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5长平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代,在秦、赵两国之间爆发的一场大战,这场大战,秦赵双方共计投入超过百万大军,秦国一方更出动了被后世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杀神·武安君·白起。

在这一战当中,白起大胜赵军统帅赵括,击败赵国四十余万大军,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战果。

这样的战果本该让这位杀神青史留名,可事实上,这场战役之后,白起这个名字出现在文人笔墨之下,往往只会招来无穷无尽的谩骂。

因为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了赵军全部降卒,四十余万赵军几乎无一生还。

杀神、人屠等等类似的称号,也因此出现在了白起的名字之前。

每一个看过这段历史的人都不可能忽略此战,司马影也不例外,在他初次看到这段记载的时候,就忍不住把自己关在暗室当中数日,前前后后找遍了暗室中所有关于这场战役的记录。

只是司马影没想到,这场战役今天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被重新提起。

就在司马影看着手中史书思索的时候,他的兄长忽然又出声说道:“我记得你看过不少长平之战的相关记载,应该也看到过长平之下藏有珍宝的传闻吧?”

“当然,可是这些传闻不都没有被证实吗?毕竟这场战役已经过去四百年了,可从来没有人真的找到过这件宝物。”司马影自然知晓长平之下藏宝的秘闻,可这一秘闻素来是众说纷纭,从未有一个可靠的消息传出,至少司马影觉得自己看到过的记载都不是那么靠谱。

“呵呵,那些古籍的记载的确不是那么可靠,但是长平之下一定藏有什么东西。”

兄长坚信的语气让司马影不由大为好奇,不禁又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你看了这么多记载,难道没有发现长平这个地方,从来没有鬼类诞生的记载吗?”

“鬼类?!对啊!我怎么从来没有注意到这点?”司马懿的一句话让影茅塞顿开,他忽然意识到了自己一直不曾注意过的盲点,书中未曾记载过的事情,反而成为了另外一种信息,甚至是比记载本身更加可靠的信息。

鬼类,这个词对于天下间所有人都并不陌生。

对于寻常百姓来说,鬼类是邪祟、是灾厄,是人死之后怨念不息而诞生的怪物。

可对于如同无言庐这样的特殊组织来说,鬼类有着另一层意义。

父老相传,人死为鬼。但这是不准确的。

鬼类是拥有一定灵识神智,以及强大力量的某种怪物,他们的存在,主要是通过毁灭周围能可察觉到的一切生灵,来宣泄自身怨念。

一只普通的鬼类,就等同于数个百人队的战力,虽然一般来说并不会选择使用军队来解决鬼类。

而这样的怪物,自然不是坊间相传的那般,寻常的生老病死所能够诞生的。

鬼类的存在,本质上是亡者的极端情绪汇聚而成,理论上来说,亡者濒死前极端的喜怒哀乐愁都有可能成为鬼类诞生的养分。然而,通常来说,积极的情绪在濒死之前往往不够极端,故鬼类的诞生几乎全部是由负面情绪所造成。

这种有可能滋生鬼类的极端负面情绪,不知从何时起,被人们称作“残念”。

例如,有人生前遭受了凌迟、车裂之类的非人折磨,那其身亡之时怨念必然深重,这种怨念就会成为残念,就有可能会滋生鬼类。

不过,单个人所产生的残念通常是不够的,只有在同一地方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残念,才会真正导致鬼类的诞生。所以说,鬼类其实就是某种程度上的“残念”的聚合体。

鬼类根据造成其诞生的残念与环境不同也会拥有不同的形态和能力,鬼类所拥有的特殊能力便被称作“残能”。通常来说,环境越险恶,聚集的残念越多,所诞生的鬼类体型就会越庞大,残能也会越强。

鬼类这种超乎寻常人想象的存在,自然不会被轻易祓除,想要祓除鬼类,通常只能依靠特殊的方法,而无言庐便是掌握这种特殊方法的组织之一,所以祓除鬼类,也自然成为了无言庐重要的生意之一。

不过,俗话说得好,一力降十会。如果一个人的武技、术法已到了登峰造极的顶尖水准,那么即便不依靠任何特殊方法,也同样能够祓除鬼类。

这也是为什么,理论上来说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就可以应付寻常鬼类的原因。但这只是理论上,就如方才所言,鬼类由残念诞生,自然也会吸收残念。如果使用军队来祓除鬼类,那一旦出现重大伤亡,很可能会反过来被鬼类吸收残念致使其愈发强大。

作为无言庐之人,司马影虽然年轻,却也祓除过几次鬼类,所以他已可称得上颇为了解鬼类的人。亦因此,当司马懿提及长平从未有过鬼类现世的记录之后,他便立即意识到其中问题所在。

按照史料记载,长平之战双方投入超过百万,尽管秦军大胜,可仍是付出了一二十万的惨重伤亡,赵军四十余万人,更是全数死在了长平,其中更有数十万人是战败之后被白起坑杀。

自古以来,战场都是最容易滋生鬼类的地方。

因为战场同时满足了短时间、大量、极端情绪这三个条件,所以,但凡是过于激烈的战场,几乎都会有鬼类诞生。也正因如此,每一支有条件的军队,都会准备能可处理鬼类的方式。

最典型也最接近现世的,就是光武年间云台二十八将所持有的星宿神兵。

蕴含星宿之力的神器,自然也有祓除鬼类的力量。

至于那些没有条件的军队,就会考虑委托江湖组织来处理鬼类,这也是祓除鬼类能够成为无言庐重要生意的原因之一。

可是,有六十万人惨死的,堪称人间炼狱的长平,竟然没有诞生过鬼类,按照常理来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事出反常,必有其原因所在,也就是说,长平地下极可能真的藏有珍宝。

仍旧翻看着帛书的司马懿偷偷瞟了一眼自己的小弟,见到司马影的那副神色,他便知道自己的小弟已经想通了事情的关键所在。他很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尽管自己这位小弟与自己修行的方向不同,但聪明与否,与这个人是术师还是武者并没有什么关系。

于是司马懿又说道:“这份帛书你可曾看过?”

司马懿所指的自然是他方才自暗室中带出的帛书,而暗室中与长平有关的记录司马影几乎全部看过,这份帛书自然也不例外。

“确曾看过,我记得这份帛书的作者是吕后年间的人,详细出身难以辨明。此人认定长平藏有珍宝,故而穷尽一生探寻此物,这份帛书,其实就是此人晚年所写的一份手记。”

“依照帛书记录,这位作者曾动用某种关系于长平开展了一场大规模挖掘,可除了累累白骨之外,并无任何发现,彼时不知是作者身体抱恙还是年纪老迈,这次挖掘之后他便停止了调查行动,写下帛书不久之后便去世了。”

“奇怪的是,依照帛书记载,他所挖掘出的那难以计数的尸骸,‘洁如新死,全无腐迹’,这样的发现,反倒让此人更加笃定长平藏宝的说法。”

司马影的记忆力的确不错,即便是这样生僻的帛书,仅仅看过一次就能将大概始末记到如今。

“很好,你的记心还是这样出众,半点差错也无。”司马懿稍作夸赞,又对司马影说:“吕后年间距离长平之战已过去六十多年,那些尸骸的确不符合常理。”

“不过,我将这份帛书拿出,主要是为了和另外一条信息相对照。”司马懿将手中的帛书放在身侧,自己倚着草墙斜躺在床榻之上,又将虚握的右手放在了自己挺直的鼻梁下面,复才说道:“其实长平并非完全没有诞生过鬼类,在近十年前的黄巾叛乱中,那里诞生过一只鬼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