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观看马球上

接触多次后,曾和培明显体会到,或许是之前没有步入仕途的缘故,李白尽管善于洞察世事,却很少能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跟着李白聊天,自己除了空有感叹外,几乎一无所获,不知不觉间,又想起了浑身充满凛然正气的军人宋影廷。连自己也难以理解,为何在长安和在扬州的兴趣会大不相同:在扬州时,非常渴望结交文人才子;在长安时,特别愿意和军人在一起;难道仅仅是因为军人和文人有明显差别的缘故吗?作为胄曹参军事的宋影廷的气质本来就很不错,而那个征战多年,现为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兼灵州都督的王忠嗣的气质更是无人能比了。上次入朝报捷,王忠嗣流露出的雄武威猛的姿态,彻底地征服了自己。后来,自己一直想找个机会和王忠嗣见上一面,详细了解大唐军队情况。可自己和王忠嗣并不相识,倘若贸然前往,未必能够如愿,不如先去找个熟悉的军人询问一下,毕竟军人才更熟悉军人;思来想去,宋影廷便是不二人选。已经大半年没有见到宋影廷了,原计划直接前去军营找宋影廷,后来又一想,自己曾帮他恢复官职,如果单独见面,说不定会给他留下施恩图报的印象;那样的话,整个场面就变得尴尬了。另外,自己从未去军营找过他,也不知军营有什么特殊规定,可否方便找人。为了稳妥起见,自己还是先到他的好友崔显政的家里聊聊此事,然后二人再去军营一探究竟。

到了崔显政的家里,曾和培说明来意。崔显政高兴地说:“曾二郎,崔某也正有此意呢。半个月前,宋影廷来过崔某这里,说他已主动拜访王忠嗣三次;每次王忠嗣都是热情接待,给他讲了很多以往大唐军队和吐蕃作战的事情。”曾和培惊喜地说:“那太好了。这么说来,只要我们找到宋影廷,再让宋影廷带我们去见王忠嗣,就容易多了。”崔显政说:“是啊,听宋影廷说,王忠嗣一点都不摆架子,非常平易近人。宋影廷还说,每次从王忠嗣那里回来后,自己的感触都会不断加深,因而也就越发崇拜王忠嗣。”曾和培说:“王忠嗣能在战时体贴士卒,说明平时也能关爱普通民众。”崔显政又想起什么,说:“啊,对了,曾二郎,你可否听说张巡这个人?”曾和培不解地问:“张巡?是不是那个考上道举状元后担任太子通事舍人的张巡?”

崔显政笑着说:“正是。崔某和张巡也有不少交往。你知道吗,张巡和王忠嗣结成了莫逆之交。王忠嗣比张巡年长两岁,二人互称兄弟呢。”曾和培忙问:“这也是宋影廷告诉你的?”崔显政说:“不是宋影廷,是张巡亲口告诉崔某的。”曾和培说:“我也听人说过,张巡文武双全、正直勇敢,喜欢惩恶扬善。我原本想早些认识他,结果后来事务繁杂,忙碌起来,也就没有放在心上。”崔显政说:“曾二郎既然想去结交王忠嗣,通过宋影廷介绍,是最合适了。走吧,我们现在就去军营找宋影廷。”曾和培担心地问:“我们前去军营找宋影廷,可否方便?”崔显政说:“很方便,崔某以前去过军营找宋影廷。等会儿我们到了军营门口,宋影廷若在的话,等卫兵禀报一声,我们直接进去便是。”曾和培兴奋地说:“那好,我们现在就去军营找宋影廷。”

随后,二人各骑着一匹马,前往位于京城长安郊外宋影廷所在的左金吾卫驻地。走了约半个时辰,看见军营辕门,二人停住下了马。崔显政说:“曾二郎稍等片刻,崔某先去问一问宋影廷在何处。”曾和培不解地问:“军人不是应该呆在军营里吗?”崔显政笑着说:“一般情况是这样,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军中事务不甚多时,宋影廷也会离开军营,去别的地方走走;早晚都呆在军营里,时日一长,也会生出厌倦之心,偶尔换个地方,总会好受一些。”曾和培说:“那行,你过去吧。”

崔显政走到军营辕门面前,恭敬地对一个卫兵说:“鄙人叫崔显政,乃是礼部祠部司员外郎,也是左金吾卫胄曹参军事宋影廷的好友;宋影廷此时可在营内啊?”卫兵看着崔显政,半信半疑地说:“你叫崔显政,是宋影廷的好友?”崔显政点了点头,说:“正是。”卫兵又将崔显政仔细打量一遍,说:“宋影廷在营内,你且等着,我去……”转身无意间往前一看,顿时脱口而出:“那不是宋影廷吗?正朝这里走来呢。”崔显政往营内望去,发现一身平民装扮的宋影廷骑着马,正向辕门行进,忙说:“对,对,那就是宋影廷!为何没穿戎服,难道是要离开军营吗?”

没过多久,宋影廷骑着马走出辕门,见到崔显政,急忙下马,惊喜地问:“崔五郎,你是什么时候过来的?怎么不进来啊?”崔显政说:“崔某刚过来;那边还有人在等你呢。”侧身指着不远处的曾和培。宋影廷看过去,说:“曾舍人也来了?走,我们过去再说。”一起走到曾和培面前。曾和培诧异地问:“宋胄曹,你换上平民的衣裳,是要去办事吗?”宋影廷笑着说:“五日前,王忠嗣就约我今日去参加马球比赛,还说也约了张巡。我正要去王忠嗣那里参加马球比赛呢,你们二人就过来了。”曾和培心里一动,想着:“我们来军营找宋影廷,目的就是为了见王忠嗣,而宋影廷要去王忠嗣那里参加马球比赛,正好可以同去。”便说:“实不相瞒,我们二人此时来找宋胄曹,就是希望能带我们去见仰慕已久的王忠嗣,谁料事情竟有这般凑巧。宋胄曹可否愿意带上我们同去啊?”宋影廷高兴地说:“完全可以。王忠嗣很喜欢结交有才之人,比如张巡。他们仅相识一个多月,便已成莫逆之交;而曾舍人的才华早就传遍京城,若主动去见王忠嗣,王忠嗣定会欢喜不已;当然,崔五郎去了,也是一样效果。”崔显政说:“那太好了,我们赶快去吧。”曾和培说:“对啊,我们不用再耽搁了,现在就去。”宋影廷抬手一挥,说:“走,上马,我们都去见王忠嗣。”

三人骑马朝前行进着。路上,宋影廷说:“我知道崔五郎原先在京城时,就对马球已经熟知,不清楚曾舍人对马球了解多少啊?”曾和培说:“以往我也看过几次马球比赛,大致有些了解,不甚详尽,更不用说亲自参加了;还请宋胄曹介绍一下,行否?”宋影廷点了点头,说:“当然行啊。马球主要是军人或习武之人及有兴趣者才从事的一项活动,对人的体力消耗很大,曾舍人和崔五郎都是文人,没有亲自参加,也属正常。马球,又称‘击鞠’,本朝太宗皇帝在位时,由一些波斯商人传入大唐。参加这项活动的人,骑在马上,手执一根大约二尺五寸、前端弯成堰月形的球杖,用力击打地面上的球,最后以筹来计算胜负。这项活动有两个特别的要求,一是对马而言,要求所骑的马必须经过严格训练;二是对人而言,要求骑术非常娴熟,以能轻松驾驭所骑之马。这项活动传入大唐后,得到朝野上下迅速推广,包括皇亲在内的诸多王公贵族都很喜爱,比如圣人就是其中一个。据说,圣人年少时,曾率队和强悍的吐蕃人进行马球比赛,几个回合下来,就大败吐蕃队;目前,宫廷内外都还设有马球场呢。”曾和培惊奇地说:“原来圣人也很喜欢参加马球比赛?难怪年近花甲,身体依然无比健硕。”

崔显政说:“当年,科举中榜留在京城几个月后,崔某就亲眼目睹了一场全由皇亲贵族参加的马球比赛,那激烈的场面,至今都难以忘记啊!”宋影廷说:“对军人来说,马球比赛跟真正战场厮杀并无太大的区别,因此大都喜欢参加,像我所在的左千牛卫里,众多士卒只要一有空闲,就会组织马球比赛。”曾和培问:“这么说来,多次征战吐蕃的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兼灵州都督王忠嗣,更是喜欢参加马球比赛了?”宋影廷说:“是啊,我和王忠嗣已参加过两次马球比赛,一次是队友,一次是对手。曾舍人,你还不知道吧,王忠嗣的马球技术可厉害了,一般人根本无法超越。”

曾和培又问:“此时,你要去哪里和王忠嗣参加马球比赛?”宋影廷说:“作为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兼灵州都督,王忠嗣能够返回一次京城很不容易,加上又是圣人养子,和太子李亨是发小,要去的马球场定然是整个京城最豪华的;圣人若想参加马球比赛,也是去的那里。这个马球场位于玄武门内;玄武门北边是一座叫东海的大水池,马球场就在东海的北岸。此外,那里还设有一座专门用于观赏的球亭,说是球亭,其实是一座雄伟的楼阁,名叫凝云阁。等我们开始比赛后,曾舍人和崔五郎就坐在凝云阁里观赏便是了。”崔显政问:“此次马球比赛,除了你、王忠嗣、张巡外,还有谁啊?”

宋影廷说:“当时,王忠嗣约我参加马球比赛,只说参加的人,除了张巡外,还有我的一个上司。”曾和培一愣,问:“你的上司?谁呀?”宋影廷平静地说:“羽林中郎将李北裕。”曾和培吃惊地问:“李北裕也要参加马球比赛?”宋影廷说:“不知为什么,自从王忠嗣回到京城后,李北裕多次前去找他,说很早就仰慕他的军事才能,希望能对自己不吝指导。王忠嗣见李北裕比较谦卑,便答应了。”崔显政担心地问:“此次马球比赛,假如李北裕是你的对手,你还能全身心地投入吗?”宋影廷淡淡地说:“作为军人,我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无所畏惧,即便李北裕是我的对手,我也一样全身心地投入比赛。刚才我说过,我和王忠嗣已参加了两次马球比赛,一次是队友,一次是对手;无论是队友,还是对手,我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曾和培赞道:“如此才是军人本色。”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