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钓鱼一

识丁散人再次抬起头来,眼前已经不见了张友仁一行五人,低头看了一眼腰间悬挂的天师文圣玉质腰佩,又把眼镜摘下来仔细端详了一番,复又戴在眼睛上,感觉此时自己仙气飘飘。

识丁散人的几个弟子见眨眼间就走了一家五口,纷纷张大了嘴巴心中震惊无比,虽说自己都把求学之处当做一处圣地,但是能够眨眼间就飞天遁地的神仙人物还是第一次看见。

而张友仁一行五人也没有远走,就在约么百里之外的一处山清水秀之所雾霭朦胧之地停下身形。眼前青山苍翠俊秀挺拔,山下碧水环绕清澈见底。

想起昔日的游学生活,张友仁很想让家人也体验一下这种生活。于是选择了一处遍地鸡蛋大小的鹅卵石铺地之处支起帐篷。媳妇于芳芷负责寻找大块儿的河石搭建火灶。花红柳绿姐弟二人上山砍来了粗枝搭建烧水的火架。龙吉则是认真的撅着屁股在山根有土壤处翻找着蚯蚓等爬虫充当鱼饵。这是在一旁整理钓具的老爹交给她的任务。

半个时辰之后一切准备就绪,一行五人各执一把竹梢精制三接头鱼竿,一个翠竹竹编织鱼篓,一个饭团几条蚯蚓。各自寻找自己心怡的钓点抛竿下钩,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张友仁选择了一处河水转弯掏空的树根位置,深可没过大腿根部。搬了一块儿比较大的河石当做凳子,竹竿尾部和中部垫上两块儿适当高度的石块儿,保证竹梢尖端距离水面一寸高,竹竿尾端正好垂手就能握在手中。

调整水线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绑缚两枚鱼钩的丝线叫做子线。连接竹竿梢头到子线之间距离的丝线叫做主线。主线通常要粗于子线,这样可以在鱼钩刮底时绷断子线保护主线。更重要的是子线纤细柔软才能有利于鱼儿吞钩。

提起绑缚好的两枚鱼钩时,可见两枚鱼钩之间有半寸的高差。这样不仅能提高鱼儿发现鱼饵的几率,还有助于调节漂像的变化和灵敏度。

鱼漂是固定在主线上相应位置,反应鱼儿吃钩情况的重要装置,通常会在鱼漂上用不同的色彩划分出一段一段的小格子,每个小格儿叫做一目,以此来判断鱼儿吃钩的轻重情况。

抛竿儿钓鱼又分钓底和钓浮两种情况。钓底时鱼漂到鱼钩的距离就是当前钓点水深的体现。钓浮时鱼漂的自身浮力,能够将挂饵的鱼钩悬浮在钓点的水域任意高度,并且主要让鱼钩处于离地状态。这样可以垂钓处于不同水层的鱼类。而决定钓底还是钓浮就要根据钓鱼人的经验,还有水域内当时具体的鱼情来决定。

由于是在河流里垂钓,鱼漂和水下的线组会被水流带动走位叫做走水,在河流里垂钓张友仁一般都会选择钓底。这样鱼漂的固定性会相对比较好。

将两枚鱼钩都不挂鱼饵,再将鱼漂提到大约大于水深的位置。将鱼钩拋入预订的钓点位置。这时鱼钩的状态是下面的鱼钩垂直顶在河底,上面的鱼钩处于悬浮状态。这时将鱼漂调整至露出水面五目的状态。

将两枚鱼钩都挂上正常垂钓的鱼饵,换上正常比重的鱼饵后,再次拋至固定的钓点。此时上面的一枚鱼钩处于垂直顶在河底的状态,下面的第二枚鱼钩会扁躺在河底。此时露出水面的鱼漂恰好是三目。

此时如果没有鱼儿吃饵,在水中浸泡导致一个鱼饵脱落时,水面的鱼漂会升高一目而变成四目。如果两枚鱼饵都脱落在水中,此时鱼漂升高到五目,表示水下已经是两枚空钩,需要提起鱼竿来重新挂鱼饵了。

如果有鱼儿将鱼饵吸吞入口中,就会破坏了鱼漂的浮力和鱼饵的下坠之力形成的平衡。这时鱼漂就会体现出下顿或是上浮的情况,最大的可能性是出现缓缓上浮两目的状态,此时提竿就会有种提竿受阻的沉重手感,也就是让钓鱼人最为着迷的一种感觉―――中鱼的感觉。

钓到一般的小鱼就会在提竿短暂的受阻一顿后,鱼儿被提竿的拉力提出水面,银白色的鱼儿会在空中挣扎摆动着身体,以一条优美的弧线直接荡到钓鱼人的手中――然后摘钩投入鱼篓。

稍大一点儿体型中等的鱼儿,会在手感一顿之后有一两次东跑西颠左扎一头右扎一头的发力过程,但是在钓鱼人持续发力提竿之后立即败下阵来,鱼头露出水面鱼尾噼里啪啦拍打着水面,在水面上以一条直线被拉到钓鱼人身前。然后手提鱼线将鱼儿抓在手中投入鱼篓。

若是有尺许长的大鱼咬钩,通常漂像会比较沉稳缓慢,提竿时手感一顿感觉如同刮在水底杂草上一般。随着鱼钩成功刺破鱼唇,吃痛的鱼儿会疯狂的拼命挣扎。上窜下跳左突右冲一阵折腾,这时一个有经验的钓鱼人只做一个正确动作就足够了。那就是将手中的鱼竿垂直立起,这样就可以稳稳处于不败之地了。

任那鱼儿怎样挣扎,它的发力都会被鱼竿柔软的梢头成功卸掉。这时鱼儿通常都是不会出水的,可以选择逐步后退慢慢将鱼带至岸边水稍深处,用抄网伸到鱼儿下方托起抓捕。切记不可将鱼带至浅水处,鱼儿会拼命翻滚挣扎导致脱钩逃跑。也不可以把鱼儿带到有水生植物的区域,鱼儿扎进杂草就会刮掉嘴里的鱼钩逃跑。若是没有抄网那就只能持续在水中遛鱼,直至鱼儿筋疲力尽肚皮朝上不再挣扎时,再将鱼儿拉至岸边抓牢鱼嘴鱼鳃将鱼提上岸。

相信我的忠告,不要迷信你的手能拿住一条想要挣扎的鱼。一条拼了命挣扎的大鱼,仅凭借人类的双手,不借助工具是根本没法掌控的。这句话对于那些曾经吃过亏的钓鱼人都懂的。

张圆在一次游学路上在一条大河边细沙缓滩处拋长线钓鱼,一直没啥收获,最后收获一条尺许长的草鱼。那条草鱼丝毫没有挣扎,在清澈见底的河水里像一段儿木头一般随着收线而来。乖顺得仿佛没有一丝脾气,张友仁赤脚站在浅水岸边伸右手将它抓起,左手摘掉了鱼钩,此时那条草鱼依然如同死鱼一般一动不动。俯下身左手掀起鱼篓竹盖,此时右手中的草鱼突然一个挣扎滑手而出,落到脚下半尺深的水中,摇头摆尾晃晃悠悠就向深水处游走了。

一顿美餐就这样溜走了,后悔没有将鱼拿到岸上去摘钩,那样即便是掉下来也是在旱地上它能往哪跑。自打那次以后张圆钓到比较大跑了会后悔心疼的鱼就把它和鱼篓拿到岸上,装好后再放入水中。切记在你还没有将鱼货装入鱼篓之前,任何环节都不能麻痹大意。

当有水中巨物咬钩时,(巨物指比较大的鱼)漂像体现为很稳的被拉扯垂直或打斜儿没入水中。此时提竿只感觉鱼钩被挂在水底的大石头上一般纹丝不动。随即就是‘嗞’的一声刺激耳膜的异响,大鱼就像瞬移一般出现在它想去的任意位置。这时你会有一种错觉,不是你在钓鱼而是鱼在钓你。因为它想去哪里你根本就左右不了控制不住,任由大鱼拖拽着你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有时还会把竹制鱼竿拉得笔直,这个动作是最危险的跑鱼动作。一定要在掌控不了局势时也尽力保持鱼竿垂直角度,即便保证不了垂直角度,也要尽量让鱼竿有一定的角度。如果出现钓鱼人鱼竿鱼线和鱼之间形成一条直线拔河的状态,那么无论是鱼钩还是鱼线都承受不住这股强大的力道。出现断钩、断线、断竿的现象都是必然的。

每逢此时最让人心颤的就是那绷直的鱼线切割水的嗞嗞之声。那种声音最能让人体会到什么叫做力量。每当巨型大鱼在水里一会儿瞬移向左,一会儿瞬移向右时就会发出那震撼耳膜的嗞嗞声。钓鱼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抓紧自己的钓竿,保持一定的角度,用竹竿的柔韧性一次次的卸掉大鱼拼死挣扎的发力。

这是一个漫长而又极其考验耐性和智慧的过程。因为你在它的一次次拉扯牵动之下,也是对体力的一种极大的消耗。我们可能会在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想要选择剪断鱼线。我们的双手和臂膀会因为持续的坚持发力而变得酸麻和失去知觉。身体也会被拽的左摇右摆,脚下也站立不稳一呲溜一滑,若是这场拉锯战输掉了,很有可能被大鱼拖拽入水溺亡。但是大鱼也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的消耗着自身的体力。此时的人与鱼之间比拼的就是谁更有坚持不懈的信心和毅力。

鱼线的伸缩弹性,竹质鱼竿梢头的柔韧弹性,还有抱着鱼竿的钓鱼人随着大鱼发力而随机移动的脚步都是打败大鱼的有利武器。

一般在耗时一个时辰左右,一条三尺多长的大鱼就会彻底放弃挣扎缴械投降。翻着肚皮仰躺在水中像条死鱼一般一动不动了。

这时如果有大号抄网最好,直接抄起来拖上岸完事。有人对付这种大鱼有时也会携带刨钩。外形就像一个炉钩子,钩子尖锐锋利有倒刺,一钩子刨在鱼身上拖上岸来。

实在是什么也没有时就只能选择拿着鱼竿下水,当然一定是确定大鱼因为疲惫彻底的放弃了抵抗。然后双臂托着大鱼,把它平推上岸。为了防止打滑还可以垫上衣物再往岸上推。

如果有方便顺手儿的绳子,还可以把鱼尾先拴住,这样上岸站在岸上往上拉就可以了,如此可保万无一失。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