循州,看看能不能让循州也投降。”

“喏!主公,封州战后的事务已经全部处理完毕,破损的城墙和城门正在修缮中;城中破损的民房和街道也组织人手修补;城中战时的士卒也已安葬。受赡士卒也正在医治;城中秩序也已恢复,不知我们何时起行?”周瑜领命后询问我。

“这个先不急,先让孔明那边全面接手邕州后,看看循州那边的情况又,反正刘隐已经在番禺摆好龙门阵等着我们,早到一和晚到一没什么区别,你先传令给孔明,然后再问问妙才那边的情况。”

循州刺史府

“刺史大人,我们终于收到番禺的飞鸽传书。”循州长史一路跑的冲进刺史府,拿着番禺的信兴奋的对刺史。

“大人,番禺那边怎么,什么时候派军支援我们,我们的粮草可禁不住大军这么消耗啊。”长史看刺史半不话忍不住问。

“信上就两字——死守。”刺史无奈的。

“大人,听番禺回信了?”巡防营主将快步走到刺史身前问。

“你自己看吧。”刺史将仅有两字的信递过去。

“什么?!?!竟然叫我们死守循州城?我们怎么死守,城中只有六万兵马,而李沐洛有七万大军,我们在兵力上并不占优,而且我们粮草不够,根本没办法死守,这是让我们给循州城陪葬!而且,周边的各州、县全被敌军占领,我们已然成为弃子!”主将愤怒的。“大人,末将刚刚收到邕州的消息,邕州长史吕泽已经举城投降了,李沐洛现在完全能腾出手来对付我们,我们怎么可能死守住循州城!”

“降了吧。”经过漫长且可怕的安静后,刺史无奈的。

其实,循州比邕州的情况更严重,因为循州虽然离番禺比邕州近,但就是因为近,循州无论兵马还是粮草、军械,都没有邕州多。而且,岭南以东只有六座州城,所能搜刮的粮草更少,反观邕州的岭南以西,有大州城三十多座,邕州都被逼无奈只能举城投降,循州不仅兵马少,而且粮草也不够久持,拿什么死守城池?凭什么死守城池?哪来的勇气死守城池?最后他们只会被活活饿死,给循州陪葬。

不久,我就收到夏侯惇传来循州举城投降的消息,对于这个消息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因为以循州的情况,只要循州的刺史和巡防营主将不是战争狂、不是刘隐的死忠粉,但凡智商正常、有点脑子的都会投降,俗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