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宴请少监上

半个月后,在大批右龙武军士卒的护卫下,在李林甫等诸多重臣的陪同下,唐玄宗兴师动众地前往大理寺狱,进行录囚活动。三日前是朔日,早朝刚一开始,曾和培就看见姜登儒走出班列,情真意切地劝谏唐玄宗进行录囚,以使众多被无辜关押之人能尽早和家人团聚。唐玄宗正犹豫不决时,李林甫也走出班列,全力阻拦,并对姜登儒冷嘲热讽,语气中夹杂着一丝威胁。姜登儒毫无畏惧,据理力争。二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文武百官议论纷纷,再无一人上前。此时,玉真公主来到殿上,向唐玄宗陈述了录囚的种种益处,强调多年没有录囚,百姓早已怨声四起,此时趁着天宝元年进行录囚,既顺从民意,又增添喜气,可谓一举两得。唐玄宗大喜,立即下令,三日后,将亲往两大中央牢狱进行录囚。鉴于无法阻拦录囚之事,李林甫对姜登儒恨得咬牙切齿,暂且隐忍下来,等待时机,予以报复。

第二日,曾和培前往大理寺狱,将认为是冤狱和滞狱的资料全部整理出来,包括犯人的姓名、性别、数量、控诉罪名及关押日期等,分门别类,编造成册,一目了然,然后叮嘱那些狱吏:这段时日,定要善待囚犯,合理使用刑具,提供充足衣食医药,方便家人入监照顾;那些狱吏遵命照做。

等唐玄宗即将前来录囚的消息传开后,那些狱吏才明白过来,不得不佩服曾和培的先见之明。唐玄宗率一行人来到大理寺狱的大门外,大理寺卿、少卿及刑部都官司郎中、员外郎等出来恭迎。听完大理寺卿汪代涛对刑部都官司员外郎曾和培的介绍,唐玄宗眼睛一亮,打量一遍曾和培,颔首赞许,又侧过身,轻声地对李林甫说:“此人就是曾和培,神采英拔,儒雅俊秀,李爱卿今后一定不能忽略啊!”李林甫看着曾和培,点头会意。众人甚觉奇怪,也看着曾和培,不知何故。目睹此景,曾和培反而略显紧张。进入狱中,唐玄宗开始询问狱囚情况,早有准备的曾和培从容应答,滴水不漏。唐玄宗满意地说:“曾爱卿的办事能力确实远超常人。”

接着,大理寺卿汪代涛将所有囚犯的记录资料,曾和培将整理好的有关冤狱和滞狱的名册,全部交给唐玄宗审阅。唐玄宗先翻看有关冤狱和滞狱的名册,少顷,紧皱眉头,训斥汪代涛说:“大理寺狱竟出现如此多的冤狱和滞狱,作为大理寺卿,你往日为何没有及时处理啊?”汪代涛吓得直冒冷汗,低下头,不敢辩解。唐玄宗又严厉地对大理寺狱其他官员说:“你们对名册提及的冤狱,要予以平反;提及的滞狱,要加快审判。”汪代涛和其他官员不断点头称是。随后,唐玄宗又翻看所有囚犯的记录资料,过了一阵,说:“现在,朕将亲自询问一些囚犯,以验明这些名册和记录的内容的真伪。”

于是,唐玄宗开始随意询问一些狱囚。那些狱囚听说唐玄宗亲自前来录囚,顿时像炸开了锅般沸腾起来,你一句,我一句,人人抢着述说,使整个狱中闹哄哄的,什么也听不清。见此情景,唐玄宗只好挥了挥手,说:“朕让谁说,谁才能说,其他人则保持安静,不可作声。”李林甫抬手指着那些狱囚,大声喝道:“如果有人胆敢违抗圣意,罪加一等。”那些囚犯不再吵闹。唐玄宗让一个年长囚犯先说。年长囚犯激动地眼泪都流了出来,絮絮叨叨地说个没完没了;唐玄宗耐心地听着,也不打扰。

在两个时辰内,唐玄宗总共询问了十三个狱囚,验明这些名册和记录的内容基本属实,当即下令,释放名册里提及的包括杨成贵在内的六十四个无辜之人。六十四个无辜之人被放出来后,来到唐玄宗面前,纷纷跪下磕头,再三感谢皇恩浩荡,然后返回各自家里。不久,唐玄宗又去了御史台狱。御史台狱没有冤狱和滞狱的现象,唐玄宗视察了约半个时辰,便离开了。

录囚结束,唐玄宗心情颇为舒畅,在返回兴庆宫的路上,对李林甫说:“朕刚才通过观察,发现曾和培的才能不比那些品级高的官员差,目前仅位居刑部都官司员外郎之职,太过委屈。李爱卿,你作为百官之首的右相,不可荒废人才。”李林甫忙说:“恳请陛下放心,只要出现合适位置,臣一定提携曾和培,绝不耽搁。”唐玄宗满意地点点头。

过了一个月,李林甫将中书省的一位中书舍人调任地方,担任某郡太守,随后任命曾和培为中书舍人,并奏报唐玄宗。这是曾和培来长安后的第二次升职。

中书省最重要的职能是起草诏书,主要由中书舍人负责。诏书大体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秉承君相之命直接向外颁发,一种是对百司臣属的奏抄章表草拟批答。中书舍人有时会被召入禁中起草诏书,但更多的是皇帝派宦官将要草拟的诏书宣付中书门下。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宰相把诏书要点,即所谓“词头”,交给中书舍人起草。起草诏书事关重大,实际上已参与了军国政事,因此,中书舍人不但需要掌握较高的文学才能,同时也要求具备较好的政治才干。中书舍人共有六位,品级为正五品上,分押尚书省六部,故又称分押尚书六曹。百司章表都是分别由尚书省奏上的,参议章表也要按尚书省六部分工;作为六位中书舍人之一的曾和培分押刑部。另外,中书舍人还兼负宰相会议的秘书事务。宰相用于议事的政事堂就有一个门通往中书舍人办公厅。宰相常从这个门经过,找中书舍人咨询政事。中书舍人是文人士子企慕的显要之职,所谓“文士之极任,朝廷之盛选”,是跃居台省正副职务以至入相的一块重要跳板。

担任中书舍人这一重要职务,曾和培又惊又喜,不明白此次升迁为何来得这般突然,但仍觉得跟唐玄宗亲自录囚有着某种联系。作为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不必等到每月朔望日才能上朝。激动之余,曾和培写下一封家书,告知父母兄嫂、自己担任中书舍人的好消息。沈蕙萸和薛九儿均欢呼雀跃,当晚准备了一案丰盛佳肴,以示庆贺。入座后,薛九儿情绪高昂,陪着曾和培连饮三杯美酒,满脸通红,也不肯停下来。曾和培感慨不已,真正体会到认真履行职责所带来的好处,知道中书舍人上对君相、下对百臣,地位显赫。莫说品级低于正五品上之人,就是品级高于正五品上之人,也不敢随意得罪中书舍人。或许饮酒太多之故,曾和培有些飘飘然,觉得自己有幸迈进朝中高官行列,终于能光耀门庭、名扬乡里了。沈蕙萸看见曾和培醉醺醺的,劝他少饮一点酒。曾和培正饮得尽兴,摇头晃脑地不予理睬。沈蕙萸无奈,只得强拉住还想无休止饮下去的薛九儿,不让她再饮了。

第二日,曾和培到中书省履职。一见到曾和培,其他五位中书舍人纷纷表示欢迎,说是李林甫专门交待,必须尊重曾和培,并强调李林甫常来找中书舍人咨询政事。既然要经常接触李林甫,而李林甫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右相,权倾朝野,深得唐玄宗信任,曾和培不得不认真考虑,如何才能更融洽地和李林甫共事,以免一不小心出现纰漏,被抓住把柄,影响前程。

苦思冥想后,曾和培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宴请李林甫,一则可以感谢提携之恩,使得将来关系和谐,二则可以拉近彼此距离,便于今后办事顺利。当然,在京城任何一家酒肆宴请李林甫,都无法做到完全保密,若是传了出去,自己恐将落下对李林甫阿谀奉承的名声,得不偿失;最稳妥之法,就是在自己的家里宴请。为了防止轻率行事,造成不良后果,曾和培仍然想到了座主谢佑聪,觉得应先去向他请教一番,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听听他的建议,再做决定。

对曾和培升任中书舍人,谢佑聪始料未及,欢喜不已;听了曾和培的想法,当即予以肯定,随后建议,最好先宴请秘书少监殷正鸿。看着曾和培迷惑不解的样子,谢佑聪说:“和培,你应明白,殷正鸿深受李林甫的信任,若能亲自引荐你结识李林甫,仅乃举手之劳而已。结识了李林甫,给他留下较好印象,对你将来的发展大有裨益。为师和殷正鸿的关系很深厚,你宴请殷正鸿时,如果为师也在场,你们二人就不会显得生疏了。”曾和培忙说:“门生谨记座主教诲,一定先宴请殷正鸿,座主也在受邀之列。”谢佑聪说:“当今朝中,李林甫权势熏天,无人可比,本来为师并不赞成你跟李林甫走得太近,奈何职务要求如此,谁也不能改变,与其刻意回避,不如主动出击。你能处理好跟李林甫的关系,兴许以后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