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九品九部

高远把自己能想到的制度,都摆在台面上,与留在吴郡的刘伯温,寇准,包拯等人一起来讨论!

“三省六部制倒是比较符合当前现状,但是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一旦三省之间,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那么政令就不能通行,甚至会无限期延后,最后不了了之!还有,三省能驳回皇帝的提议,这是无法调和的死结!”

刘伯温等人不愧是名传千古的人物,很快就看出了三省的弊端所在!

“那就不要三省,只留下六部”高远可是知道,无论是目前的三公还是后世的三省,行使的都是丞相的权利,甚至一定程度上能够架空皇权!

取消相位设立三省,都是后世皇帝与朝中重臣互相妥协的结果,直到乞丐皇帝朱元璋崛起,且不需要妥协,才取消了三省!

同样对于高远来说也不存在妥协的问题,因为高远并没有依靠世家大族起家,所以不设相位,甚至不设三省根本没有问题!

“六部分工明确,各个部门互不干涉,确实是非常完善和有效的制度!”很快六部的方案确定下来!

但是六部有些部门也是权力过大,所以经过几人完善,把户部分化为主抓财政的财部,和主抓户籍民生的民部!

同时工部详细划分为农部,工部和商部!分别对应方向为农业,工业和商业!

这样六部制度就落实下来,成为了九部,吏、财、民、礼、兵、刑、工、农、商!更加分工明确,效率提升!

九部最高官员为尚书,其后就是左右侍郎、郎中等等…

同时任命刘伯温为吏部尚书,寇准、萧何、张良、郑成功,徐达、包拯、鲁班、胡雪岩等人分别根据各自才能,分别任命为其余各部尚书!但各部侍郎及以下的官员都大部分空缺,留待日后补齐!

同时军政也分离开来,军不干政,政也不干军!

且军队也划分为国防军和地方军!

国防军就是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及对外扩张征战的军队,负责国家外部安全!

而地方军主要是保境安民,负责国家内部安全问题!

两军各有分工,且互不干涉!

同时国防军划分为八大军区,最高长官为军区元帅,主要负责所有军事作战!同时设立军区参谋长一名,与元帅平级,但主抓军区政务和出谋划策的参谋工作!与元帅工作不冲突!其下设立大将军1名,左右龙虎将军2名,然后就是各种杂号将军等等!同样大部分军官职位,留待以后补齐!

八大军区分别为东南西北,西南,东南,夷洲以及中央地区!

北部军区,冉闵为军区元帅,负责幽州地区!

西部军区,韩信为军区元帅,负责并州,凉州!

东部军区,岳飞为军区元帅,负责青,冀二州!

南部军区,戚继光为军区元帅,负责交州地区!

西南军区,李靖为军区元帅,负责荆,益二州!

东南军区,卫青为军区元帅,负责扬,徐二州!

中央军区,李牧为军区元帅,负责豫州,兖州及整个司隶地区!

此外就是最后的夷洲地区,调陈庆之为军区元帅!

同时如霍去病,宇文成都,薛仁贵,杨再兴等人都被封为元帅之下的大将军!而宇文成都的封号就是中央军区天宝大将军!这也是高远的一种情怀!

同时按照官位品级,也把所有官员,共分为9品,最高的文官就是九部尚书和军区参谋长,最高的军衔就是军区元帅,同为正一品!

一个完整的军政分离,九品九部制度,自此形成!

军政制度确定下来之后,高远几人又分别确立了选举制:七品以下的官员,如县尉,县丞等通过各地民众投票选举!

当然,官位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又制定了相关的奖罚升降制度,而且以后各大军区元帅也会轮流换防区!这都是高远根据后世经验,总结出来的精华!

科举制: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分为文举和武举!科举头名为状元,然后是进士,探花等!

统一考题,取各郡前3名,然后进入华夏都城南阳,再统一考试取前10名,然后就是殿前面圣了,面圣通过,就会产生文武状元,进士等大才!然后张榜公告天下,继而成为各地父母官!正可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各大方面的问题讨论完毕,然后就是有条不紊的迁王府到南阳的工作了!

同时南阳地区及南阳王府也会大力扩建,会把南阳打造成,远超京师洛阳的巨城!

7月中旬京师洛阳

董卓骑着高头大马,鼻孔朝天,带着得胜的大军,返回了洛阳!历时5个月的黄巾起义宣告结束!

但是与原本历史不同的是,数百万黄巾并没有死去,一部分躲藏在山林中,而另一部分则被高远接收,回归正常的百姓生活!

董卓以及曹操等将,把军队驻扎在洛阳城外,然后进入了洛阳城,等候灵帝的封赏!值得一提的是,刘备三兄弟也赫然在内,在最后与黄巾的征战中,三兄弟也是立下不小的功劳!苦心人天不负,终于正式走入了朝廷的视线!完整内容

“卖报,卖报,最新的华夏周报!”

“重磅的大消息,天塌了,地震了!”“200钱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很多的报贩在洛阳街头来回地叫卖,如果高远看到这一幕,一定会目瞪口呆,商业已经繁华到如此地步了吗?

当然除了这些明面上的报贩,暗地里的报贩更多,甚至还有很多的锦衣卫。

董卓等人看到叫卖的这一幕,也不意外,显然已经习惯了这些报贩的存在!他们感兴趣的是周报的内容!于是纷纷派了各自的亲兵去买一份报纸!

200钱的价格,都可以买一石粮食了,普通百姓没有多少人,舍得花这个钱,而且大部分百姓不认识字,买来也看不懂,所以还是要靠锦衣卫,不断去传播报纸上的内容!

而华夏境内报纸价格是40钱,可想而知,卖报的利润究竟有多大!无数的商人甚至世家都可以铤而走险,不惜代价!

“岳父,大事不妙啊!”李儒看完报纸,脸色大变,焦急地说道,甚至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怎么了文优,华夏王又宰了哪个世家吗?”董卓迷茫地开口问道

“岳父,等下封赏结束,赶快带兵返回西凉,先斩杀刘虞,然后招兵买马,联合羌族,一定要快,不然一切都来不及了!”李儒快速地定下了策略,凑近董卓耳边说道!

“好!”董卓慌忙看了看四周,没敢再多问!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